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川南在线
  • /
  • 文化旅游
  • /

    续文脉焕新生,泸州传统古村落重新“活”起来

    2023-10-27 15:34:06 来源:西部经济网

      从古村游逐渐火热,到古镇、古街上网红打卡络绎不绝,传统村落的美丽是来自土墙青瓦的慢时光,是人们站在当下去回看过去、设想未来。近年来,泸州着力于传统村落改善提升,在保存原有建筑风貌和古建筑的艺术手法及特色的同时,保护古建筑不受损坏,又让传统村落实现旧貌换新颜。

      作为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的合江,正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酒旅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发力,在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融合发展的同时,构建起特色浓郁和美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陈家大院:
    传统建筑保护实现活化利用

      作为合江县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陈家大院位于白米镇梨湾村8社。这里位置独特,是一个三面环绕长江的半岛。明末清初,吴三桂战败后,有个部族来到白米安家,兴建民居繁荣一方。半岛上每隔一公里就留下一座庄园老宅,其中,吴姓一家宅子最大。后因吴家迁往外地,便将宅子卖给当地陈姓人家。随着陈氏家族发展壮大,院落也逐渐被扩建成一处5000多平方米的大宅院。上世纪50年代,陈家大院被收归公有,先后被用作政府驻地、中小学校。2020年后,因生源减少,这座传承数百年的宅院就此闲置。
      近年来,随着泸州市传统古村落重点改善提升项目的实施,陈家大院被列入其中。为保护活化传统建筑,2022年2月,陈家大院启动改造。目前已投入2000万余元,主要用于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基础设施改造。

      “初衷是将村落古建筑保护起来,让社会力量参与到恢复整个建筑的功能和布局中。”合江县古建筑爱好者马超说,他在古建筑的保护与开放利用方面动过心思,认为保护性建设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恢复建筑本身面貌,并使其更具实用功能和历史价值。
      为保留曾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在保护性修复过程中,马超配合施工单位对陈家大院遗址资料进行考证,还走访村里的老人,尽可能详尽地了解大院原有建筑结构,尽可能利用接近大院原有建筑的木质材料去恢复大建筑原貌,从而达到修旧如旧。
      10月20日,在管理人员巫兵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这座经过改善提升后的陈家大院。布满青苔的26口天井已被还原;雕梁画栋的木质结构房屋修缮如初;曾经的教学楼已利用为民宿;倒塌、毁坏的碉楼、戏台已完成落架大修。另外,还恢复了餐厅等功能性建筑1300平米。行走在这座呈四合院布局的大院里,穿过长达62米的正长厅,随便找一处摆着茶桌的小厅坐下,沏一盏清茶堂中坐,很是惬意。

    古镇到古街:
    传统村落保护融入文旅发展

      合江县境内,像陈家大院这样具有历史痕迹的老建筑并不少。为让这些传统村落活起来,保护性改善、提升工作正在持续开展。
      尧坝古镇,建于1950年的国有粮仓,是一处砖木结构青砖瓦房,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遗留的典型建筑,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生产生活的一个缩影。

      2016年,老粮站空置粮仓被改建为尧坝景区游客中心,承接游客服务、旅游商品展示、文化旅游推介等多种功能。修缮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每年尧坝政府都会组织专人进行“捡瓦”维护,将老建筑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功能叠加,用建筑的“新生”延续过去与未来的对话。
      10月20日,合江县先市镇,位于赤水河畔的食品酿造产业园区,合江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原来的镇粮站改建后变成了先市酱油传承基地游客中心;一个圆形屋顶青砖瓦古建筑被改建为公共厕所……

      “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首先对全镇范围内的历史古建筑进行摸排和调查,并建档立卡进行保护;另外出台对古街房屋的修缮管理制度,对古街的传统建筑改、扩建进行规范管理。”先市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赵祥波说,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项目建设中,“先市酿造传承基地”规划建设传统酿造生产区、旅游基础设施、现代化生产车间、生态酿晒场、办公区及研学基地,整体项目分为三期打造,预计在2025年底建成投产。
      “目前,项目游客接待中心、传统酿造生产区、体验式消费场景已完成95%;二期项目综合楼、品牌文化宣传阵地和现代化调味品生产基地已完成90%。”赵祥波介绍,项目投产后,年产酱油20万吨以上,年产值约40亿元,实现税收4亿元,提供本地就业岗位1000余个。

      合江县住建局总工程师詹五羊告诉记者,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以来,合江县统筹按照“传统村落+”的思路,推进传统村落和居民生产生活结合、和特色技艺传承结合,和文旅服务业态结合、和村落公共服务结合,整合文旅资源、乡村振兴、交通等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共实施项目24个,计划投资24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其中11个项目已建成投用。

    焕新古村落:
    传统村落保护实现利用增效

      2023年,叙永县黄坭镇金星等5个村、叙永县水潦彝族乡赤水河等9个村已列入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2个村落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75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合江县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本着‘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理念,泸州传统村落保护已建立起市、区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同时,把传统村落打造成‘醉美泸州’的展示窗口、乡村振兴的特色样板、文化传承的示范标杆。”市住建局村镇科负责人曾师统介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并不仅限于古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和再利用,还包含“非遗”的活化、所承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发扬。
      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增强保护利用效益,还可结合地方特色,促进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酒旅、文旅的融合发展。
      实施“传统村落+乡村振兴”,可在传统村落发展合江荔枝、古蔺猕猴桃、叙永冰脆李等万亩产业园;依托酒文化资源,古蔺县二郎镇、茅溪镇正在以传统村落为核心,谋划建设酒旅游、酒康养、酒研学等深度融合发展的世界级庄园酒镇;依托法王寺村、木格倒苗族村等传统村落与“龙挂山”“罗汉林”等旅游项目,通过“传统建筑+文旅服务业态+特色技艺传承+村落公共服务”四结合模式,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传统村落打造还创新推出“设计下乡”机制,开启“企地合作共建”模式,招引社会资本,实施闲置传统建筑空间升级、业态植入,打造村落休闲茶馆、乡土特产网红带货直播间、“乡愁记忆”摄影展览馆,推进“以营促保”。依托泸州“中国西部工匠城”“荔城工匠”等资源,推进传统工匠规范化培训。
      接下来,泸州还将围绕村落整体格局肌理、传统建筑、红色文化、革命遗迹等深度挖掘,提高政府引导力、村民积极性、社会参与度,探索形成传统村落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方法和路径,加快构建系统保护利用体系,形成和推广一批典型案例和经验。(胡鑫月)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川南在线
  • /
  • 文化旅游
  • /

    续文脉焕新生,泸州传统古村落重新“活”起来

    2023-10-27 15:34:06 来源:西部经济网

      从古村游逐渐火热,到古镇、古街上网红打卡络绎不绝,传统村落的美丽是来自土墙青瓦的慢时光,是人们站在当下去回看过去、设想未来。近年来,泸州着力于传统村落改善提升,在保存原有建筑风貌和古建筑的艺术手法及特色的同时,保护古建筑不受损坏,又让传统村落实现旧貌换新颜。

      作为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的合江,正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酒旅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发力,在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融合发展的同时,构建起特色浓郁和美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陈家大院:
    传统建筑保护实现活化利用

      作为合江县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陈家大院位于白米镇梨湾村8社。这里位置独特,是一个三面环绕长江的半岛。明末清初,吴三桂战败后,有个部族来到白米安家,兴建民居繁荣一方。半岛上每隔一公里就留下一座庄园老宅,其中,吴姓一家宅子最大。后因吴家迁往外地,便将宅子卖给当地陈姓人家。随着陈氏家族发展壮大,院落也逐渐被扩建成一处5000多平方米的大宅院。上世纪50年代,陈家大院被收归公有,先后被用作政府驻地、中小学校。2020年后,因生源减少,这座传承数百年的宅院就此闲置。
      近年来,随着泸州市传统古村落重点改善提升项目的实施,陈家大院被列入其中。为保护活化传统建筑,2022年2月,陈家大院启动改造。目前已投入2000万余元,主要用于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基础设施改造。

      “初衷是将村落古建筑保护起来,让社会力量参与到恢复整个建筑的功能和布局中。”合江县古建筑爱好者马超说,他在古建筑的保护与开放利用方面动过心思,认为保护性建设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恢复建筑本身面貌,并使其更具实用功能和历史价值。
      为保留曾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在保护性修复过程中,马超配合施工单位对陈家大院遗址资料进行考证,还走访村里的老人,尽可能详尽地了解大院原有建筑结构,尽可能利用接近大院原有建筑的木质材料去恢复大建筑原貌,从而达到修旧如旧。
      10月20日,在管理人员巫兵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这座经过改善提升后的陈家大院。布满青苔的26口天井已被还原;雕梁画栋的木质结构房屋修缮如初;曾经的教学楼已利用为民宿;倒塌、毁坏的碉楼、戏台已完成落架大修。另外,还恢复了餐厅等功能性建筑1300平米。行走在这座呈四合院布局的大院里,穿过长达62米的正长厅,随便找一处摆着茶桌的小厅坐下,沏一盏清茶堂中坐,很是惬意。

    古镇到古街:
    传统村落保护融入文旅发展

      合江县境内,像陈家大院这样具有历史痕迹的老建筑并不少。为让这些传统村落活起来,保护性改善、提升工作正在持续开展。
      尧坝古镇,建于1950年的国有粮仓,是一处砖木结构青砖瓦房,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遗留的典型建筑,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生产生活的一个缩影。

      2016年,老粮站空置粮仓被改建为尧坝景区游客中心,承接游客服务、旅游商品展示、文化旅游推介等多种功能。修缮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每年尧坝政府都会组织专人进行“捡瓦”维护,将老建筑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功能叠加,用建筑的“新生”延续过去与未来的对话。
      10月20日,合江县先市镇,位于赤水河畔的食品酿造产业园区,合江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原来的镇粮站改建后变成了先市酱油传承基地游客中心;一个圆形屋顶青砖瓦古建筑被改建为公共厕所……

      “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首先对全镇范围内的历史古建筑进行摸排和调查,并建档立卡进行保护;另外出台对古街房屋的修缮管理制度,对古街的传统建筑改、扩建进行规范管理。”先市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赵祥波说,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项目建设中,“先市酿造传承基地”规划建设传统酿造生产区、旅游基础设施、现代化生产车间、生态酿晒场、办公区及研学基地,整体项目分为三期打造,预计在2025年底建成投产。
      “目前,项目游客接待中心、传统酿造生产区、体验式消费场景已完成95%;二期项目综合楼、品牌文化宣传阵地和现代化调味品生产基地已完成90%。”赵祥波介绍,项目投产后,年产酱油20万吨以上,年产值约40亿元,实现税收4亿元,提供本地就业岗位1000余个。

      合江县住建局总工程师詹五羊告诉记者,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以来,合江县统筹按照“传统村落+”的思路,推进传统村落和居民生产生活结合、和特色技艺传承结合,和文旅服务业态结合、和村落公共服务结合,整合文旅资源、乡村振兴、交通等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共实施项目24个,计划投资24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其中11个项目已建成投用。

    焕新古村落:
    传统村落保护实现利用增效

      2023年,叙永县黄坭镇金星等5个村、叙永县水潦彝族乡赤水河等9个村已列入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2个村落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75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合江县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本着‘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理念,泸州传统村落保护已建立起市、区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同时,把传统村落打造成‘醉美泸州’的展示窗口、乡村振兴的特色样板、文化传承的示范标杆。”市住建局村镇科负责人曾师统介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并不仅限于古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和再利用,还包含“非遗”的活化、所承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发扬。
      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增强保护利用效益,还可结合地方特色,促进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酒旅、文旅的融合发展。
      实施“传统村落+乡村振兴”,可在传统村落发展合江荔枝、古蔺猕猴桃、叙永冰脆李等万亩产业园;依托酒文化资源,古蔺县二郎镇、茅溪镇正在以传统村落为核心,谋划建设酒旅游、酒康养、酒研学等深度融合发展的世界级庄园酒镇;依托法王寺村、木格倒苗族村等传统村落与“龙挂山”“罗汉林”等旅游项目,通过“传统建筑+文旅服务业态+特色技艺传承+村落公共服务”四结合模式,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传统村落打造还创新推出“设计下乡”机制,开启“企地合作共建”模式,招引社会资本,实施闲置传统建筑空间升级、业态植入,打造村落休闲茶馆、乡土特产网红带货直播间、“乡愁记忆”摄影展览馆,推进“以营促保”。依托泸州“中国西部工匠城”“荔城工匠”等资源,推进传统工匠规范化培训。
      接下来,泸州还将围绕村落整体格局肌理、传统建筑、红色文化、革命遗迹等深度挖掘,提高政府引导力、村民积极性、社会参与度,探索形成传统村落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方法和路径,加快构建系统保护利用体系,形成和推广一批典型案例和经验。(胡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