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回 家

    2021-03-17 11:00:54

      如始(北京)

      昨天母亲回老家了。我们没有争吵,也没有斗嘴。她走了,拉着两个行李箱,步履匆忙地赶往高铁站,是父亲送她上车的。临出门时,我叮嘱她:“妈,你一定要回来啊!你要记住我们的家在北京,不在山西。”父亲没有说话,只是帮着她拉行李。这次与以往不同。

      以往每次回山西,我们都是一家三口一起出发。上一次回去,已经是前年夏天的事情了。北京的夏天实在酷热难耐,可能是三伏天的缘故,母亲不停地提醒我要注意养阳气,尽量不要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是我最喜欢的马迭尔榴莲冰淇淋,不要贪凉吹冷空调,而开着空调吃雪糕是我们年轻人最喜欢的事情了。母亲的唠叨声总是惹人心烦。因此,她突然萌生回山西“神仙洞”避暑的想法。“神仙洞”是陕西、山西一代特有的窑洞,因为其自身冬暖夏凉的特点,我们美其名称它为“神仙洞”。

      说走就走,我们立即安排了周末的行程,准备回山西避暑。北京回山西的高铁还算方便,一路上我们绕石家庄,过太原一路南下。路过太谷的时候,窗外青山环绕,远处的天空飘浮着几片白云,我不禁想起了辛弃疾的一句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晚饭时,我们一家人行至餐车就餐,母亲一向不习惯吃外餐,几乎每次外出我们都是自带饮食。这时,她从一个白色的手提帆布袋里拿出提前备好的炸油饼、拌菜、饸饹面,饸饹面简餐需要就着热水冲开,我赶忙拿着水杯接来一大杯热水给她打下手。不一会儿,一桌地地道道的山西美食就准备好了,热乎乎的饸饹面香味在开着冷空调的餐车里飘散开来,邻桌的旅客甚至“哇”的一声,引得众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那个暑假,母亲特意找来一孔老邻居的“神仙洞”,门锁已经锈迹斑斑,简单打扫之后我们便入住了。夜里黑极了,透过小小的天窗可以看见“月上柳梢头”的美景,不同的是,老邻居的院子里种的是一棵很大的梧桐树,巴掌大的叶子到晚间会略微卷起叶片。古人的窗子比我们现在讲究多了,木格子的中心是用卯榫结构搭出来的花纹格子。屋子里没有电,我准备了蜡烛点起来,墙上还留着2012年的旧日历,想来已经好些年没人居住了。木制的桌椅、梳妆镜、碗柜、香桌、供台,都是旧时的样子。窗台上的格子嵌着花纹玻璃,手指摸上去隐约能摸出纹理。“神仙洞”的窗户设计没有窗帘,取而代之的是像木门一样对开的窗户门。我们睡在炕上,夜里经常有“簸箕虫”爬来爬去。我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只管它叫“簸箕虫”,因为它的背部长得很像簸箕。第二天睡到自然醒也才六点多,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茄子架上、辣椒苗上。我跟着母亲去农场采摘鲜桃,时节略微早了些,按农场老伯的吩咐我们只管挑大的、红的摘。一整个暑假,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做,赶集、养鹅、养兔子、捉鸡、访山、寻花、捞鱼、采药、染指甲……所有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通通尝试了一遍。简直美极了!

      舅舅家离我们不远。小时候,母亲经常做生意,平日里早起会把我送到奶奶家或者舅舅家,直到很晚才会接我回家。好在舅舅家有个大我两岁的小哥哥可以整天陪我玩儿,高高的围墙下,我俩想逃都逃不出去。他们家院子里有棵很大的石榴树,秋天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尤其是中秋节前后,小哥哥为了哄我开心,经常爬上树摘石榴。石榴树不知怎的,天生长得一头倾向地面,像是怕摔着小哥哥一样,故意把头垂得很低,甚至他一爬上树,再跳几下,硕大的石榴就会嘭嘭嘭地落到地上,我只负责在树下欢呼、捡石榴就好了。舅舅那几年经常会从新疆带回来一些特产,一大袋一大袋的葡萄干是我最惦记的。晚上母亲来接我回家的时候,总有几分不舍,这时舅妈会给我的口袋里塞满两大兜葡萄干,以保证我下次还会再去他家玩儿。

      这次,母亲又一次踏上了回乡的征程。让她如此急切回乡的正是舅舅,那个从小对她呵护备至的哥哥,现在正躺在病床上呼唤着她的名字。千里迢迢,一声呼唤,她便策马扬鞭,飞奔而去。母亲平日里总是跟我说:“你舅舅的模样是最像你姥爷的,个子很高,身体也壮实,眉眼间几乎一模一样。我结婚时穿的衣服就是他从外地回来买的。”从过年到现在,她几乎天天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催问着舅舅的情况。

      五年前,舅舅做了胃病手术。病后初愈,饭食一点点减少,导致一米八几的大个子舅舅一下子消瘦了一大圈。家里人都骗他说:“你的病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放宽心!”同时又在逐次给他递减饭量,他可能是感觉出来了,还故意闹着说:“我已经病好了,没事了,这一碗根本没吃饱,再添点儿。”他不觉着自己是病人,需要慢慢调养。而这一次,病危通知真的传到了母亲这里。母亲执意要赶回去,而我对她又有几分不舍,怕她回去见着舅舅太过伤心。这个年纪的人不能经历太多伤痛,每经历一次宛如刀绞的心痛不仅仅疼在母亲的身上,更是疼在我的心上。在天涯的一角,血脉相连的亲情如同家乡的那碗饸饹面,从北京的这头穿过高铁传到了山西的那头。而这一次,饸饹面再也没有上一次那么香。这一次的高铁上,母亲孤身一人,我很不放心,她反而安慰我说:“妈妈会回来的,你在家等着。”这一次,不再像小时候一样,是她送我去舅舅家,而是我送她回舅舅家。

      昨天晚上,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在病床前守护了一夜。通过微信视频,我看到舅舅侧躺在病床上的样子心如刀绞。那个哄我开心、给我葡萄干吃的舅舅,还有爬石榴树给我摘石榴的小哥哥,给我口袋里塞满葡萄干的舅妈,那些童年记忆里的人物全都出现在手机屏幕里,母亲的身影告诉我,这不是电影、不是电视剧,更不是虚拟世界,而是真真实实的生活。他们说,舅舅已经开始“胡言乱语”了,我不知道那些类似婴儿语言的“胡言乱语”里有没有说给我的话。他们把手机对准屏幕,隔着屏幕看我,舅舅已经认不出我了。半个月前,他是清醒的,还能认出我来,并且叮嘱我要好好的。

      案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碟葡萄干,是父亲从附近的超市买回来的,我不确定它是否产自新疆,随手抓起几粒放在口中,是苦涩的,再也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今夜,我躺在床上写着写着,眼角忍不住留下泪水,像苦涩的葡萄干一样……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回 家

    2021-03-17 11:00:54

      如始(北京)

      昨天母亲回老家了。我们没有争吵,也没有斗嘴。她走了,拉着两个行李箱,步履匆忙地赶往高铁站,是父亲送她上车的。临出门时,我叮嘱她:“妈,你一定要回来啊!你要记住我们的家在北京,不在山西。”父亲没有说话,只是帮着她拉行李。这次与以往不同。

      以往每次回山西,我们都是一家三口一起出发。上一次回去,已经是前年夏天的事情了。北京的夏天实在酷热难耐,可能是三伏天的缘故,母亲不停地提醒我要注意养阳气,尽量不要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是我最喜欢的马迭尔榴莲冰淇淋,不要贪凉吹冷空调,而开着空调吃雪糕是我们年轻人最喜欢的事情了。母亲的唠叨声总是惹人心烦。因此,她突然萌生回山西“神仙洞”避暑的想法。“神仙洞”是陕西、山西一代特有的窑洞,因为其自身冬暖夏凉的特点,我们美其名称它为“神仙洞”。

      说走就走,我们立即安排了周末的行程,准备回山西避暑。北京回山西的高铁还算方便,一路上我们绕石家庄,过太原一路南下。路过太谷的时候,窗外青山环绕,远处的天空飘浮着几片白云,我不禁想起了辛弃疾的一句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晚饭时,我们一家人行至餐车就餐,母亲一向不习惯吃外餐,几乎每次外出我们都是自带饮食。这时,她从一个白色的手提帆布袋里拿出提前备好的炸油饼、拌菜、饸饹面,饸饹面简餐需要就着热水冲开,我赶忙拿着水杯接来一大杯热水给她打下手。不一会儿,一桌地地道道的山西美食就准备好了,热乎乎的饸饹面香味在开着冷空调的餐车里飘散开来,邻桌的旅客甚至“哇”的一声,引得众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那个暑假,母亲特意找来一孔老邻居的“神仙洞”,门锁已经锈迹斑斑,简单打扫之后我们便入住了。夜里黑极了,透过小小的天窗可以看见“月上柳梢头”的美景,不同的是,老邻居的院子里种的是一棵很大的梧桐树,巴掌大的叶子到晚间会略微卷起叶片。古人的窗子比我们现在讲究多了,木格子的中心是用卯榫结构搭出来的花纹格子。屋子里没有电,我准备了蜡烛点起来,墙上还留着2012年的旧日历,想来已经好些年没人居住了。木制的桌椅、梳妆镜、碗柜、香桌、供台,都是旧时的样子。窗台上的格子嵌着花纹玻璃,手指摸上去隐约能摸出纹理。“神仙洞”的窗户设计没有窗帘,取而代之的是像木门一样对开的窗户门。我们睡在炕上,夜里经常有“簸箕虫”爬来爬去。我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只管它叫“簸箕虫”,因为它的背部长得很像簸箕。第二天睡到自然醒也才六点多,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茄子架上、辣椒苗上。我跟着母亲去农场采摘鲜桃,时节略微早了些,按农场老伯的吩咐我们只管挑大的、红的摘。一整个暑假,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做,赶集、养鹅、养兔子、捉鸡、访山、寻花、捞鱼、采药、染指甲……所有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通通尝试了一遍。简直美极了!

      舅舅家离我们不远。小时候,母亲经常做生意,平日里早起会把我送到奶奶家或者舅舅家,直到很晚才会接我回家。好在舅舅家有个大我两岁的小哥哥可以整天陪我玩儿,高高的围墙下,我俩想逃都逃不出去。他们家院子里有棵很大的石榴树,秋天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尤其是中秋节前后,小哥哥为了哄我开心,经常爬上树摘石榴。石榴树不知怎的,天生长得一头倾向地面,像是怕摔着小哥哥一样,故意把头垂得很低,甚至他一爬上树,再跳几下,硕大的石榴就会嘭嘭嘭地落到地上,我只负责在树下欢呼、捡石榴就好了。舅舅那几年经常会从新疆带回来一些特产,一大袋一大袋的葡萄干是我最惦记的。晚上母亲来接我回家的时候,总有几分不舍,这时舅妈会给我的口袋里塞满两大兜葡萄干,以保证我下次还会再去他家玩儿。

      这次,母亲又一次踏上了回乡的征程。让她如此急切回乡的正是舅舅,那个从小对她呵护备至的哥哥,现在正躺在病床上呼唤着她的名字。千里迢迢,一声呼唤,她便策马扬鞭,飞奔而去。母亲平日里总是跟我说:“你舅舅的模样是最像你姥爷的,个子很高,身体也壮实,眉眼间几乎一模一样。我结婚时穿的衣服就是他从外地回来买的。”从过年到现在,她几乎天天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催问着舅舅的情况。

      五年前,舅舅做了胃病手术。病后初愈,饭食一点点减少,导致一米八几的大个子舅舅一下子消瘦了一大圈。家里人都骗他说:“你的病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放宽心!”同时又在逐次给他递减饭量,他可能是感觉出来了,还故意闹着说:“我已经病好了,没事了,这一碗根本没吃饱,再添点儿。”他不觉着自己是病人,需要慢慢调养。而这一次,病危通知真的传到了母亲这里。母亲执意要赶回去,而我对她又有几分不舍,怕她回去见着舅舅太过伤心。这个年纪的人不能经历太多伤痛,每经历一次宛如刀绞的心痛不仅仅疼在母亲的身上,更是疼在我的心上。在天涯的一角,血脉相连的亲情如同家乡的那碗饸饹面,从北京的这头穿过高铁传到了山西的那头。而这一次,饸饹面再也没有上一次那么香。这一次的高铁上,母亲孤身一人,我很不放心,她反而安慰我说:“妈妈会回来的,你在家等着。”这一次,不再像小时候一样,是她送我去舅舅家,而是我送她回舅舅家。

      昨天晚上,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在病床前守护了一夜。通过微信视频,我看到舅舅侧躺在病床上的样子心如刀绞。那个哄我开心、给我葡萄干吃的舅舅,还有爬石榴树给我摘石榴的小哥哥,给我口袋里塞满葡萄干的舅妈,那些童年记忆里的人物全都出现在手机屏幕里,母亲的身影告诉我,这不是电影、不是电视剧,更不是虚拟世界,而是真真实实的生活。他们说,舅舅已经开始“胡言乱语”了,我不知道那些类似婴儿语言的“胡言乱语”里有没有说给我的话。他们把手机对准屏幕,隔着屏幕看我,舅舅已经认不出我了。半个月前,他是清醒的,还能认出我来,并且叮嘱我要好好的。

      案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碟葡萄干,是父亲从附近的超市买回来的,我不确定它是否产自新疆,随手抓起几粒放在口中,是苦涩的,再也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今夜,我躺在床上写着写着,眼角忍不住留下泪水,像苦涩的葡萄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