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记得那年雪花飘

    2021-01-13 15:03:28

      罗昭伦(重庆)

      冬天对大人们来说,也许并不是特别喜欢的季节。因为一到冬天,他们就要忙碌着准备柴禾过冬。而对孩子们而言,冬天却是最快乐的季节。

      记忆中的童年,冬天总是与雪相伴。每遇下雪时,我们根本坐不住,更不怕冷。三五个小伙伴,不顾大人的呵斥,喜欢跑到雪地里,一边把厚厚的积雪蹬得吱嘎作响,一边嘻嘻哈哈地打雪仗,滚雪球。这边的女孩子雪球还没滚大,那边的男孩子已经雪球乱飞,惊得女孩子大叫起来。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大家都玩得满头大汗。回到家里,免不了被父母一顿唠叨。

      记得有一年冬天,接连几天雪花飘舞,屋外的积雪越积越厚,人只能呆在屋里,围着火炉取暖。我比较好动,耐不住性子闷在屋里,总想往屋外跑。母亲知道拦不住我,却又舍不得我脚上棉鞋弄脏弄湿,便逼着父亲用树杈子为我做滑板。我双脚踩着滑板在雪地里撒欢,结果被摔得前仰后翻,弄得满身狼藉。回家后,父亲见我头发如杂乱茅草,便硬押着一直不肯理发的我,到村里蒋师傅那里去理发。

      蒋师傅是当地有名的理发师。他连哄带骗的把我按在板凳上后,围上脏兮兮的白兜布,嘴里嘟囔着说:“别怕,一会儿就好了。”那时的我只有十来岁,剃头推子在脖子根上嘎吱嘎吱时,浑身痒痒的,脖子直往下缩。蒋师傅一手使劲按住我头顶,不让我晃动,一手不紧不慢地捏着推剪。父亲见我一副皱眉缩头的受罪样子,便催促蒋师傅简单剃两下就行了。蒋师傅一副不紧不慢的姿态,他自言自语道:“马虎不得,我的手艺我要保证,不能让人说闲话,说我半吊子手艺。”

      我理发时,比我小两岁的蒋师傅的女儿蒋大容,我们都喊她容儿,咯咯嘎嘎地嬉笑着说我:“胆小鬼,剃头还怕呢!”听她这么说我,非常恼恨她。

      有一天,也是大雪覆盖。我堂叔帮我用树棍子捆扎,做了个木雪橇。我和几个小伙伴满雪地里拉来推去的,玩得忘了吃饭。容儿跟随着我们也想坐雪橇,但大家都不肯带她玩。直到她偷了家里的柿子饼分给我们吃后,大家才欣然同意带她玩。这柿子饼对那时的农村孩子来说,可是个稀罕物啊!

      我们几个小伙伴,当然还希望吃到容儿家的零食,但容儿就是不肯再偷出来给我们尝鲜了,说她妈妈知道了会打死她的。她妈妈是个性格开朗,而且泼辣的女人,黑乎乎的一脸横肉,我们见了都有些害怕她。容儿说,除非我们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和她交换,否则,她不再偷家里的柿子饼、桃酥之类的零食给我们吃了。

      该拿什么和容儿交换呢?家里的焖红薯她也不稀罕。我们食欲旺盛,馋虫难驱。于是,我鼓动小我两岁的小伙伴,陪我一起去偷拔生产队雪地里的胡萝卜,以此来和容儿交换美食。那天也是下雪,我俩悄悄在雪地里一脚深一脚浅的,跌跌撞撞踱到白雪覆盖的胡萝卜地里,我望风,小伙伴趴在雪中拼命拔了一大捧,连叶子带泥巴地捧着猫在容儿家屋后,悄悄叫她出来,换到了一块柿子饼和三块桃酥。我让小伙伴咬了一小口柿子饼,给了他一块桃酥,其余的我一人独享了。小伙伴一口吞了,瞪着一双大眼瞧着我,我不得不又掰了点柿子饼给他。现在想起来,当年的美味和继后的糗事,仍然记忆犹新。

      柿子饼和桃酥的味道是诱人的,同时也招来了小小的厄运。

      村里的光棍廖三毛,时常有事没事地往蒋师傅家里钻,也不剃头刮胡子,一呆就是大半天。时间一长,周围便传开了闲言碎语,说廖三毛和蒋师傅老婆有暧昧关系。生产队集体劳动时,廖三毛也总喜欢围着蒋师傅老婆转。一旦遇上重活累活什么的,他都殷勤地帮蒋师傅老婆担待着点。在农村,男女关系就这么敏感,大家也搞不清两人到底有没有关系,反正大家就这么心照不宣地戏传着,当作饭余茶后的荤段子寻开心。这事蒋师傅自然有所耳闻,但也不见他有何偏激反应。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下地劳动,给人剃头,这也许跟他儒弱的慢性子脾气有关吧!

      有一天,廖三毛又窜到蒋师傅家来玩,见到饭桌上有一盆红艳艳的胡萝卜丝,便不客气地抓起筷子吃了一大口。在称赞味道好的同时,问这大雪封门的鬼天气,哪里讨来的胡萝卜?容儿嘴快,一下子道出了这胡萝卜的来历,说是我母亲给的。这下好了!廖三毛回头便报告了生产队长。队长追上门来问清详情后,便跑到我家来,凶巴巴地朝我父母一顿发火,我父母觍着脸一个劲地赔不是。队长一通恼火后,便摔门走了。当时屋外正刮着大风,飘着碎雪花,冷风夹着雪花呼呼地从大门直往屋里钻。父亲拎起扁担啪啪抡向我的屁股,母亲急忙拦着,我双手掩着屁股哭着跑开,麻溜地钻进床板底下。每次犯了错,父亲发火打我时,我总是吓得钻床底,这样父亲就打不着我了,后来我弟弟也学会了这一避难招数。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父亲要是真狠心打我们,这浅浅的床板底下,又怎么能遮挡得了棍棒?不过,父亲当时怒火头上的两扁担,打得我屁股倒是痛了好几天。

      这之后,我恨容儿是个叛徒,因为她出卖了我,我下决心再也不理她了。后来,容儿被她爷爷接到城里念书了,只有礼拜天才回来一次。没事的时候,她跑来找我玩时,我不理她,并骂她妈妈是个不要脸的女人。我的抵触情绪,时常招来父母的一顿呵责,责怪我越大越不懂事了。

      后来,我也上学读书了。上学用的书包,是破花布书包。我不肯背,父母又舍不得花钱帮我买一个当时男孩子最喜欢的军绿帆布书包。刚巧父亲到蒋师傅那里剃头,闲聊之中,蒋师傅拿出家里一只崭新的军绿书包,说是容儿上学时买的。女孩子家不喜欢这颜色款式的书包,她爷爷重新帮她买了个花布书包,这书包就送给我用了。父亲客气推辞不过,便喜滋滋地拿回来给了我,并说书包里面还有一个铁皮铅笔盒子。我当然十分高兴,之后也不再记恨容儿了。

      若干年后,蒋师傅一家搬到城里了,从此就没有再见到过容儿了。只听父亲提起过一回,父亲说,在大街上见到过蒋师傅。寒暄之余,一时也想不起问这问那的。只知道蒋师傅先是进了家国营理发店,后来又在自家屋里开了个剃头店,帮街坊邻居的老头老太们剪剪头,刮刮胡子,掏掏耳朵。他老婆还是那么的剽悍强势,动不动就和客人吵架,闹别扭。蒋师傅的背也驼了,一副“妻(气)管炎”状态下的孱弱形象,让人油然而生怜悯。父亲曾经送过两回红苕给他,他在感谢之余,也不免和父亲长吁短叹一番。容儿后来念了卫校,在城里医院上班。我曾经试着想去看她,最终还是一次也没去。

      时光荏苒,岁月轮回。家乡的冬天,年年都会或多或少的下点雪。但我总觉得,还是童年的冬天,雪下得大,下得勤。尤其是下雪时那白茫茫的乡村,总是那么纯净,那么一览无余。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记得那年雪花飘

    2021-01-13 15:03:28

      罗昭伦(重庆)

      冬天对大人们来说,也许并不是特别喜欢的季节。因为一到冬天,他们就要忙碌着准备柴禾过冬。而对孩子们而言,冬天却是最快乐的季节。

      记忆中的童年,冬天总是与雪相伴。每遇下雪时,我们根本坐不住,更不怕冷。三五个小伙伴,不顾大人的呵斥,喜欢跑到雪地里,一边把厚厚的积雪蹬得吱嘎作响,一边嘻嘻哈哈地打雪仗,滚雪球。这边的女孩子雪球还没滚大,那边的男孩子已经雪球乱飞,惊得女孩子大叫起来。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大家都玩得满头大汗。回到家里,免不了被父母一顿唠叨。

      记得有一年冬天,接连几天雪花飘舞,屋外的积雪越积越厚,人只能呆在屋里,围着火炉取暖。我比较好动,耐不住性子闷在屋里,总想往屋外跑。母亲知道拦不住我,却又舍不得我脚上棉鞋弄脏弄湿,便逼着父亲用树杈子为我做滑板。我双脚踩着滑板在雪地里撒欢,结果被摔得前仰后翻,弄得满身狼藉。回家后,父亲见我头发如杂乱茅草,便硬押着一直不肯理发的我,到村里蒋师傅那里去理发。

      蒋师傅是当地有名的理发师。他连哄带骗的把我按在板凳上后,围上脏兮兮的白兜布,嘴里嘟囔着说:“别怕,一会儿就好了。”那时的我只有十来岁,剃头推子在脖子根上嘎吱嘎吱时,浑身痒痒的,脖子直往下缩。蒋师傅一手使劲按住我头顶,不让我晃动,一手不紧不慢地捏着推剪。父亲见我一副皱眉缩头的受罪样子,便催促蒋师傅简单剃两下就行了。蒋师傅一副不紧不慢的姿态,他自言自语道:“马虎不得,我的手艺我要保证,不能让人说闲话,说我半吊子手艺。”

      我理发时,比我小两岁的蒋师傅的女儿蒋大容,我们都喊她容儿,咯咯嘎嘎地嬉笑着说我:“胆小鬼,剃头还怕呢!”听她这么说我,非常恼恨她。

      有一天,也是大雪覆盖。我堂叔帮我用树棍子捆扎,做了个木雪橇。我和几个小伙伴满雪地里拉来推去的,玩得忘了吃饭。容儿跟随着我们也想坐雪橇,但大家都不肯带她玩。直到她偷了家里的柿子饼分给我们吃后,大家才欣然同意带她玩。这柿子饼对那时的农村孩子来说,可是个稀罕物啊!

      我们几个小伙伴,当然还希望吃到容儿家的零食,但容儿就是不肯再偷出来给我们尝鲜了,说她妈妈知道了会打死她的。她妈妈是个性格开朗,而且泼辣的女人,黑乎乎的一脸横肉,我们见了都有些害怕她。容儿说,除非我们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和她交换,否则,她不再偷家里的柿子饼、桃酥之类的零食给我们吃了。

      该拿什么和容儿交换呢?家里的焖红薯她也不稀罕。我们食欲旺盛,馋虫难驱。于是,我鼓动小我两岁的小伙伴,陪我一起去偷拔生产队雪地里的胡萝卜,以此来和容儿交换美食。那天也是下雪,我俩悄悄在雪地里一脚深一脚浅的,跌跌撞撞踱到白雪覆盖的胡萝卜地里,我望风,小伙伴趴在雪中拼命拔了一大捧,连叶子带泥巴地捧着猫在容儿家屋后,悄悄叫她出来,换到了一块柿子饼和三块桃酥。我让小伙伴咬了一小口柿子饼,给了他一块桃酥,其余的我一人独享了。小伙伴一口吞了,瞪着一双大眼瞧着我,我不得不又掰了点柿子饼给他。现在想起来,当年的美味和继后的糗事,仍然记忆犹新。

      柿子饼和桃酥的味道是诱人的,同时也招来了小小的厄运。

      村里的光棍廖三毛,时常有事没事地往蒋师傅家里钻,也不剃头刮胡子,一呆就是大半天。时间一长,周围便传开了闲言碎语,说廖三毛和蒋师傅老婆有暧昧关系。生产队集体劳动时,廖三毛也总喜欢围着蒋师傅老婆转。一旦遇上重活累活什么的,他都殷勤地帮蒋师傅老婆担待着点。在农村,男女关系就这么敏感,大家也搞不清两人到底有没有关系,反正大家就这么心照不宣地戏传着,当作饭余茶后的荤段子寻开心。这事蒋师傅自然有所耳闻,但也不见他有何偏激反应。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下地劳动,给人剃头,这也许跟他儒弱的慢性子脾气有关吧!

      有一天,廖三毛又窜到蒋师傅家来玩,见到饭桌上有一盆红艳艳的胡萝卜丝,便不客气地抓起筷子吃了一大口。在称赞味道好的同时,问这大雪封门的鬼天气,哪里讨来的胡萝卜?容儿嘴快,一下子道出了这胡萝卜的来历,说是我母亲给的。这下好了!廖三毛回头便报告了生产队长。队长追上门来问清详情后,便跑到我家来,凶巴巴地朝我父母一顿发火,我父母觍着脸一个劲地赔不是。队长一通恼火后,便摔门走了。当时屋外正刮着大风,飘着碎雪花,冷风夹着雪花呼呼地从大门直往屋里钻。父亲拎起扁担啪啪抡向我的屁股,母亲急忙拦着,我双手掩着屁股哭着跑开,麻溜地钻进床板底下。每次犯了错,父亲发火打我时,我总是吓得钻床底,这样父亲就打不着我了,后来我弟弟也学会了这一避难招数。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父亲要是真狠心打我们,这浅浅的床板底下,又怎么能遮挡得了棍棒?不过,父亲当时怒火头上的两扁担,打得我屁股倒是痛了好几天。

      这之后,我恨容儿是个叛徒,因为她出卖了我,我下决心再也不理她了。后来,容儿被她爷爷接到城里念书了,只有礼拜天才回来一次。没事的时候,她跑来找我玩时,我不理她,并骂她妈妈是个不要脸的女人。我的抵触情绪,时常招来父母的一顿呵责,责怪我越大越不懂事了。

      后来,我也上学读书了。上学用的书包,是破花布书包。我不肯背,父母又舍不得花钱帮我买一个当时男孩子最喜欢的军绿帆布书包。刚巧父亲到蒋师傅那里剃头,闲聊之中,蒋师傅拿出家里一只崭新的军绿书包,说是容儿上学时买的。女孩子家不喜欢这颜色款式的书包,她爷爷重新帮她买了个花布书包,这书包就送给我用了。父亲客气推辞不过,便喜滋滋地拿回来给了我,并说书包里面还有一个铁皮铅笔盒子。我当然十分高兴,之后也不再记恨容儿了。

      若干年后,蒋师傅一家搬到城里了,从此就没有再见到过容儿了。只听父亲提起过一回,父亲说,在大街上见到过蒋师傅。寒暄之余,一时也想不起问这问那的。只知道蒋师傅先是进了家国营理发店,后来又在自家屋里开了个剃头店,帮街坊邻居的老头老太们剪剪头,刮刮胡子,掏掏耳朵。他老婆还是那么的剽悍强势,动不动就和客人吵架,闹别扭。蒋师傅的背也驼了,一副“妻(气)管炎”状态下的孱弱形象,让人油然而生怜悯。父亲曾经送过两回红苕给他,他在感谢之余,也不免和父亲长吁短叹一番。容儿后来念了卫校,在城里医院上班。我曾经试着想去看她,最终还是一次也没去。

      时光荏苒,岁月轮回。家乡的冬天,年年都会或多或少的下点雪。但我总觉得,还是童年的冬天,雪下得大,下得勤。尤其是下雪时那白茫茫的乡村,总是那么纯净,那么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