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工商
  • /

    贵州省税务局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2-01-11 14:16:23

      本报记者 吴文俊

      近年来,贵州省税务局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大力推动税务“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努力优化贵州营商环境,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近三年,全省共减税降费408.16亿元,占当期收入的6.95%;减免社保费362.8亿元,占社保费总收入的28.9%,惠及千家万户。全省宏观税负由2018年的17%下降到2020年的13.36%,企业真正得到实惠;减税降费每年拉动全省GDP增长0.7—0.8个百分点,为实现“六稳”“六保”、稳住贵州经济基本盘作出积极贡献。2020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346.76万户,较2018年增加78.59万户、增长29.3%,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减税降费,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一是精准政策解读。利用税企互动平台精准辅导,打造“网上有专栏、线上有专席、事项有专办、全程有专督”的政策宣传辅导体系,全方位宣传解读优惠政策。二是优化政策流程。精简税费优惠申报享受程序,对202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全部实行税费“勾选即减”、优惠“免备即享”;完善电子退税制度,将增值税留抵退税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帮助企业快速享受政策。三是细化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减免缓退政策;依托“税务信用云”,与2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近50种信贷产品。

      优化服务,助力市场主体茁壮成长。一是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搭建覆盖全省各级税务机关、所有纳税人缴费人的“税企互动沟通平台”,对纳税人登记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定位,开展定向信息推送、跟踪管理,为纳税人提供精准的一对一、可视化、场景式、互动式辅导和服务。开发政策直达平台,自动筛选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对象,逐户扫描筛查应享政策纳税人,点对点提醒申报享受政策,并通过沟通平台精准辅导,提高优惠政策的到达率和准确率。二是从“线下进厅”到“线上指尖”。全面升级改造电子税务局,实现226项业务全程网上办理,网上办理事项占比达98.69%,企业和个人缴纳社保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与贵州政务服务APP、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对接,让绝大多数涉税事项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整合电子税务局、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办税渠道,贵阳税务开发“税视服务通(手机版)”远程辅导微信小程序,纳税人缴费人在遇到办税缴费难题时,可开启和税务人员的线上“面对面”沟通,体验“云上服务”,足不出户畅享常态化“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实现“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巨大跨越。三是从“增值服务”到“普惠服务”。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用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复销,开展常态化服务。开展“帮扶助推复工复产复销”专项行动,通过发票大数据,主动对接帮扶缺少原材料的企业寻找上游供应商,同时帮助滞销企业寻找下游零售商,打通产销供应链。

      规范执法,助力市场主体有序发展。一是坚持税务监管“无事不扰”。不断健全以税收风险为导向,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方式的监管机制,推行“无风险不下户、无风险不评估、无风险不检查,小微企业少检查、实体经济鼓励自查自纠”的执法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无效监管、低效监管、重复监管,切实降低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二是推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认真落实《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将“首违不罚”清单推行融入普法宣传工作,重点关注财会力量薄弱、对税务政策理解与运用能力不足的中小微企业,增强政策解读及时性和针对性,让纳税人缴费人应知尽知、主动报享。建立“推行首违不罚清单联动协作机制”,畅通上下单位、业务部门、征纳主体等相互间的沟通联系渠道,切实提高执法质量,推动制度落地。三是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通过“晒权”“制权”“控权”,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升税收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作为全国试点单位,率先在全省推行税务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和执法全过程记录平台,通过规范文字记录、推广影音记录,实施双留痕管理,实现执法证据查有文字、听有声音、观有视频、看有图片,让权力以“看得见”方式规范运行,进一步提升税收执法的公信力,让纳税人感受到公平公正,促进税法遵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工商
  • /

    贵州省税务局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2-01-11 14:16:23

      本报记者 吴文俊

      近年来,贵州省税务局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大力推动税务“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努力优化贵州营商环境,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近三年,全省共减税降费408.16亿元,占当期收入的6.95%;减免社保费362.8亿元,占社保费总收入的28.9%,惠及千家万户。全省宏观税负由2018年的17%下降到2020年的13.36%,企业真正得到实惠;减税降费每年拉动全省GDP增长0.7—0.8个百分点,为实现“六稳”“六保”、稳住贵州经济基本盘作出积极贡献。2020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346.76万户,较2018年增加78.59万户、增长29.3%,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减税降费,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一是精准政策解读。利用税企互动平台精准辅导,打造“网上有专栏、线上有专席、事项有专办、全程有专督”的政策宣传辅导体系,全方位宣传解读优惠政策。二是优化政策流程。精简税费优惠申报享受程序,对202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全部实行税费“勾选即减”、优惠“免备即享”;完善电子退税制度,将增值税留抵退税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帮助企业快速享受政策。三是细化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减免缓退政策;依托“税务信用云”,与2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近50种信贷产品。

      优化服务,助力市场主体茁壮成长。一是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搭建覆盖全省各级税务机关、所有纳税人缴费人的“税企互动沟通平台”,对纳税人登记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定位,开展定向信息推送、跟踪管理,为纳税人提供精准的一对一、可视化、场景式、互动式辅导和服务。开发政策直达平台,自动筛选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对象,逐户扫描筛查应享政策纳税人,点对点提醒申报享受政策,并通过沟通平台精准辅导,提高优惠政策的到达率和准确率。二是从“线下进厅”到“线上指尖”。全面升级改造电子税务局,实现226项业务全程网上办理,网上办理事项占比达98.69%,企业和个人缴纳社保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与贵州政务服务APP、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对接,让绝大多数涉税事项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整合电子税务局、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办税渠道,贵阳税务开发“税视服务通(手机版)”远程辅导微信小程序,纳税人缴费人在遇到办税缴费难题时,可开启和税务人员的线上“面对面”沟通,体验“云上服务”,足不出户畅享常态化“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实现“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巨大跨越。三是从“增值服务”到“普惠服务”。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用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复销,开展常态化服务。开展“帮扶助推复工复产复销”专项行动,通过发票大数据,主动对接帮扶缺少原材料的企业寻找上游供应商,同时帮助滞销企业寻找下游零售商,打通产销供应链。

      规范执法,助力市场主体有序发展。一是坚持税务监管“无事不扰”。不断健全以税收风险为导向,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方式的监管机制,推行“无风险不下户、无风险不评估、无风险不检查,小微企业少检查、实体经济鼓励自查自纠”的执法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无效监管、低效监管、重复监管,切实降低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二是推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认真落实《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将“首违不罚”清单推行融入普法宣传工作,重点关注财会力量薄弱、对税务政策理解与运用能力不足的中小微企业,增强政策解读及时性和针对性,让纳税人缴费人应知尽知、主动报享。建立“推行首违不罚清单联动协作机制”,畅通上下单位、业务部门、征纳主体等相互间的沟通联系渠道,切实提高执法质量,推动制度落地。三是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通过“晒权”“制权”“控权”,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升税收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作为全国试点单位,率先在全省推行税务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和执法全过程记录平台,通过规范文字记录、推广影音记录,实施双留痕管理,实现执法证据查有文字、听有声音、观有视频、看有图片,让权力以“看得见”方式规范运行,进一步提升税收执法的公信力,让纳税人感受到公平公正,促进税法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