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6 14:26:14
本报记者 胡斌
过去5年,四川省工商联牢牢把握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要求,立足职能定位,围绕中心大局把平台做大,强化政治引领把代表人士做优,深化改革发展把商会做实,建强地方组织把队伍做强,不断增强“贡献力”“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为新时代“两个健康”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不断增强大局“贡献力”
四川省工商联始终坚持把自身工作放在大局中谋划部署推进,找准融入中心大局的切入点,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大局、地方营商环境优化。
着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高规格承办“2019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签约项目162个、金额1588亿元,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满意、全国工商联满意、参会民营企业家满意的“三个满意”目标。持续开展“知名民企市(州)行”活动,支持民营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家站前台、唱主角。建立泛成渝地区商会联席会议机制,搭建“协作部”。发布“川渝民营企业家携手合作,同心共建双城经济圈”成都倡议,携手“同路人”。牵头成立“川渝民营企业家联盟”、“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等跨区域、宽领域、高层次合作发展平台,扩大“朋友圈”。
着力服务营商环境优化。开展“两个健康”示范区建设,召开全省“两个健康”示范区建设启动大会,选择达州等3个地级市、成都市新津区等3个县(市、区)开展试点示范,探索“两个健康”的政策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强化引领做好培育
不断增强人士“凝聚力”
四川省工商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民营经济人士成长规律,切实把优秀人士选出来、示范作用发挥出来、培养基地建起来。
突出质量标准“选”。选优配强四川省工商联执委队伍,选好推好全国工商联执委人选。坚持“条块结合”,探索建立四川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数据库,真正把优秀代表人士选出来、用起来。
注重典型示范“树”。大力培养、选树优秀代表人士任职参评,会同省委统战部等部门联合开展“第三届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发布“改革开放40年四川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向全省民营企业家发出“不忘初心跟党走,坚定信心再出发”倡议。
依托平台机制“育”。与省社会主义学院共同挂牌成立四川民营企业家学院,打造四川省民营企业家的思想政治高地、人才培育基地、川商精神弘扬圣地。创新构建四川省工商联顾问机制,发挥老一代民营企业家“传帮带”作用。
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不断增强商会“影响力”
四川省工商联始终坚持党对商会的领导和商会依法自治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实现统战工作在民营经济领域商会组织的有效覆盖。
以党建引领商会“红”起来。率先成立四川省工商联直属商协会联合党委,实现对全省商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归口联系指导;率先组建“四川百强民营企业党建联盟”;率先成立直属商协会功能性综合党委,探索建立“机关总支+商会实体党委、总支+复合型党委、流动党员党委+单设支部”等多形态的77个党组织,坚持新成立商会同时同步成立党组织,实现党建工作“两个覆盖”。探索建立党建教育基地,形成园区+商会+楼宇+企业“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党建工作新格局。
以改革推动商会“活”起来。印发《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实施方案》,召开四川省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围绕“5+1”现代产业等新组建商会7家,吸纳10家已脱钩经济类商会为省工商联团体会员。探索建立省级商会与市级商会、相关产业链商会联动机制。
以规范促进商会“强”起来。深入推动“四好”商会建设,75家商会被全国工商联认定为“四好”商会。指导所属商会完善法人制度,鼓励支持已脱钩的行业协会以团体会员身份加入四川省工商联。选优配强商会会长、党组织书记,严格落实商会会长述职、商会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严格商会年审标准。探索建立商会与政府沟通联络、商会会长实行轮值等新机制。
建强组织完善制度
不断增强队伍“执行力”
四川省工商联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服务基层,优化基层组织体系,搭建互学互助平台,提升队伍能力水平。
优化地方组织体系。指导20个市(州)工商联完成换届。持续推进“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开展“一个设立五个有”回头看,133家县级工商联累计260家(次)被全国工商联认定为“五好”;153家被省工商联认定为“五好”,授予53家单位全省“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标兵称号。深入推进“网上工商联”系统建设,启动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人才库建设,累计填报数据8万余条。积极推动乡镇商会组建。
搭建互学互促平台。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市级工商联“互学互促”活动,选树县级工商联优秀典型,加强地方工商联之间交流学习。推荐翠屏区、纳溪县、宣汉县等县级工商联在全国工商联各类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与天津、湖北、河北等省级工商联组织部门建立对口联系,互学互助、互相提升。
提升队伍能力水平。每年持续组织开展省工商联主席书记高级研修班、组织建设工作会、商会会长秘书长培训班等,省工商联主要领导每次必作专题报告,邀请省纪委领导同志围绕“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商会秘书长围绕商会改革发展等作专题辅导,有效提升基层工商联和所属商会能力水平。
2022-08-16 14:26:14
本报记者 胡斌
过去5年,四川省工商联牢牢把握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要求,立足职能定位,围绕中心大局把平台做大,强化政治引领把代表人士做优,深化改革发展把商会做实,建强地方组织把队伍做强,不断增强“贡献力”“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为新时代“两个健康”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不断增强大局“贡献力”
四川省工商联始终坚持把自身工作放在大局中谋划部署推进,找准融入中心大局的切入点,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大局、地方营商环境优化。
着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高规格承办“2019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签约项目162个、金额1588亿元,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满意、全国工商联满意、参会民营企业家满意的“三个满意”目标。持续开展“知名民企市(州)行”活动,支持民营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家站前台、唱主角。建立泛成渝地区商会联席会议机制,搭建“协作部”。发布“川渝民营企业家携手合作,同心共建双城经济圈”成都倡议,携手“同路人”。牵头成立“川渝民营企业家联盟”、“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等跨区域、宽领域、高层次合作发展平台,扩大“朋友圈”。
着力服务营商环境优化。开展“两个健康”示范区建设,召开全省“两个健康”示范区建设启动大会,选择达州等3个地级市、成都市新津区等3个县(市、区)开展试点示范,探索“两个健康”的政策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强化引领做好培育
不断增强人士“凝聚力”
四川省工商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民营经济人士成长规律,切实把优秀人士选出来、示范作用发挥出来、培养基地建起来。
突出质量标准“选”。选优配强四川省工商联执委队伍,选好推好全国工商联执委人选。坚持“条块结合”,探索建立四川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数据库,真正把优秀代表人士选出来、用起来。
注重典型示范“树”。大力培养、选树优秀代表人士任职参评,会同省委统战部等部门联合开展“第三届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发布“改革开放40年四川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向全省民营企业家发出“不忘初心跟党走,坚定信心再出发”倡议。
依托平台机制“育”。与省社会主义学院共同挂牌成立四川民营企业家学院,打造四川省民营企业家的思想政治高地、人才培育基地、川商精神弘扬圣地。创新构建四川省工商联顾问机制,发挥老一代民营企业家“传帮带”作用。
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不断增强商会“影响力”
四川省工商联始终坚持党对商会的领导和商会依法自治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实现统战工作在民营经济领域商会组织的有效覆盖。
以党建引领商会“红”起来。率先成立四川省工商联直属商协会联合党委,实现对全省商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归口联系指导;率先组建“四川百强民营企业党建联盟”;率先成立直属商协会功能性综合党委,探索建立“机关总支+商会实体党委、总支+复合型党委、流动党员党委+单设支部”等多形态的77个党组织,坚持新成立商会同时同步成立党组织,实现党建工作“两个覆盖”。探索建立党建教育基地,形成园区+商会+楼宇+企业“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党建工作新格局。
以改革推动商会“活”起来。印发《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实施方案》,召开四川省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围绕“5+1”现代产业等新组建商会7家,吸纳10家已脱钩经济类商会为省工商联团体会员。探索建立省级商会与市级商会、相关产业链商会联动机制。
以规范促进商会“强”起来。深入推动“四好”商会建设,75家商会被全国工商联认定为“四好”商会。指导所属商会完善法人制度,鼓励支持已脱钩的行业协会以团体会员身份加入四川省工商联。选优配强商会会长、党组织书记,严格落实商会会长述职、商会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严格商会年审标准。探索建立商会与政府沟通联络、商会会长实行轮值等新机制。
建强组织完善制度
不断增强队伍“执行力”
四川省工商联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服务基层,优化基层组织体系,搭建互学互助平台,提升队伍能力水平。
优化地方组织体系。指导20个市(州)工商联完成换届。持续推进“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开展“一个设立五个有”回头看,133家县级工商联累计260家(次)被全国工商联认定为“五好”;153家被省工商联认定为“五好”,授予53家单位全省“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标兵称号。深入推进“网上工商联”系统建设,启动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人才库建设,累计填报数据8万余条。积极推动乡镇商会组建。
搭建互学互促平台。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市级工商联“互学互促”活动,选树县级工商联优秀典型,加强地方工商联之间交流学习。推荐翠屏区、纳溪县、宣汉县等县级工商联在全国工商联各类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与天津、湖北、河北等省级工商联组织部门建立对口联系,互学互助、互相提升。
提升队伍能力水平。每年持续组织开展省工商联主席书记高级研修班、组织建设工作会、商会会长秘书长培训班等,省工商联主要领导每次必作专题报告,邀请省纪委领导同志围绕“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商会秘书长围绕商会改革发展等作专题辅导,有效提升基层工商联和所属商会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