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首页
时政
产经
民生
教育
环保
文旅
魅力西部
眉山
多彩贵州
区域在线
川南在线
川南关注
站内公告
乡村振兴
首页
时政
产经
民生
教育
环保
文旅
魅力西部
眉山
多彩贵州
区域在线
川南在线
川南关注
站内公告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
/
交通
/
攻坚克难树标杆 精益求精造精品 —— 湖南沅水洪江至辰溪航道建设工程解码
2025-05-13 16:11:06 来源:西部经济网
湖南沅水洪江至辰溪航道建设工程鸟瞰图
工程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施工中
技术工人精细焊接
沅水洪江至辰溪航道建设工程总体布置示意图
核心提示:
人间四月,春风浩荡。走进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沅水洪江至辰溪高等级航道(以下简称:洪辰航道)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专心工作,大大小小的工程机械在轰鸣声中有序运作,整个工地繁忙而井然有序,建设者们正在全力推进项目施工,奋力跑出建设“加速度”。
自2022年底项目启动以来,各参建单位精心组织、攻坚克难,始终保持水滴石穿的韧劲和耐力,蹄急而步稳,心急而神定,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推进洪辰航道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建设,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走出新路径。
紧扣目标 全力以赴抓进度
战鼓催征马蹄疾,潮头勇立敢为先!这是洪辰航道建设工程项目人心中响亮的声音。
洪辰航道建设工程是湖南省“十四五”水运重点工程,也是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四纵四横两网十八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按500吨级标准整治沅水洪江市舞水河口至辰溪县大洑潭枢纽180公里航道,同步按1000吨级标准改造洪江枢纽船闸。工程于2022年5月工可获批,计划2025年底实现船闸通航。
“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沅水湖南段实现500吨级航道全线贯通,成为连接湘黔两省、辐射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际水运通道。”洪辰航道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航道建设,将构建湘黔黄金水道,强化区域经济联动;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补齐水运短板,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据介绍,洪辰航道是沅水湘黔省际高等级航道建设的关键节点工程,对完善国家四纵四横两网高等级航道布局,加快支流高等级航道向重点经济区、城市群拓展延伸,充分发挥干支联运效益,强化中西部区域经济联动,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沅水 500吨级航道全线贯通后,沅水水运综合效益将显著提升,黔东南、湘西地区的煤炭、磷矿等资源可通过低成本水运直抵长江中下游,将有效降低沿线企业物流成本,为沿江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通过提升航道等级和船闸通航能力,补齐怀化陆港水运短板,构建湘黔两省东入长江的“黄金水道”,推动形成区域公、铁、水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货物宜水则水,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重大,责任在肩。自洪辰航道项目启动以来,各参建单位提前谋划、科学制定目标施工计划表,狠抓安全关、生产关、质量关、技术关、工序关和人员意识关,倒排工期,科学调配,强化安全管理,抢抓黄金施工期,协调推进施工进度,保障项目各节点施工目标任务。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洪辰航道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工程进展高效、安全管控扎实、经济效益初显。
截至2025年4月,洪江船闸改造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率达90%,180公里航道整治基本完成,年底通航目标可期;通过“开工第一课讲安全”、隐患排查全覆盖等举措,实现复工复产“零事故”,为冲刺通航奠定基础;项目已带动沿线建材、物流等产业发展,预计通航后至2035年运量将突破500万吨,远期上游贵州段全面打通后有望突破1000万吨,将有效降低区域物流成本,为湘黔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直面难题 创新引领展匠心
今年3月30日,洪辰航道建设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洪江船闸改造工程新建船闸实现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年底实现船闸主体通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洪辰航道项目核心,洪江船闸改造工程可谓困难重重。
据介绍,洪江枢纽从左至右依次布置电站、泄水闸和单线二级船闸。工程位于顺直河道,两岸山体雄厚。电站左岸坝顶公路直接与左岸公路隧道连接,且左岸侧紧接连片高山,山体内设有坝体灌浆廊道,左岸无建设船闸位置。右岸第一级船闸左右两侧分别与泄水闸及副坝相连。船闸右侧为枢纽管理区及洪黔公路,施工场地十分狭窄,无法布置循环通道,平面布置和施工组织非常困难。
同时,改造后的船闸为单级船闸,设计水头27米,是湖南省内水头最高的在建船闸。设计上,船闸灌泄水时间过长会影响通行能力,过短则会带来复杂的水力学问题。施工上,船闸结构复杂,带来了同仓面混凝土标号不同引起浇筑组织困难、局部钢筋过密影响混凝土入仓等问题。
此外,改造施工的主体基坑距离洪黔国防公路最近不足1米,基坑深达50米,1:0.25高陡边坡在湖南省水运建设行业内为首次出现。边坡稳定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安全、社会交通,更会影响国防安全。
怎么办?
通过“原坝扩能”,破解山区枢纽改造难题。
面对嵩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敏感区、沅水特有鱼类保护区等多重生态约束,设计团队通过分析工程对生态环境、枢纽行洪、大坝安全、电站运行、通航安全、过闸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创新提出“保留原结构+分级改造”方案:拆除原二级船闸下一级结构后原址新建千吨级船闸,将上一级挡水建筑物口门拓宽作为上游通航明渠。
该方案可减少拆除工程量50%以上,降低生态红线占用面积,这一模式既保留原大坝结构基本功能,又满足船闸原址扩能升级的需要,成功破解狭窄弯曲河道通航建筑物改造难题,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在船闸通航条件保障方面,工程巧妙利用河道天然缓流区,将引航道停泊段与导航调顺段折线布置,既避免了库区深水条件下建筑物施工,节省了工程投资,又保证了河道行洪面积,符合大坝行洪安全的要求。
可以说,洪江船闸改造以27米设计水头创下湖南省单级千吨级船闸最大水头纪录的工程,是国内首例重力坝式船闸开凿通航水道,通过“原坝扩能”模式,攻克山区河流既有枢纽改建的高水头技术壁垒、生态敏感区施工与既有坝体改造安全三大行业难题,打造复杂地形下船闸扩能与生态保护协同的示范工程。
技术突破 创多项国内第一
最复杂的施工条件、省内最高的施工水头、省内最高的岩质边坡……面对复杂环境,洪辰航道项目全力攻坚,极力突破山区河流船闸改造施工组织关键技术,创多项国内第一:首创分离式桁架模板、虹吸取水工艺、固定式布料系统、爆破控制措施……
面对高水头改扩建船闸输水系统技术壁垒,科研团队首创“不对称式进水廊道腹式空腔结构”,在主体结构内部形成巨大的压水空箱。建成后,该船闸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首座利用原船闸主体结构作为输水系统的高水头船闸,可满足千吨级船舶安全高效通行需求。
在边坡工程中,项目首创“机器视觉安全监测系统”,结合预应力锚索支护与深度学习模型,实时监测坡顶国防公路震动下的变形数据,确保边坡毫米级稳定控制。边坡采取分级开挖、逐级支护,针对软质破碎岩区域、板岩节理发育部位,提出预应力锚索结合格形梁支护措施,严格控制深陡边坡在往复车辆震动作用下坡体变形和地应力。
施工围堰布置因地制宜,结合地形与已有建筑物现状,并充分考虑防洪安全、发电效益等因素,提出了利用原上闸首、防洪检修门和人字门作为上游挡水结构,下游利用原一部分闸室墙、中闸首边墩结合新建下游砼围堰建挡水,结合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库岸防护、局部河床形态调整等工程措施,解决了山区河流枢纽建筑物改造中行洪、发电与施工的矛盾。2024年7月,工程成功抵御超900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验证了技术体系的可靠性。
项目团队还创新采用智能化监测反馈技术,对近坝段爆破、拆除作业进行动态调控,保障大坝原建筑物安全。为解决大坝建筑物拆除工程及近坝段岩质边坡爆破对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影响,设计针对不同的工程区域提出相应的拆除方案,应用智能化监测信息反馈实时优化调整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保障大坝原建筑物变形、受力、防渗体系等安全问题,实现了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建筑物安全性的精准控制。
科学实施创新设计,强化科技手段运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在洪辰航道项目是常态。
项目首次提出“半整体式+分离式”组合结构,有效解决改造工程中新老结构衔接的问题;结合岩质陡坡条件提出“下部衬砌+上部重力式”的混合式结构,确保工程在百年一遇灾害下的结构安全。
针对工程涉及枢纽挡水建筑物改造新老混凝土结构整体性问题,通过开展结合面的粘结性能测试,研究不同界面剂材料、凿毛方式对新老混凝土粘结强度、抗剪性能的影响,以及老结构预应力锚索灌浆材料在控制裂缝、改善粘结强度的效果,形成相关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工程之中,破解新老混凝土结合难题。
船闸运维控制、管理设备安装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保障装置,能够实时对设备的运行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实现对液压启闭机结构静应力、动应力、油缸振动、油泵电机组振动、油品污染实时在线监测和故障预警、报警,从而保障设备安全且有效地运行。项目通过智慧船闸控制系统设计,引领智慧航道建设,船闸运营安全水平提升40%。
提出复杂口门区水流与船舶航行关系新理论,为山区河流通航标准制定提供科学支撑。科研团队攻克弯曲河道船舶操纵力学模型难题,建立了“三维水流-船舶运动-操纵响应”耦合分析体系,首次量化揭示山区船闸复杂口门区水流紊动强度与船舶航速安全阈值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一种用于在原址改扩建船闸的施工方法”发明专利正式获得比利时联邦政府专利授权,标志着我国在内河改扩建船闸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得到国际权威认可。该专利攻克了传统船闸改造工程需建设深水围堰、施工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等行业难题,为全球内河通航设施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
此次国际专利授权既是水运投历史上首次斩获欧美发达国家专利授权,更是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实现的首个权威认证突破,对进一步发挥该公司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优势,具有里程碑意义。
精细管理 确保质量与安全
今年初,洪辰航道项目在湖南省交通质安局组织的2024年度平安工地建设检查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单位,在水运项目细分领域中排名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项目团队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扎实工作和显著成效。
在洪辰航道项目,我们看到的是全面边坡支护与监测、首创爆破控制措施、首创虹吸取水工艺、安全体验与教学、“积分”兑换“安全”、网格管理提能效、每日质量总结与调度、强化质量验收流程、蒸汽养生保质量、廊道中钢包边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一直以来,洪辰航道项目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为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项目创新制定施工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项目大网格-工区中网格-网格单元”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安全管理精细化、全覆盖;精心打造“宣教管”一体化安全教育体验馆,综合VR沉浸式教育培训、安全体验等功能模块,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基于传统悬臂式爬升模板,研发应用分离式桁架钢结构模板,降低施工风险。同时,营造浓厚安全氛围,开创“安全行为通”小程序,设置“安全积分超市”,通过积分奖励机制,激励参建人员主动参与安全管理。
立足打造精品工程,项目坚持质量第一,全面实施施工标准化,严格执行首件工程样板制度,提升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应用标准化构件,定制使用标准化钢模板,提高工效和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同时,定期进行质量剖析,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动态调整外加剂掺量,有效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缝;在大体积混凝土强约束区添加膨胀剂、水化热抑制剂等,有效抑制混凝土温度裂缝;针对船闸输水系统进水口上闸首鹅颈段的冲刷问题,优化压水箱尺寸,增设倒角和表面钢板等,保障船闸输水效率和结构安全。
自工程启动以来,洪辰航道项目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力求在水运工程建设领域树立新的标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处于受控状态,未发生一起质量问题及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双零”目标。
后记:
洪辰航道建设工程不仅是湖南水运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加速器”。
当前,洪辰航道项目各参建单位正持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密切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平稳有序推进;坚持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抓手,有效提升项目质量水平;以坚定的决心和高效的执行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建设目标圆满完成。
相信这条“黄金水道”在今年底通航后,将以澎湃之势,书写湘黔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特约记者 卜曦 何军林
(图片由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洪辰航道项目建设部综合管理部提供)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
/
交通
/
攻坚克难树标杆 精益求精造精品 —— 湖南沅水洪江至辰溪航道建设工程解码
2025-05-13 16:11:06 来源:西部经济网
湖南沅水洪江至辰溪航道建设工程鸟瞰图
工程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施工中
技术工人精细焊接
沅水洪江至辰溪航道建设工程总体布置示意图
核心提示:
人间四月,春风浩荡。走进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沅水洪江至辰溪高等级航道(以下简称:洪辰航道)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专心工作,大大小小的工程机械在轰鸣声中有序运作,整个工地繁忙而井然有序,建设者们正在全力推进项目施工,奋力跑出建设“加速度”。
自2022年底项目启动以来,各参建单位精心组织、攻坚克难,始终保持水滴石穿的韧劲和耐力,蹄急而步稳,心急而神定,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推进洪辰航道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建设,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走出新路径。
紧扣目标 全力以赴抓进度
战鼓催征马蹄疾,潮头勇立敢为先!这是洪辰航道建设工程项目人心中响亮的声音。
洪辰航道建设工程是湖南省“十四五”水运重点工程,也是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四纵四横两网十八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按500吨级标准整治沅水洪江市舞水河口至辰溪县大洑潭枢纽180公里航道,同步按1000吨级标准改造洪江枢纽船闸。工程于2022年5月工可获批,计划2025年底实现船闸通航。
“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沅水湖南段实现500吨级航道全线贯通,成为连接湘黔两省、辐射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际水运通道。”洪辰航道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航道建设,将构建湘黔黄金水道,强化区域经济联动;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补齐水运短板,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据介绍,洪辰航道是沅水湘黔省际高等级航道建设的关键节点工程,对完善国家四纵四横两网高等级航道布局,加快支流高等级航道向重点经济区、城市群拓展延伸,充分发挥干支联运效益,强化中西部区域经济联动,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沅水 500吨级航道全线贯通后,沅水水运综合效益将显著提升,黔东南、湘西地区的煤炭、磷矿等资源可通过低成本水运直抵长江中下游,将有效降低沿线企业物流成本,为沿江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通过提升航道等级和船闸通航能力,补齐怀化陆港水运短板,构建湘黔两省东入长江的“黄金水道”,推动形成区域公、铁、水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货物宜水则水,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重大,责任在肩。自洪辰航道项目启动以来,各参建单位提前谋划、科学制定目标施工计划表,狠抓安全关、生产关、质量关、技术关、工序关和人员意识关,倒排工期,科学调配,强化安全管理,抢抓黄金施工期,协调推进施工进度,保障项目各节点施工目标任务。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洪辰航道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工程进展高效、安全管控扎实、经济效益初显。
截至2025年4月,洪江船闸改造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率达90%,180公里航道整治基本完成,年底通航目标可期;通过“开工第一课讲安全”、隐患排查全覆盖等举措,实现复工复产“零事故”,为冲刺通航奠定基础;项目已带动沿线建材、物流等产业发展,预计通航后至2035年运量将突破500万吨,远期上游贵州段全面打通后有望突破1000万吨,将有效降低区域物流成本,为湘黔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直面难题 创新引领展匠心
今年3月30日,洪辰航道建设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洪江船闸改造工程新建船闸实现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年底实现船闸主体通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洪辰航道项目核心,洪江船闸改造工程可谓困难重重。
据介绍,洪江枢纽从左至右依次布置电站、泄水闸和单线二级船闸。工程位于顺直河道,两岸山体雄厚。电站左岸坝顶公路直接与左岸公路隧道连接,且左岸侧紧接连片高山,山体内设有坝体灌浆廊道,左岸无建设船闸位置。右岸第一级船闸左右两侧分别与泄水闸及副坝相连。船闸右侧为枢纽管理区及洪黔公路,施工场地十分狭窄,无法布置循环通道,平面布置和施工组织非常困难。
同时,改造后的船闸为单级船闸,设计水头27米,是湖南省内水头最高的在建船闸。设计上,船闸灌泄水时间过长会影响通行能力,过短则会带来复杂的水力学问题。施工上,船闸结构复杂,带来了同仓面混凝土标号不同引起浇筑组织困难、局部钢筋过密影响混凝土入仓等问题。
此外,改造施工的主体基坑距离洪黔国防公路最近不足1米,基坑深达50米,1:0.25高陡边坡在湖南省水运建设行业内为首次出现。边坡稳定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安全、社会交通,更会影响国防安全。
怎么办?
通过“原坝扩能”,破解山区枢纽改造难题。
面对嵩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敏感区、沅水特有鱼类保护区等多重生态约束,设计团队通过分析工程对生态环境、枢纽行洪、大坝安全、电站运行、通航安全、过闸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创新提出“保留原结构+分级改造”方案:拆除原二级船闸下一级结构后原址新建千吨级船闸,将上一级挡水建筑物口门拓宽作为上游通航明渠。
该方案可减少拆除工程量50%以上,降低生态红线占用面积,这一模式既保留原大坝结构基本功能,又满足船闸原址扩能升级的需要,成功破解狭窄弯曲河道通航建筑物改造难题,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在船闸通航条件保障方面,工程巧妙利用河道天然缓流区,将引航道停泊段与导航调顺段折线布置,既避免了库区深水条件下建筑物施工,节省了工程投资,又保证了河道行洪面积,符合大坝行洪安全的要求。
可以说,洪江船闸改造以27米设计水头创下湖南省单级千吨级船闸最大水头纪录的工程,是国内首例重力坝式船闸开凿通航水道,通过“原坝扩能”模式,攻克山区河流既有枢纽改建的高水头技术壁垒、生态敏感区施工与既有坝体改造安全三大行业难题,打造复杂地形下船闸扩能与生态保护协同的示范工程。
技术突破 创多项国内第一
最复杂的施工条件、省内最高的施工水头、省内最高的岩质边坡……面对复杂环境,洪辰航道项目全力攻坚,极力突破山区河流船闸改造施工组织关键技术,创多项国内第一:首创分离式桁架模板、虹吸取水工艺、固定式布料系统、爆破控制措施……
面对高水头改扩建船闸输水系统技术壁垒,科研团队首创“不对称式进水廊道腹式空腔结构”,在主体结构内部形成巨大的压水空箱。建成后,该船闸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首座利用原船闸主体结构作为输水系统的高水头船闸,可满足千吨级船舶安全高效通行需求。
在边坡工程中,项目首创“机器视觉安全监测系统”,结合预应力锚索支护与深度学习模型,实时监测坡顶国防公路震动下的变形数据,确保边坡毫米级稳定控制。边坡采取分级开挖、逐级支护,针对软质破碎岩区域、板岩节理发育部位,提出预应力锚索结合格形梁支护措施,严格控制深陡边坡在往复车辆震动作用下坡体变形和地应力。
施工围堰布置因地制宜,结合地形与已有建筑物现状,并充分考虑防洪安全、发电效益等因素,提出了利用原上闸首、防洪检修门和人字门作为上游挡水结构,下游利用原一部分闸室墙、中闸首边墩结合新建下游砼围堰建挡水,结合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库岸防护、局部河床形态调整等工程措施,解决了山区河流枢纽建筑物改造中行洪、发电与施工的矛盾。2024年7月,工程成功抵御超900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验证了技术体系的可靠性。
项目团队还创新采用智能化监测反馈技术,对近坝段爆破、拆除作业进行动态调控,保障大坝原建筑物安全。为解决大坝建筑物拆除工程及近坝段岩质边坡爆破对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影响,设计针对不同的工程区域提出相应的拆除方案,应用智能化监测信息反馈实时优化调整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保障大坝原建筑物变形、受力、防渗体系等安全问题,实现了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建筑物安全性的精准控制。
科学实施创新设计,强化科技手段运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在洪辰航道项目是常态。
项目首次提出“半整体式+分离式”组合结构,有效解决改造工程中新老结构衔接的问题;结合岩质陡坡条件提出“下部衬砌+上部重力式”的混合式结构,确保工程在百年一遇灾害下的结构安全。
针对工程涉及枢纽挡水建筑物改造新老混凝土结构整体性问题,通过开展结合面的粘结性能测试,研究不同界面剂材料、凿毛方式对新老混凝土粘结强度、抗剪性能的影响,以及老结构预应力锚索灌浆材料在控制裂缝、改善粘结强度的效果,形成相关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工程之中,破解新老混凝土结合难题。
船闸运维控制、管理设备安装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保障装置,能够实时对设备的运行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实现对液压启闭机结构静应力、动应力、油缸振动、油泵电机组振动、油品污染实时在线监测和故障预警、报警,从而保障设备安全且有效地运行。项目通过智慧船闸控制系统设计,引领智慧航道建设,船闸运营安全水平提升40%。
提出复杂口门区水流与船舶航行关系新理论,为山区河流通航标准制定提供科学支撑。科研团队攻克弯曲河道船舶操纵力学模型难题,建立了“三维水流-船舶运动-操纵响应”耦合分析体系,首次量化揭示山区船闸复杂口门区水流紊动强度与船舶航速安全阈值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一种用于在原址改扩建船闸的施工方法”发明专利正式获得比利时联邦政府专利授权,标志着我国在内河改扩建船闸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得到国际权威认可。该专利攻克了传统船闸改造工程需建设深水围堰、施工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等行业难题,为全球内河通航设施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
此次国际专利授权既是水运投历史上首次斩获欧美发达国家专利授权,更是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实现的首个权威认证突破,对进一步发挥该公司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优势,具有里程碑意义。
精细管理 确保质量与安全
今年初,洪辰航道项目在湖南省交通质安局组织的2024年度平安工地建设检查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单位,在水运项目细分领域中排名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项目团队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扎实工作和显著成效。
在洪辰航道项目,我们看到的是全面边坡支护与监测、首创爆破控制措施、首创虹吸取水工艺、安全体验与教学、“积分”兑换“安全”、网格管理提能效、每日质量总结与调度、强化质量验收流程、蒸汽养生保质量、廊道中钢包边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一直以来,洪辰航道项目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为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项目创新制定施工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项目大网格-工区中网格-网格单元”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安全管理精细化、全覆盖;精心打造“宣教管”一体化安全教育体验馆,综合VR沉浸式教育培训、安全体验等功能模块,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基于传统悬臂式爬升模板,研发应用分离式桁架钢结构模板,降低施工风险。同时,营造浓厚安全氛围,开创“安全行为通”小程序,设置“安全积分超市”,通过积分奖励机制,激励参建人员主动参与安全管理。
立足打造精品工程,项目坚持质量第一,全面实施施工标准化,严格执行首件工程样板制度,提升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应用标准化构件,定制使用标准化钢模板,提高工效和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同时,定期进行质量剖析,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动态调整外加剂掺量,有效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缝;在大体积混凝土强约束区添加膨胀剂、水化热抑制剂等,有效抑制混凝土温度裂缝;针对船闸输水系统进水口上闸首鹅颈段的冲刷问题,优化压水箱尺寸,增设倒角和表面钢板等,保障船闸输水效率和结构安全。
自工程启动以来,洪辰航道项目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力求在水运工程建设领域树立新的标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处于受控状态,未发生一起质量问题及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双零”目标。
后记:
洪辰航道建设工程不仅是湖南水运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加速器”。
当前,洪辰航道项目各参建单位正持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密切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平稳有序推进;坚持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抓手,有效提升项目质量水平;以坚定的决心和高效的执行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建设目标圆满完成。
相信这条“黄金水道”在今年底通航后,将以澎湃之势,书写湘黔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特约记者 卜曦 何军林
(图片由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洪辰航道项目建设部综合管理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