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雪域高原绽放民族团结之花——成都市大邑县对口帮扶工作队携手爱心人士书写民族同心故事

    2025-05-12 21:27:58 来源:西部经济网

    5月的松潘,雪山映碧空,暖意沁人心。在松潘全县深入推进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之际,大邑县第七批对口帮扶工作队主动作为,牵线成都爱心人士宋先生、左女士,于5月12日赴松潘县镇江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受助学生家庭开展暖心回访,用真情续写跨越山川的“民族同心故事”。

    “淋过雨的人更懂撑伞”:微光成炬照亮求学路

    在位于松潘县小姓乡埃溪村的受助学生卓玛(化名,下同)家中,宋先生夫妇为该家庭送上清油、牛奶等生活用品。孩子的爷爷见车牙拉着两位爱心人士的手,激动得几度哽咽:“以前只是在电话上联系,这次终于看到您们了,大好人啊。是你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帮助,也给了我们生活的信心。”自2024年9月起,这对年轻的普通打工夫妇,毅然决定从牙缝中每月“抠”出1000元,定向资助该家庭的两名孩子,首笔7500元善款已用于就读中职学费、添置学习用具、购买营养品等支出。面对镜头,宋先生夫妇质朴的话语令人动容:“我们也是在爱心人士资助下完成的大学学业。淋过雨,也就想替别人打打伞,这也是一种爱的传承。希望受助的孩子自立自强,靠读书改变命运。”

    “石榴籽工程”显实效:大邑工作队架起连心桥

    从成都平原到雪域高原,这份跨越2400米海拔落差的爱心能及时、顺利落地,与大邑县第七批对口帮扶工作队的主动担当分不开。副领队杨永福介绍,工作队在常态化走访中摸排到困境学生信息后,立即启动“爱心资源库”匹配机制,经多方联络最终促成此次结对。“我们不仅要当帮扶项目的‘施工队’,更要做好民族情感的‘联络员’。”工作队创新建立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双对接模式,已累计为松潘困境家庭、困境儿童提供社会帮扶资金110余万元。

    高原雏鹰展翅飞:爱心帮扶浇灌希望之花

    在镇江学校办公室,卓玛将洁白的哈达献给远道而来、专程看望自己的“爱心姐姐”“爱心哥哥”。左女士将一套全新的四大名著和一大包文具、部分现金递到孩子手中,与孩子亲切交流,勉励她放下包袱、全力学习,以后有出息了也做一个懂感恩、有担当的人。孩子班主任邓老师欣慰地说:“从去年9月以来,在宋先生、左女士的鼓励下,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成绩保持班级前三名,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充满了信心。”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场爱心接力正在形成“裂变效应”——在宋先生夫妇的爱心感召下,又有多位爱心人士、多家爱心企业主动联系工作队加入助学行列。

    阳光下,洁白的哈达更显圣洁。这洁白,恰似雪域高原绽放的雪莲,更是结对帮扶九年来大邑、松潘两地干部群众用心血浇灌的民族团结之花。从岷江之畔到成都平原,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这场持续四批次的帮扶长跑,正在演绎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篇章。当大邑工作队的“主动作为”遇见普通市民的“凡人微光”,便织就了乡村振兴路上最温暖的风景线。或许,这就是“石榴籽工程”最生动的注脚:把为民情怀化为行动,让民族团结融入血脉。(通讯员 赵小刚)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雪域高原绽放民族团结之花——成都市大邑县对口帮扶工作队携手爱心人士书写民族同心故事

    2025-05-12 21:27:58 来源:西部经济网

    5月的松潘,雪山映碧空,暖意沁人心。在松潘全县深入推进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之际,大邑县第七批对口帮扶工作队主动作为,牵线成都爱心人士宋先生、左女士,于5月12日赴松潘县镇江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受助学生家庭开展暖心回访,用真情续写跨越山川的“民族同心故事”。

    “淋过雨的人更懂撑伞”:微光成炬照亮求学路

    在位于松潘县小姓乡埃溪村的受助学生卓玛(化名,下同)家中,宋先生夫妇为该家庭送上清油、牛奶等生活用品。孩子的爷爷见车牙拉着两位爱心人士的手,激动得几度哽咽:“以前只是在电话上联系,这次终于看到您们了,大好人啊。是你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帮助,也给了我们生活的信心。”自2024年9月起,这对年轻的普通打工夫妇,毅然决定从牙缝中每月“抠”出1000元,定向资助该家庭的两名孩子,首笔7500元善款已用于就读中职学费、添置学习用具、购买营养品等支出。面对镜头,宋先生夫妇质朴的话语令人动容:“我们也是在爱心人士资助下完成的大学学业。淋过雨,也就想替别人打打伞,这也是一种爱的传承。希望受助的孩子自立自强,靠读书改变命运。”

    “石榴籽工程”显实效:大邑工作队架起连心桥

    从成都平原到雪域高原,这份跨越2400米海拔落差的爱心能及时、顺利落地,与大邑县第七批对口帮扶工作队的主动担当分不开。副领队杨永福介绍,工作队在常态化走访中摸排到困境学生信息后,立即启动“爱心资源库”匹配机制,经多方联络最终促成此次结对。“我们不仅要当帮扶项目的‘施工队’,更要做好民族情感的‘联络员’。”工作队创新建立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双对接模式,已累计为松潘困境家庭、困境儿童提供社会帮扶资金110余万元。

    高原雏鹰展翅飞:爱心帮扶浇灌希望之花

    在镇江学校办公室,卓玛将洁白的哈达献给远道而来、专程看望自己的“爱心姐姐”“爱心哥哥”。左女士将一套全新的四大名著和一大包文具、部分现金递到孩子手中,与孩子亲切交流,勉励她放下包袱、全力学习,以后有出息了也做一个懂感恩、有担当的人。孩子班主任邓老师欣慰地说:“从去年9月以来,在宋先生、左女士的鼓励下,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成绩保持班级前三名,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充满了信心。”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场爱心接力正在形成“裂变效应”——在宋先生夫妇的爱心感召下,又有多位爱心人士、多家爱心企业主动联系工作队加入助学行列。

    阳光下,洁白的哈达更显圣洁。这洁白,恰似雪域高原绽放的雪莲,更是结对帮扶九年来大邑、松潘两地干部群众用心血浇灌的民族团结之花。从岷江之畔到成都平原,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这场持续四批次的帮扶长跑,正在演绎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篇章。当大邑工作队的“主动作为”遇见普通市民的“凡人微光”,便织就了乡村振兴路上最温暖的风景线。或许,这就是“石榴籽工程”最生动的注脚:把为民情怀化为行动,让民族团结融入血脉。(通讯员 赵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