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德阳市罗江区:学史力行办实事 为民解困“救急难”

    2021-08-10 19:48:14

      本网讯(通讯员 江薇 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8月10日,记者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获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德阳市罗江区民政局聚焦学史力行,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用心用情解决困难群众急难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落地见效。

      急难个案快速响应,开启保障政策落实的“绿色通道”

      家住罗江区白马关镇太三村的陈大爷,今年68岁了,和体弱多病的老伴相互扶持,还要照看孙女。然而今年4月孙女未婚生子,仅生育住院就自费了1万多元,还欠有大量外账,导致本就不易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

      太三村社会救助信息员在下村走访时,发现其家庭生活困难情况后,上报了该户申请急难型临时救助。

      经当地镇政府和民政局入户调查核实,当月,罗江区民政局便启动快速审批手续,将一家3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临时救助给我们批了4500元,及时保障了我们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陈大爷激动地说道。

      “今年截至到现在,我区已救助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6户。我们在全区落实了93名村(社区)社会救助信息员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罗江区民政局分管负责人说道,“及时了解、掌握、核实群众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其提出救助申请并协助落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

      “救急难”措施多样化,精准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

      罗江区民政局在落实临时救助“救急难”工作上,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解决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问题。“目前我区已取消急难型临时救助户籍地限制,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该区民政局社会救助负责人介绍,“同时建立健全快速处置机制,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或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适当提高临时救助标准,解决好群众基本生活燃眉之急。”

      在政策保障方面,罗江区民政局已及时制定相关措施,起草《德阳市罗江区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强化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制度中的“救急难”内容,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急难”工作,统筹衔接使用好相关救助资源。

      据悉,下一步,罗江区民政局将继续发挥临时救助保民生、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依托主动发现机制,及时精准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家庭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救尽救。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德阳市罗江区:学史力行办实事 为民解困“救急难”

    2021-08-10 19:48:14

      本网讯(通讯员 江薇 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8月10日,记者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获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德阳市罗江区民政局聚焦学史力行,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用心用情解决困难群众急难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落地见效。

      急难个案快速响应,开启保障政策落实的“绿色通道”

      家住罗江区白马关镇太三村的陈大爷,今年68岁了,和体弱多病的老伴相互扶持,还要照看孙女。然而今年4月孙女未婚生子,仅生育住院就自费了1万多元,还欠有大量外账,导致本就不易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

      太三村社会救助信息员在下村走访时,发现其家庭生活困难情况后,上报了该户申请急难型临时救助。

      经当地镇政府和民政局入户调查核实,当月,罗江区民政局便启动快速审批手续,将一家3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临时救助给我们批了4500元,及时保障了我们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陈大爷激动地说道。

      “今年截至到现在,我区已救助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6户。我们在全区落实了93名村(社区)社会救助信息员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罗江区民政局分管负责人说道,“及时了解、掌握、核实群众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其提出救助申请并协助落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

      “救急难”措施多样化,精准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

      罗江区民政局在落实临时救助“救急难”工作上,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解决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问题。“目前我区已取消急难型临时救助户籍地限制,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该区民政局社会救助负责人介绍,“同时建立健全快速处置机制,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或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适当提高临时救助标准,解决好群众基本生活燃眉之急。”

      在政策保障方面,罗江区民政局已及时制定相关措施,起草《德阳市罗江区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强化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制度中的“救急难”内容,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急难”工作,统筹衔接使用好相关救助资源。

      据悉,下一步,罗江区民政局将继续发挥临时救助保民生、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依托主动发现机制,及时精准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家庭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救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