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10:27:36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甘丽 田雨鑫)五月的四川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100余亩沿山种植的蓝莓迎来采摘季,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这片始于2014年的蓝莓“试验田”,为新中镇发展特色种植奠定了基础。如今,柑橘、猕猴桃、杨梅、小番茄、火龙果等特色种植蓬勃发展,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图景。
2014年,新中镇龙居村引进德阳市上农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试种蓝莓。该公司流转土地100余亩,采用长白山草炭土改良酸性红壤,历经3年试种,蓝莓产量达2万斤,园区也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采摘。十年深耕,新中镇蓝莓采摘已成为了不少市民和游客五月限定的采摘活动,也成为了当地居民的增收渠道之一。
(当地村民在蓝莓采摘园里务工)
5月20日,走进新中镇蓝莓采摘园区,人高的蓝莓树枝干茂盛,一簇簇紫绿相间的蓝莓压弯了枝丫,10余名工人正挎着篮子穿梭其间,指尖翻飞间,成熟的蓝莓尽收筐中。“我们现在种植的蓝莓品种有十余个,今年的产量将达到4万斤,采摘期间可以为周边提供100个工作岗位,带动老百姓增收。”该公司种植技术员邓德斌介绍道。
“我每年5月都会过来摘蓝莓,大概能摘40天,能挣4000多元。”龙居村村民陈爱萍笑着说。
(业主正在查看小番茄长势情况)
新中镇引进蓝莓特色种植之后,也确立了以水果种植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开启了“引进一个品种、带动一片产业”的链式发展。据新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东介绍,目前全镇有“新农人”11人,引进业主131家,种植了柑橘、小番茄、猕猴桃、樱桃等多种果蔬,全镇的土地流转率已经达到70%以上。
特色种植的蓬勃发展也让当地居民实现了“家门口”务工增收。据了解,新中镇500余名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自主经营实现增收,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达40%。同时,全镇成立了5个水果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2024年试点村集体人均分红1200元。
龙居村村民王有琼告诉记者,以前的时候大家只有种地这一个收入渠道,现在村里的种植园增多后,大家还可以通过园区务工挣钱,经济效益好多了。
(业主正在查看刚种植的火龙果苗情)
如今,新中镇3-5月能采摘小番茄,5-6月能采摘蓝莓,7-9月能采摘桃子、李子、猕猴桃,10月到次年2月能采摘各类柑橘,全镇日均接待游客500余人次。
依托“四季有果”的产业矩阵,新中镇积极引导业主拓展园区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除了入园采摘外,部分园区还推出“果树认养”服务,市民花199元即可认养一棵蓝莓树,享受鲜果直送。果园还与德阳市部分中小学合作建立农耕研学基地,开设“土壤改良实验”“果蔬分拣竞赛”等课程,年接待学生团队2000余人次,让“田间课堂”成为热门研学项目。
李东告诉记者,新中镇还将结合乡村运营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乡镇机关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能作用,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并立足新中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业主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让业主“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从“蓝莓破题”到“四季有果”,新中镇用十年时间印证了“小水果大产业”的乡村振兴逻辑。
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向园区,分拣台上的蓝莓正通过冷链车运往远方,村民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在希望的土地上续写着更甜美的丰收故事。
2025-05-22 10:27:36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甘丽 田雨鑫)五月的四川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100余亩沿山种植的蓝莓迎来采摘季,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这片始于2014年的蓝莓“试验田”,为新中镇发展特色种植奠定了基础。如今,柑橘、猕猴桃、杨梅、小番茄、火龙果等特色种植蓬勃发展,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图景。
2014年,新中镇龙居村引进德阳市上农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试种蓝莓。该公司流转土地100余亩,采用长白山草炭土改良酸性红壤,历经3年试种,蓝莓产量达2万斤,园区也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采摘。十年深耕,新中镇蓝莓采摘已成为了不少市民和游客五月限定的采摘活动,也成为了当地居民的增收渠道之一。
(当地村民在蓝莓采摘园里务工)
5月20日,走进新中镇蓝莓采摘园区,人高的蓝莓树枝干茂盛,一簇簇紫绿相间的蓝莓压弯了枝丫,10余名工人正挎着篮子穿梭其间,指尖翻飞间,成熟的蓝莓尽收筐中。“我们现在种植的蓝莓品种有十余个,今年的产量将达到4万斤,采摘期间可以为周边提供100个工作岗位,带动老百姓增收。”该公司种植技术员邓德斌介绍道。
“我每年5月都会过来摘蓝莓,大概能摘40天,能挣4000多元。”龙居村村民陈爱萍笑着说。
(业主正在查看小番茄长势情况)
新中镇引进蓝莓特色种植之后,也确立了以水果种植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开启了“引进一个品种、带动一片产业”的链式发展。据新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东介绍,目前全镇有“新农人”11人,引进业主131家,种植了柑橘、小番茄、猕猴桃、樱桃等多种果蔬,全镇的土地流转率已经达到70%以上。
特色种植的蓬勃发展也让当地居民实现了“家门口”务工增收。据了解,新中镇500余名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自主经营实现增收,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达40%。同时,全镇成立了5个水果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2024年试点村集体人均分红1200元。
龙居村村民王有琼告诉记者,以前的时候大家只有种地这一个收入渠道,现在村里的种植园增多后,大家还可以通过园区务工挣钱,经济效益好多了。
(业主正在查看刚种植的火龙果苗情)
如今,新中镇3-5月能采摘小番茄,5-6月能采摘蓝莓,7-9月能采摘桃子、李子、猕猴桃,10月到次年2月能采摘各类柑橘,全镇日均接待游客500余人次。
依托“四季有果”的产业矩阵,新中镇积极引导业主拓展园区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除了入园采摘外,部分园区还推出“果树认养”服务,市民花199元即可认养一棵蓝莓树,享受鲜果直送。果园还与德阳市部分中小学合作建立农耕研学基地,开设“土壤改良实验”“果蔬分拣竞赛”等课程,年接待学生团队2000余人次,让“田间课堂”成为热门研学项目。
李东告诉记者,新中镇还将结合乡村运营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乡镇机关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能作用,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并立足新中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业主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让业主“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从“蓝莓破题”到“四季有果”,新中镇用十年时间印证了“小水果大产业”的乡村振兴逻辑。
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向园区,分拣台上的蓝莓正通过冷链车运往远方,村民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在希望的土地上续写着更甜美的丰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