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15:51:45 来源:西部经济网
8月1日,在四川省委组织部的统筹安排下,114名省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来到广安市广安区基层一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成为广安区新一批驻村帮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过去,他们工作咋样?7月1日,笔者走进部分驻村干部所在的村,了解他们小事连民心、实干促振兴的感人故事。
付益强: 让村民有了健身休闲的场所
在石笋镇长利村,见到来自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驻村第一书记付益强时,他正在走访慰问老党员,收集对民生实事工作的意见建议,并热诚邀请他为村里的年轻党员上党课。“付书记,你到村里一年给我们村办了不少实事,特别是为村里争取了一批运动器材和图书,让村民业余时间有了一个聚会交流和学习的地方,这件事办得好!”
原来,长利村是离石笋镇最远的村,付益强到石笋镇长利村没多久,发现村民们在农忙之后生活比较单一,听村民念叨想有个锻炼身体的地方。群众利益无小事,他就到处跑关系、打报告,折腾了好一阵,真给村里争取到了健身器材,安装在村委会活动室旁。
7月1日,来自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石笋镇长利村驻村第一书记付益强(左一)在走访慰问老党员。
“以前村民闲下来,要么坐屋门口唠嗑,要么在家看电视,现在器材那儿天天有人,大爷大妈早晚来扭腰压腿,打打球,村里热闹多了。”付益强介绍。
石笋镇长利村村民李鹏程告诉记者,“我们村比较偏远,没有健身活动阵地,付书记来了后帮我们争取了一些健身器材,我们天天在这里锻炼身体,心情愉快,多活20年没问题。”
驻村期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付益强经常走村入户,看望村民,帮他们解决困难。还时常趁着村民们晚饭后集聚村头的热闹劲儿,在院落里来一场“坝坝会”,从生活琐事、国家方针政策到党的创新理论,大家围坐一堂,畅所欲言,共商乡村发展大计。
正是在去年10月的“坝坝会”上,龙家三兄妹走进了他的视野,成为他最深的牵挂。面对这个父亲猝然离世、母亲重度精神残疾的特殊家庭,他与村“两委”商议后一致认为:要给孩子们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尤其是不能辍学!于是他连夜建立了“一户一策”帮扶档案,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他带队日夜奔波——协调镇党委和民政部门开辟绿色通道、跟儿童福利院反复磋商安置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兄妹终于住进了窗明几净的福利院宿舍。
“谢谢付叔叔!”原本性格内向的哥哥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阳光下,他的窗台上的一盆向阳花尽情绽放,仿佛三兄妹重新绽放的笑颜。
为了把各项帮扶政策稳稳当当地落实到户,他定期上门慰问,给脱贫户采购生活用品,帮助村民对接医疗资源。当了解到村里有几位老人患有白内障,视力严重受损,一直未采取有效治疗后,他立即联系市红十字会和眼科医院,为老年人提供1000元的手术治疗补助。村民李光元做完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的那一刻,拉着他的手,眼眶泛红:“眼前一下子亮堂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
王聪:乐为村民义务理发
“老人家,头发要经常理,随时可以找我理发,免费的。”7月1日上午11时许,见到来自四川省女子监狱十监区的四级高级警长、广安区花桥镇一心村第一书记王聪时,他正给村里老人理发。
驻村书记给村民理发,是不是在作秀?答案是否定的。
原来王聪到花桥镇一心村后,留意到村里部分老人腿脚不好,离镇上远,去理发不方便。不少老人很久都不理一次发,头发很长,与文明乡风有点格格不入。为便民利民,他自掏腰包购买了理发器具,利用以前在部队上学到的理发技术上门为村民义务理发。走村入户时,王聪都会带着理发袋,哪家老人需要理发,他就为他们服务,不少老人直夸方便。一年来,他先后为村民理发700余人次,受到村民好评。
7月1日,来自四川省女子监狱十监区的四级高级警长、广安区花桥镇一心村第一书记王聪在给村民理发。
同时他还用文化润心聚乡情,点亮乡村的精神灯火。 初到一心村时,王聪发现村民的文化生活极度匮乏。他自费购买投影设备,在村委会院坝办起“坝坝电影”。从最初选片失误的《我爱你》到后来广受欢迎的《长津湖》,他不断调整内容,让战争片的激昂与村民的爱国情怀共鸣。夏夜里,村民摇着蒲扇围坐观影,散场后热烈讨论剧情,沉寂的乡村夜晚因文化“星光”而生动。
去年重阳节前夕,王聪策划了“关爱留守老人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他联合四川省女子监狱深蓝志愿者和镇艺术团,为百余名老人献上歌舞表演。80岁老党员宋心琼含泪感慨:“多年没听过这么响亮的歌声了!”这场活动不仅让老人感受到温暖,更唤醒了乡村的文化活力。王聪还创作快板书《菜花铺就致富路》,用乡音记录乡村振兴的蓬勃气象,登上惠民演出舞台。
据村民吴大爷介绍,王聪还是见义勇为好干部。2024年11月28日,77岁的伍治进老人不慎跌入一人深的塘堰,棉衣浸水后沉重不堪,生命危在旦夕。听到呼救声的王聪,立即带领驻村队员赵阳海、邓海军冲向现场。面对荆棘密布的塘堰和几近昏迷的老人,他们与村民合力拽拉,最终将老人救上岸。事后,王聪并未止步于救援,而是细心护送老人回家,安排村医检查,次日又带着慰问品上门探望。 这一事件让王聪深刻意识到农村留守老人的安全困境。他以此为契机,在走访中加强安全宣传,提醒老人避免独自外出,并创作编写了安全提醒快板书。“群众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王聪说。
贾晋:62盏路灯点亮村民回家路
“贾书记来了后,发现路灯不亮,就想方设法把路灯换了,现在路灯很亮,老百姓出去很方便了……”7月1日下午,广安区井河镇青龙湖村村民刘代军提起村里路灯改造的事情就开心不已。
刘代军口中的贾书记是来自四川省商务学校的青龙湖村第一书记贾晋。
作为驻村帮扶第一书记,贾晋吃住在村里,他晚上在村里转,发现路灯好多都不亮,村民晚上出门要打手电筒,稍不注意就容易摔跤。“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我们青龙湖村的路灯年久失修,很多太阳能路灯它的储电时间很短,导致了我们在夜晚的时候很多村民就只能摸黑走夜路……”
7月1日,来自四川省商务学校的广安区井河镇青龙湖村第一书记贾晋在向笔者介绍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也是大事。他庚即联系自己单位,说明了村里的情况,恳请予以支持。没过多久,单位拨了款,62盏新路灯杆立起来,灯泡换上,晚上村里的路照得亮堂堂。“我及时向我的派员单位四川省商务学校党委进行报告,我们单位非常重视这个事情……支持到我们三万元的帮扶资金,在2025年初这个春节来临之前,把这62盏灯同时点亮……,今年我还到区农业农村局争取了80盏太阳能路灯,近期将会安装。届时全村将会实现全覆盖,彻底点亮山区村民的生活。”
这几天正赶上学生放暑假,贾晋了解到村里许多孩子爸妈在外打工,作业没人辅导。于是,贾晋一有空就挨家挨户上门,在学生家里支起“临时课堂”。给孩子们讲数学题、改作文。“贾叔叔平常会来我家陪我玩,不会的题我会问他。去年给我送月饼,今年给我送粽子和学习用具,让我很感动。”留守儿童黄号媚感触颇深。
付益强、王聪、贾晋三位第一书记的驻村故事只是114名省级驻村干部在广安区工作的一个缩影。一年来,这些省级驻村干部驻村更“助村”, 真心促“振兴”。他们深入走访种养殖大户、农村技能人才等,推动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突出问题;协调争取集体经济扶持项目47个,指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专业优势,开展法律宣讲244场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124件次。采取入户访谈、院坝座谈等方式,全覆盖走访在家群众,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收集梳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微心愿”,积极对接派员单位、社会爱心人士,认领解决困难诉求135件,共解决群众身边事900余件次,组织销售脱贫户家庭农副产品300余万元,用实际的点滴行动诠释了驻村干部的务实担当与为民情怀。(广安区融媒体中心 廖小兵 张玺 唐同祥 图文)
2025-07-02 15:51:45 来源:西部经济网
8月1日,在四川省委组织部的统筹安排下,114名省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来到广安市广安区基层一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成为广安区新一批驻村帮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过去,他们工作咋样?7月1日,笔者走进部分驻村干部所在的村,了解他们小事连民心、实干促振兴的感人故事。
付益强: 让村民有了健身休闲的场所
在石笋镇长利村,见到来自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驻村第一书记付益强时,他正在走访慰问老党员,收集对民生实事工作的意见建议,并热诚邀请他为村里的年轻党员上党课。“付书记,你到村里一年给我们村办了不少实事,特别是为村里争取了一批运动器材和图书,让村民业余时间有了一个聚会交流和学习的地方,这件事办得好!”
原来,长利村是离石笋镇最远的村,付益强到石笋镇长利村没多久,发现村民们在农忙之后生活比较单一,听村民念叨想有个锻炼身体的地方。群众利益无小事,他就到处跑关系、打报告,折腾了好一阵,真给村里争取到了健身器材,安装在村委会活动室旁。
7月1日,来自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石笋镇长利村驻村第一书记付益强(左一)在走访慰问老党员。
“以前村民闲下来,要么坐屋门口唠嗑,要么在家看电视,现在器材那儿天天有人,大爷大妈早晚来扭腰压腿,打打球,村里热闹多了。”付益强介绍。
石笋镇长利村村民李鹏程告诉记者,“我们村比较偏远,没有健身活动阵地,付书记来了后帮我们争取了一些健身器材,我们天天在这里锻炼身体,心情愉快,多活20年没问题。”
驻村期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付益强经常走村入户,看望村民,帮他们解决困难。还时常趁着村民们晚饭后集聚村头的热闹劲儿,在院落里来一场“坝坝会”,从生活琐事、国家方针政策到党的创新理论,大家围坐一堂,畅所欲言,共商乡村发展大计。
正是在去年10月的“坝坝会”上,龙家三兄妹走进了他的视野,成为他最深的牵挂。面对这个父亲猝然离世、母亲重度精神残疾的特殊家庭,他与村“两委”商议后一致认为:要给孩子们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尤其是不能辍学!于是他连夜建立了“一户一策”帮扶档案,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他带队日夜奔波——协调镇党委和民政部门开辟绿色通道、跟儿童福利院反复磋商安置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兄妹终于住进了窗明几净的福利院宿舍。
“谢谢付叔叔!”原本性格内向的哥哥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阳光下,他的窗台上的一盆向阳花尽情绽放,仿佛三兄妹重新绽放的笑颜。
为了把各项帮扶政策稳稳当当地落实到户,他定期上门慰问,给脱贫户采购生活用品,帮助村民对接医疗资源。当了解到村里有几位老人患有白内障,视力严重受损,一直未采取有效治疗后,他立即联系市红十字会和眼科医院,为老年人提供1000元的手术治疗补助。村民李光元做完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的那一刻,拉着他的手,眼眶泛红:“眼前一下子亮堂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
王聪:乐为村民义务理发
“老人家,头发要经常理,随时可以找我理发,免费的。”7月1日上午11时许,见到来自四川省女子监狱十监区的四级高级警长、广安区花桥镇一心村第一书记王聪时,他正给村里老人理发。
驻村书记给村民理发,是不是在作秀?答案是否定的。
原来王聪到花桥镇一心村后,留意到村里部分老人腿脚不好,离镇上远,去理发不方便。不少老人很久都不理一次发,头发很长,与文明乡风有点格格不入。为便民利民,他自掏腰包购买了理发器具,利用以前在部队上学到的理发技术上门为村民义务理发。走村入户时,王聪都会带着理发袋,哪家老人需要理发,他就为他们服务,不少老人直夸方便。一年来,他先后为村民理发700余人次,受到村民好评。
7月1日,来自四川省女子监狱十监区的四级高级警长、广安区花桥镇一心村第一书记王聪在给村民理发。
同时他还用文化润心聚乡情,点亮乡村的精神灯火。 初到一心村时,王聪发现村民的文化生活极度匮乏。他自费购买投影设备,在村委会院坝办起“坝坝电影”。从最初选片失误的《我爱你》到后来广受欢迎的《长津湖》,他不断调整内容,让战争片的激昂与村民的爱国情怀共鸣。夏夜里,村民摇着蒲扇围坐观影,散场后热烈讨论剧情,沉寂的乡村夜晚因文化“星光”而生动。
去年重阳节前夕,王聪策划了“关爱留守老人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他联合四川省女子监狱深蓝志愿者和镇艺术团,为百余名老人献上歌舞表演。80岁老党员宋心琼含泪感慨:“多年没听过这么响亮的歌声了!”这场活动不仅让老人感受到温暖,更唤醒了乡村的文化活力。王聪还创作快板书《菜花铺就致富路》,用乡音记录乡村振兴的蓬勃气象,登上惠民演出舞台。
据村民吴大爷介绍,王聪还是见义勇为好干部。2024年11月28日,77岁的伍治进老人不慎跌入一人深的塘堰,棉衣浸水后沉重不堪,生命危在旦夕。听到呼救声的王聪,立即带领驻村队员赵阳海、邓海军冲向现场。面对荆棘密布的塘堰和几近昏迷的老人,他们与村民合力拽拉,最终将老人救上岸。事后,王聪并未止步于救援,而是细心护送老人回家,安排村医检查,次日又带着慰问品上门探望。 这一事件让王聪深刻意识到农村留守老人的安全困境。他以此为契机,在走访中加强安全宣传,提醒老人避免独自外出,并创作编写了安全提醒快板书。“群众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王聪说。
贾晋:62盏路灯点亮村民回家路
“贾书记来了后,发现路灯不亮,就想方设法把路灯换了,现在路灯很亮,老百姓出去很方便了……”7月1日下午,广安区井河镇青龙湖村村民刘代军提起村里路灯改造的事情就开心不已。
刘代军口中的贾书记是来自四川省商务学校的青龙湖村第一书记贾晋。
作为驻村帮扶第一书记,贾晋吃住在村里,他晚上在村里转,发现路灯好多都不亮,村民晚上出门要打手电筒,稍不注意就容易摔跤。“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我们青龙湖村的路灯年久失修,很多太阳能路灯它的储电时间很短,导致了我们在夜晚的时候很多村民就只能摸黑走夜路……”
7月1日,来自四川省商务学校的广安区井河镇青龙湖村第一书记贾晋在向笔者介绍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也是大事。他庚即联系自己单位,说明了村里的情况,恳请予以支持。没过多久,单位拨了款,62盏新路灯杆立起来,灯泡换上,晚上村里的路照得亮堂堂。“我及时向我的派员单位四川省商务学校党委进行报告,我们单位非常重视这个事情……支持到我们三万元的帮扶资金,在2025年初这个春节来临之前,把这62盏灯同时点亮……,今年我还到区农业农村局争取了80盏太阳能路灯,近期将会安装。届时全村将会实现全覆盖,彻底点亮山区村民的生活。”
这几天正赶上学生放暑假,贾晋了解到村里许多孩子爸妈在外打工,作业没人辅导。于是,贾晋一有空就挨家挨户上门,在学生家里支起“临时课堂”。给孩子们讲数学题、改作文。“贾叔叔平常会来我家陪我玩,不会的题我会问他。去年给我送月饼,今年给我送粽子和学习用具,让我很感动。”留守儿童黄号媚感触颇深。
付益强、王聪、贾晋三位第一书记的驻村故事只是114名省级驻村干部在广安区工作的一个缩影。一年来,这些省级驻村干部驻村更“助村”, 真心促“振兴”。他们深入走访种养殖大户、农村技能人才等,推动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突出问题;协调争取集体经济扶持项目47个,指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专业优势,开展法律宣讲244场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124件次。采取入户访谈、院坝座谈等方式,全覆盖走访在家群众,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收集梳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微心愿”,积极对接派员单位、社会爱心人士,认领解决困难诉求135件,共解决群众身边事900余件次,组织销售脱贫户家庭农副产品300余万元,用实际的点滴行动诠释了驻村干部的务实担当与为民情怀。(广安区融媒体中心 廖小兵 张玺 唐同祥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