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贵州省修文县 把巡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2-06-17 17:33:19

      陈林 本报记者 吴文俊

      “以前群众来反映问题,或多或少都有顾虑、欲言又止,怀疑我们会告诉当事人,怕我们不敢去查,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对我们那是掏心掏肺、畅所欲言。”

      “这说明巡察工作越来越有威信了,老百姓对我们的认可度也在不断地提升。”

      ……

      日前,十三届修文县委第一轮巡察第四巡察组召开组务会。在会上,当谈及新一轮巡察工作的感受时,巡察组干部纷纷表示,群众对巡察工作的认可度明显提高,参与意识显著增强。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贵州省修文县委秉承“心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的理念,对巡察工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

      坚持问计于民

      “心贴心”体察民情

      近年来,修文县委依托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工)委日常监督情况,多部门信访渠道、村(居)自查情况等,量体裁衣制定《“三个聚焦”问题负面清单》,收集罗列了落实上级部署、决策程序、“三资”管理等11个方面、71种具体表现形式。巡察组带着问题巡、突出重点巡,有效提升巡察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同时,巡察组坚持重心下移、责任下沉,利用农村赶场天、坝坝会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结合前期巡察发现并推动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宣传巡察的目的意义、职责定位,打消群众顾虑,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巡察监督就在身边,党的关心和温暖就在周围,赢取群众认可。

      为进一步提升巡察质量,修文县委巡察办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总结反思差距和不足,创新采取“一托三+N”的巡察方式,即一个巡察组巡察一个部门、两个乡镇,并覆盖被巡察乡(镇、街道)的N个村(居)。同时,根据村(居)的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基层组织建设、驻村工作、扶贫攻坚任务、民生资金和项目实施、信访维稳等情况,划分为重点、一般、较好三类,按照“重点村(居)重点巡、一般村(居)常态巡、较好村(居)调研巡”的方式开展巡察。

      坚持问需于民

      “面对面”打动民心

      针对巡察工作的问题症结,巡察组灵活运用约访、接访、走访等多种形式,主动深入村居院落、田间地头、农户民舍,与群众“拉家常”“掏心窝”,俯下身子倾听群众诉求,广泛听民声、巡民意,突出巡察综合监督平台作用和联系群众纽带功能,在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帮助群众消除“烦心事”“糊涂账”。

      “群众身边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修文县委巡察办负责人表示,在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巡察中,修文县紧盯基层存在的传达落实“中梗阻”、政策执行“半截烂”等问题,围绕“职级小但影响大、金额小但性质恶劣、事情小但反映强烈”的基层“微腐败”,将拆违控违、土地流转、村级集体经济等廉政风险大、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作为巡察监督重点,着力发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作为、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推动问题整改

      “实打实”维护民利

      修文县建立整改“双公开”、定期汇报、“回头看”等工作机制,要求被巡察党组织针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性质分门别类作好研判,确保巡察整改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估,形成了“反馈—整改—公开—督查”的工作流程图;在巡察整改中,被巡察党组织定期对照问题清单,理清工作进度,并举一反三开展问题排查,找出存在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要聚焦群众信访举报常年不断、“急难愁盼”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以问题整改的“标”查找内部管理的“本”解决制度建设的“源”,让整改工作更加系统化。

      同时,修文县建立巡察整改督办督查制度和整改问责制度,将巡察整改工作作为纪委监委、组织部门日常监督的重点,强化督查问责,把反馈意见当作“硬任务”,对整改情况进行定期“盘点”,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评价、单位考核的重要作为“标尺”,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选择性整改的严肃问责、公开曝光,切实解决整改过程中的“温差”“落差”“偏差”问题。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贵州省修文县 把巡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2-06-17 17:33:19

      陈林 本报记者 吴文俊

      “以前群众来反映问题,或多或少都有顾虑、欲言又止,怀疑我们会告诉当事人,怕我们不敢去查,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对我们那是掏心掏肺、畅所欲言。”

      “这说明巡察工作越来越有威信了,老百姓对我们的认可度也在不断地提升。”

      ……

      日前,十三届修文县委第一轮巡察第四巡察组召开组务会。在会上,当谈及新一轮巡察工作的感受时,巡察组干部纷纷表示,群众对巡察工作的认可度明显提高,参与意识显著增强。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贵州省修文县委秉承“心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的理念,对巡察工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

      坚持问计于民

      “心贴心”体察民情

      近年来,修文县委依托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工)委日常监督情况,多部门信访渠道、村(居)自查情况等,量体裁衣制定《“三个聚焦”问题负面清单》,收集罗列了落实上级部署、决策程序、“三资”管理等11个方面、71种具体表现形式。巡察组带着问题巡、突出重点巡,有效提升巡察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同时,巡察组坚持重心下移、责任下沉,利用农村赶场天、坝坝会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结合前期巡察发现并推动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宣传巡察的目的意义、职责定位,打消群众顾虑,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巡察监督就在身边,党的关心和温暖就在周围,赢取群众认可。

      为进一步提升巡察质量,修文县委巡察办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总结反思差距和不足,创新采取“一托三+N”的巡察方式,即一个巡察组巡察一个部门、两个乡镇,并覆盖被巡察乡(镇、街道)的N个村(居)。同时,根据村(居)的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基层组织建设、驻村工作、扶贫攻坚任务、民生资金和项目实施、信访维稳等情况,划分为重点、一般、较好三类,按照“重点村(居)重点巡、一般村(居)常态巡、较好村(居)调研巡”的方式开展巡察。

      坚持问需于民

      “面对面”打动民心

      针对巡察工作的问题症结,巡察组灵活运用约访、接访、走访等多种形式,主动深入村居院落、田间地头、农户民舍,与群众“拉家常”“掏心窝”,俯下身子倾听群众诉求,广泛听民声、巡民意,突出巡察综合监督平台作用和联系群众纽带功能,在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帮助群众消除“烦心事”“糊涂账”。

      “群众身边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修文县委巡察办负责人表示,在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巡察中,修文县紧盯基层存在的传达落实“中梗阻”、政策执行“半截烂”等问题,围绕“职级小但影响大、金额小但性质恶劣、事情小但反映强烈”的基层“微腐败”,将拆违控违、土地流转、村级集体经济等廉政风险大、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作为巡察监督重点,着力发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作为、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推动问题整改

      “实打实”维护民利

      修文县建立整改“双公开”、定期汇报、“回头看”等工作机制,要求被巡察党组织针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性质分门别类作好研判,确保巡察整改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估,形成了“反馈—整改—公开—督查”的工作流程图;在巡察整改中,被巡察党组织定期对照问题清单,理清工作进度,并举一反三开展问题排查,找出存在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要聚焦群众信访举报常年不断、“急难愁盼”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以问题整改的“标”查找内部管理的“本”解决制度建设的“源”,让整改工作更加系统化。

      同时,修文县建立巡察整改督办督查制度和整改问责制度,将巡察整改工作作为纪委监委、组织部门日常监督的重点,强化督查问责,把反馈意见当作“硬任务”,对整改情况进行定期“盘点”,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评价、单位考核的重要作为“标尺”,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选择性整改的严肃问责、公开曝光,切实解决整改过程中的“温差”“落差”“偏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