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关键点 创新产业扶贫路
2018-05-31 11:23:01
自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启动以来,东明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安居、富民同步推进,立足优势,科学布局,超前谋划,努力打造富硒作物种植、畜禽养殖产业、高效设施农业“三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黄河滩区逐步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新生“试验田”。(新华网 5月29日)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要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切实推动农民与商户共同发展,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由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有效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了产业扶贫和经济发展双赢。具体在工作中,要善于把握三个关键点。
产业扶贫思维要“新”。贫困村第一书记,要带头抓好产业发展,使贫困村、贫困户的面貌得到改善。如何发展,有待第一书记引进信息、政策和资金;有待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员和村支两委一班人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当前我国扶贫攻坚工作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现更科学更有效的帮扶方式,所以第一书记必须用新的思维、新的路子去寻找和开拓帮扶道路。
产业扶贫路子要“准”。贫困村第一书记要充分发挥“尖兵”作用,在项目建设、金融服务、产业培育等方面,不走“大水漫灌”老路子,实施“滴灌式”精准服务,着力破解扶贫发展难题,确保贫困户脱贫增收。针对贫困村造血功能不足的问题,村第一书记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产业优势资源,依托“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模式,抓好所在村产业的培育发展。同时利用贫困村已有市场主体,引导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手把手教技术,培养贫困户自力更生能力,或通过劳务收入或土地入股分红,实现带动致富。
产业扶贫工作要“实”。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发展什么产业,“第一书记”要带头走访调查、实地调研。选好产业之后,要实事求是、全力落实,让产业落地生根。要建立完善相关机制,乡党委与驻村“第一书记”签订产业扶贫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第一书记”产业扶贫工作职责,确保产业扶贫专人专项、专项专责,让产业扶贫成为第一书记的“主责”,形成扶贫攻坚的“活力”,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
(张栩)
把握三个关键点 创新产业扶贫路
2018-05-31 11:23:01
自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启动以来,东明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安居、富民同步推进,立足优势,科学布局,超前谋划,努力打造富硒作物种植、畜禽养殖产业、高效设施农业“三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黄河滩区逐步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新生“试验田”。(新华网 5月29日)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要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切实推动农民与商户共同发展,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由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有效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了产业扶贫和经济发展双赢。具体在工作中,要善于把握三个关键点。
产业扶贫思维要“新”。贫困村第一书记,要带头抓好产业发展,使贫困村、贫困户的面貌得到改善。如何发展,有待第一书记引进信息、政策和资金;有待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员和村支两委一班人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当前我国扶贫攻坚工作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现更科学更有效的帮扶方式,所以第一书记必须用新的思维、新的路子去寻找和开拓帮扶道路。
产业扶贫路子要“准”。贫困村第一书记要充分发挥“尖兵”作用,在项目建设、金融服务、产业培育等方面,不走“大水漫灌”老路子,实施“滴灌式”精准服务,着力破解扶贫发展难题,确保贫困户脱贫增收。针对贫困村造血功能不足的问题,村第一书记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产业优势资源,依托“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模式,抓好所在村产业的培育发展。同时利用贫困村已有市场主体,引导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手把手教技术,培养贫困户自力更生能力,或通过劳务收入或土地入股分红,实现带动致富。
产业扶贫工作要“实”。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发展什么产业,“第一书记”要带头走访调查、实地调研。选好产业之后,要实事求是、全力落实,让产业落地生根。要建立完善相关机制,乡党委与驻村“第一书记”签订产业扶贫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第一书记”产业扶贫工作职责,确保产业扶贫专人专项、专项专责,让产业扶贫成为第一书记的“主责”,形成扶贫攻坚的“活力”,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
(张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