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薪”“心”双扶 切实斩断穷根
2018-05-17 12:05:4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体现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确保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达标,实现“富薪”的目标任务;二是要注重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内生动力,实现“富心”目标任务,通过“薪”“心”双扶,真正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斩断贫困根源。
抓好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关键,只有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并实现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经营,将扶持生产发展一批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生产链条之中,才能有效解决农村滞留贫困人口增收难、致富难的问题。
做实就业扶贫拓宽增收渠道。就业是增收最有效、最快捷、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如果每个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有1人顺利就业,往往能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加大就业培训,提升劳动技能,铸造好就业“容纳器”,建设扶贫基地、扶贫车间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就近就业,加强劳务合作,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成建制”转移输出就业,实现转移就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返乡下乡创办专合社、家庭农场、农家乐等各类经营主体带动就业,健全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规范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明确岗位职责、选聘程序、聘用条件、考核督查等,为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兜底安置就业。
加强宣传引导激发内生动力。加强贫困群众思想引导,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坚决摒弃“贫困光荣”“等靠要”等不良心态,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形成感恩党、感恩社会、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结合基层依法治理,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着力培育“遵纪守法、孝老爱亲、团结互助、淳朴向善”的乡村文化。注重典型引路,多途径、多形式地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脱贫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江枫)
着力“薪”“心”双扶 切实斩断穷根
2018-05-17 12:05:4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体现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确保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达标,实现“富薪”的目标任务;二是要注重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内生动力,实现“富心”目标任务,通过“薪”“心”双扶,真正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斩断贫困根源。
抓好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关键,只有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并实现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经营,将扶持生产发展一批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生产链条之中,才能有效解决农村滞留贫困人口增收难、致富难的问题。
做实就业扶贫拓宽增收渠道。就业是增收最有效、最快捷、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如果每个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有1人顺利就业,往往能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加大就业培训,提升劳动技能,铸造好就业“容纳器”,建设扶贫基地、扶贫车间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就近就业,加强劳务合作,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成建制”转移输出就业,实现转移就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返乡下乡创办专合社、家庭农场、农家乐等各类经营主体带动就业,健全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规范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明确岗位职责、选聘程序、聘用条件、考核督查等,为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兜底安置就业。
加强宣传引导激发内生动力。加强贫困群众思想引导,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坚决摒弃“贫困光荣”“等靠要”等不良心态,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形成感恩党、感恩社会、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结合基层依法治理,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着力培育“遵纪守法、孝老爱亲、团结互助、淳朴向善”的乡村文化。注重典型引路,多途径、多形式地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脱贫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江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