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下足绣花功夫,决胜脱贫攻坚——合江县委办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2018-07-10 10:11:07

    位于四川省合江县大桥镇东部的龙泉坝村,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多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为主,辖8个队628户2043人,其中2014年贫困人口96户325人,贫困发生率15.89%,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2014年起,四川省合江县委办公室坚决响应合江县委县政府“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个新合江”的强力号召,结对帮扶大桥镇龙泉坝村,在脱贫攻坚这场全民战斗中砥砺前行、苦干实干。2016年,龙泉坝村作为全县10个接受省级考核验收和第三方评估的贫困村之一,各项工作得到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认可,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以来,合江县委办牢牢把握“回头看、回头帮”进行对标补短,旨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4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2名县级领导、39名机关干部、36名普通党员,在日常事务已然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仍然日以继夜地奋战在脱贫一线、奔走在田间地头,用双脚丈量了龙泉坝村3.8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用真情帮助群众致富奔康,用汗水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生动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奉献”的委办精神和庄严承诺。




    “小”阵地引领“大”变化

    披荆斩棘、昼夜兼程摘穷帽


    龙泉坝村地处偏僻,进出村仅有一条修建多年宽3.5米、长1.6公里的水泥路,泥泞山路颠簸不堪,整个村办公楼是破烂的清水房,甚至连办公桌椅都是东拼西凑而来。联系县领导牵线搭桥,县委办献计献策,第一书记争资争项,争取资金9.15万元,新建村办公室80平方米、文化院坝650平方米,新增便民服务窗口4个,完善各类功能分区,建好了这座龙泉坝村共同

    的精神堡垒。
    合江县委办公室按照“围绕党建抓脱贫,抓好脱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支部共建共联,建立“1+8+1”工作机制,即1个脱贫攻坚领导小组、8个党员先锋队,每个先锋队负责联系1个社,包干负责村、社、户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健全联席会议、例会制、日报告等制度。这支由县委办机关党支部牵头,龙泉坝党支部、村社干部等组成的8支先锋队,真正成为脱贫攻坚、苦干实干的中流砥柱,以“四好村”创建为载体,紧紧扭住道路、住房、饮水、用电等重点难点,主动作为、上争外引、出钱出力,争取各类资金2100余万元,硬化进出通道9条13.2公里、打通断头路5条9公里;完成农房改造35户;整治塘库5口,新建拦河坝1座,修建排灌渠1540米,格田整理545亩;顺利实施自来水和天然气入户工程,全村351户群众用上自来水,232户安装了天然气,全村实现通水、通气、通网络。如今的龙泉坝,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一条条水泥路通村通畅、平坦宽阔,文化院坝上村民们跳起了坝坝舞,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小”产业发挥“大”效益

    长短结合、先试先行换穷业


    县委多次强调要按照“长短结合、以长养短”的思路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龙泉坝村产业单一、基础薄弱,一直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上不来,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就后继乏力,这一直是合江县委办全体领导心中的一块心病。

    2015年起,县委办专门组成龙泉坝村产业发展推进小组,邀请市、县农业部门专家,深入全村各社,了解地形地貌,分析土壤成分,经过多次会商研究,最后确定将特色水果、生态养殖作为龙泉坝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按照“小规模、小作坊、小集聚”的思路协同推进,带领全村走一条具有龙泉坝村特色的致富路。一方面,鼓励贫困户发展“短平快”产业迅速增加收入。在积极支持贫困群众发展小型家禽养殖、与温氏养猪合作共建1个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成本低、见效快、有市场、技术要求不高等诸多因素,通过多方考察,引进无公害食用菌项目,从种植到收获只耗时3个月,一年收两季,亩产2500斤。按照“支部+示范户+贫困户”的模式,以“三带工程”为载体,争取市扶贫基金6万,搭建无公害食用菌大棚2亩,聘请1名贫困户在大棚务工就业,同步辐射周边贫困户发展蘑菇产业。2016年12月,龙泉坝村无公害食用菌就正式投入市场,带动了龙泉坝村群众增收。另一方面,引导贫困户发展周期较长的产业稳定增收致富。依托荔枝、真龙柚等合江特色名优水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组织村社干部、社员代表到邻近的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广泛宣传培训荔枝种植技术,组织村民全程参与统一购苗、统一放线定距、统一打窝、统一定植,去年已初步建成530亩荔枝产业奔康园,覆盖全村8个社,惠及2000余名群众。再过几年,龙泉坝的荔枝就将陆续挂果,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将迎来丰收的喜悦,正是:三江激荡擂响凯旋战鼓,荔柚飘香喜迎八方宾客!


    “小”党员汇聚“大”能量

    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拔穷根

    扶贫先扶智。贫困人口之所以贫困,根本的原因在于思想。农村群众大多思想保守固执、各行其是。农村工作之所以难,正是难在群众工作、难在引导思想;农村工作之所以易,也是因为农村群众本性淳朴善良,只要做通了思想工作,与他们真正成为了朋友、成为了家人,他们就将报以全然的信任。
    在联系县领导的指导下,合江县委办紧紧聚焦“群众认可满意”这一核心,按照“两手抓、两手硬”走路的思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2017年10月18日,县委办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矛盾调解队、卫生突击队等4支党员小分队纷纷出列、郑重接旗,让党旗在龙泉坝村的每一寸土地上高高飘扬。一方面把思想引导工作做深做细。以“四好村”创建为载体,结合“感恩奋进?习惯养成?尊法守法”三大主题教育等,重点开好“四个会”。开好村社干部、在家党员群众、村民代表等参加的村民代表大会;以社为单位每季度召开1次以上重点群体参加的村民小组会议,重点开展政策宣传、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深入到贫困户、非贫困户中的特殊人群家中开好入户座谈会;以社为单位每季度组织召开社民代表大会,重点宣传党委政府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普惠政策和民生工程的投入,脱贫攻坚带来发展和变化,龙泉坝村未来的前景和规划,以及群众身边的“星级文明户”先进典型故事等。另一方面帮助农村群众解忧解难。“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红薯挖一篮”,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获得他们的认可,解难题、办实事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县委办的大多数党员干部都久在机关,每天的工作大都是公文流转、会务承办、文稿撰写,基层工作经验并不丰富。脱贫攻坚以来,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基层百姓结亲人、交朋友。联系县领导带头到联系贫困户家中帮助打扫卫生、收拾庭院、主动帮助联系户销售家禽。党员先锋队汇聚了村社干部、农技员等力量,深入各家各户帮忙打扫庭院、种植荔枝、农忙秋收等日常农活。
    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真情实意、真帮实扶的点点滴滴汇成涓涓细流,彻底涤荡了龙泉坝村的乡风民风。6队的文某是远近“知名”的穷懒汉,喝醉了酒就睡上几天几夜,致妻儿老小不问不顾,扶贫之初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帮扶责任人既当政策宣传员、又当家庭矛盾调解员,帮助该户干农活、打谷子、挖红薯,附近邻居都看不下去了,主动帮助做工作,文某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转变,在帮扶人的牵线搭桥下,目前已经在扶贫车间就业上岗、月均收入2000元。一个个小小的党员个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了群众的心窝窝。这片感恩自强、生生不息的土地,已然成为锤炼干部的战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合江县委办全体干部职工有幸参与脱贫攻坚这场全民战争,在昼夜兼程、披荆斩棘中每一个人都有感悟、都有成长,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也将成为我们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砥砺前行的动力。
    如今的龙泉坝村,干群一家亲、党群鱼水情,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非贫困户认可支持、积极参与,非贫困户和贫困户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结成了守望相助、携手共进的深厚感情。未来的龙泉坝,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团结的力量、更加振奋的风貌,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冯永沁 陈玉梅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下足绣花功夫,决胜脱贫攻坚——合江县委办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2018-07-10 10:11:07

    位于四川省合江县大桥镇东部的龙泉坝村,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多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为主,辖8个队628户2043人,其中2014年贫困人口96户325人,贫困发生率15.89%,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2014年起,四川省合江县委办公室坚决响应合江县委县政府“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个新合江”的强力号召,结对帮扶大桥镇龙泉坝村,在脱贫攻坚这场全民战斗中砥砺前行、苦干实干。2016年,龙泉坝村作为全县10个接受省级考核验收和第三方评估的贫困村之一,各项工作得到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认可,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以来,合江县委办牢牢把握“回头看、回头帮”进行对标补短,旨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4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2名县级领导、39名机关干部、36名普通党员,在日常事务已然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仍然日以继夜地奋战在脱贫一线、奔走在田间地头,用双脚丈量了龙泉坝村3.8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用真情帮助群众致富奔康,用汗水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生动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奉献”的委办精神和庄严承诺。




    “小”阵地引领“大”变化

    披荆斩棘、昼夜兼程摘穷帽


    龙泉坝村地处偏僻,进出村仅有一条修建多年宽3.5米、长1.6公里的水泥路,泥泞山路颠簸不堪,整个村办公楼是破烂的清水房,甚至连办公桌椅都是东拼西凑而来。联系县领导牵线搭桥,县委办献计献策,第一书记争资争项,争取资金9.15万元,新建村办公室80平方米、文化院坝650平方米,新增便民服务窗口4个,完善各类功能分区,建好了这座龙泉坝村共同

    的精神堡垒。
    合江县委办公室按照“围绕党建抓脱贫,抓好脱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支部共建共联,建立“1+8+1”工作机制,即1个脱贫攻坚领导小组、8个党员先锋队,每个先锋队负责联系1个社,包干负责村、社、户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健全联席会议、例会制、日报告等制度。这支由县委办机关党支部牵头,龙泉坝党支部、村社干部等组成的8支先锋队,真正成为脱贫攻坚、苦干实干的中流砥柱,以“四好村”创建为载体,紧紧扭住道路、住房、饮水、用电等重点难点,主动作为、上争外引、出钱出力,争取各类资金2100余万元,硬化进出通道9条13.2公里、打通断头路5条9公里;完成农房改造35户;整治塘库5口,新建拦河坝1座,修建排灌渠1540米,格田整理545亩;顺利实施自来水和天然气入户工程,全村351户群众用上自来水,232户安装了天然气,全村实现通水、通气、通网络。如今的龙泉坝,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一条条水泥路通村通畅、平坦宽阔,文化院坝上村民们跳起了坝坝舞,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小”产业发挥“大”效益

    长短结合、先试先行换穷业


    县委多次强调要按照“长短结合、以长养短”的思路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龙泉坝村产业单一、基础薄弱,一直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上不来,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就后继乏力,这一直是合江县委办全体领导心中的一块心病。

    2015年起,县委办专门组成龙泉坝村产业发展推进小组,邀请市、县农业部门专家,深入全村各社,了解地形地貌,分析土壤成分,经过多次会商研究,最后确定将特色水果、生态养殖作为龙泉坝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按照“小规模、小作坊、小集聚”的思路协同推进,带领全村走一条具有龙泉坝村特色的致富路。一方面,鼓励贫困户发展“短平快”产业迅速增加收入。在积极支持贫困群众发展小型家禽养殖、与温氏养猪合作共建1个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成本低、见效快、有市场、技术要求不高等诸多因素,通过多方考察,引进无公害食用菌项目,从种植到收获只耗时3个月,一年收两季,亩产2500斤。按照“支部+示范户+贫困户”的模式,以“三带工程”为载体,争取市扶贫基金6万,搭建无公害食用菌大棚2亩,聘请1名贫困户在大棚务工就业,同步辐射周边贫困户发展蘑菇产业。2016年12月,龙泉坝村无公害食用菌就正式投入市场,带动了龙泉坝村群众增收。另一方面,引导贫困户发展周期较长的产业稳定增收致富。依托荔枝、真龙柚等合江特色名优水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组织村社干部、社员代表到邻近的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广泛宣传培训荔枝种植技术,组织村民全程参与统一购苗、统一放线定距、统一打窝、统一定植,去年已初步建成530亩荔枝产业奔康园,覆盖全村8个社,惠及2000余名群众。再过几年,龙泉坝的荔枝就将陆续挂果,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将迎来丰收的喜悦,正是:三江激荡擂响凯旋战鼓,荔柚飘香喜迎八方宾客!


    “小”党员汇聚“大”能量

    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拔穷根

    扶贫先扶智。贫困人口之所以贫困,根本的原因在于思想。农村群众大多思想保守固执、各行其是。农村工作之所以难,正是难在群众工作、难在引导思想;农村工作之所以易,也是因为农村群众本性淳朴善良,只要做通了思想工作,与他们真正成为了朋友、成为了家人,他们就将报以全然的信任。
    在联系县领导的指导下,合江县委办紧紧聚焦“群众认可满意”这一核心,按照“两手抓、两手硬”走路的思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2017年10月18日,县委办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矛盾调解队、卫生突击队等4支党员小分队纷纷出列、郑重接旗,让党旗在龙泉坝村的每一寸土地上高高飘扬。一方面把思想引导工作做深做细。以“四好村”创建为载体,结合“感恩奋进?习惯养成?尊法守法”三大主题教育等,重点开好“四个会”。开好村社干部、在家党员群众、村民代表等参加的村民代表大会;以社为单位每季度召开1次以上重点群体参加的村民小组会议,重点开展政策宣传、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深入到贫困户、非贫困户中的特殊人群家中开好入户座谈会;以社为单位每季度组织召开社民代表大会,重点宣传党委政府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普惠政策和民生工程的投入,脱贫攻坚带来发展和变化,龙泉坝村未来的前景和规划,以及群众身边的“星级文明户”先进典型故事等。另一方面帮助农村群众解忧解难。“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红薯挖一篮”,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获得他们的认可,解难题、办实事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县委办的大多数党员干部都久在机关,每天的工作大都是公文流转、会务承办、文稿撰写,基层工作经验并不丰富。脱贫攻坚以来,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基层百姓结亲人、交朋友。联系县领导带头到联系贫困户家中帮助打扫卫生、收拾庭院、主动帮助联系户销售家禽。党员先锋队汇聚了村社干部、农技员等力量,深入各家各户帮忙打扫庭院、种植荔枝、农忙秋收等日常农活。
    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真情实意、真帮实扶的点点滴滴汇成涓涓细流,彻底涤荡了龙泉坝村的乡风民风。6队的文某是远近“知名”的穷懒汉,喝醉了酒就睡上几天几夜,致妻儿老小不问不顾,扶贫之初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帮扶责任人既当政策宣传员、又当家庭矛盾调解员,帮助该户干农活、打谷子、挖红薯,附近邻居都看不下去了,主动帮助做工作,文某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转变,在帮扶人的牵线搭桥下,目前已经在扶贫车间就业上岗、月均收入2000元。一个个小小的党员个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了群众的心窝窝。这片感恩自强、生生不息的土地,已然成为锤炼干部的战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合江县委办全体干部职工有幸参与脱贫攻坚这场全民战争,在昼夜兼程、披荆斩棘中每一个人都有感悟、都有成长,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也将成为我们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砥砺前行的动力。
    如今的龙泉坝村,干群一家亲、党群鱼水情,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非贫困户认可支持、积极参与,非贫困户和贫困户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结成了守望相助、携手共进的深厚感情。未来的龙泉坝,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团结的力量、更加振奋的风貌,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冯永沁 陈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