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到心上,帮在实处
2018-05-21 15:27:37
经过3年努力,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9.7万减少到2017年底的50.2万,贫困发生率由25.9%下降到18.1%。(2018年05月19日《人民日报》 )
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民心工程。扶贫情况怎么样,贫困发生率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可喜的是,作为全国有名的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贫困人口下降了7.8%。
四川大小凉山彝族的扶贫实践告诉我们,产业扶贫是重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子。 首先,贫困项目深受农民欢迎的原因主要是项目产品市场需求量大,而且适销对路;项目所需资金和技术不高,在多数农民接受范围内:其次就是在输血上下功夫,通过每周的实用技术课上,由县农机人员和当地“土专家”“田秀才”,向群众手把手讲授种养殖技术,通过“授之以渔”的方法,由群众自主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
全面小康达成之路进入倒计时,扶贫攻坚仍在路上。
群众是扶贫工作的主体,要使扶贫工作能见效,必须充分激发贫困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将盼发展、想发展的愿望变为自觉行动,在外力扶贫的同时主动发展。积极探索建立群众法制教育和道德引导机制,通过“三联全覆盖贴心服务工程”,城区联乡镇、乡镇联村、村联组,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体系,全面开展法律法规和思想道德教育,与贫困群众结好对子,做好思想引导和矛盾化解工作,提高群众自力更生实现幸福生活的意识,增强群众的生产自信、生活自信。
整合扶贫资源发挥各行业部门的优势,相互配合,把相关项目、资金和资源整合投向贫困村,形成合力。加强与农村金融部门沟通联系,建立农村诚信体系,设立农村信贷担保基金,启动农村信用贷款业务。开发扶贫信息库,对技术、金融、劳务输出等信息及时收集汇总,与贫困村的资源对接、与发达地区的需求对接、与上级的扶贫政策对接,使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产生叠加效应。同时实施“造血”工程,加大培训力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贫困家庭青年人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开网店,出售本地特产,增加家庭收入。
充分发挥贫困村自然优势、通车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选准选好开发项目,并做好相关技术的培训,确保项目的实施效益,以加快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贫困农户增收步伐。
(作者:合江神臂城镇 税春梅)
扶到心上,帮在实处
2018-05-21 15:27:37
经过3年努力,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9.7万减少到2017年底的50.2万,贫困发生率由25.9%下降到18.1%。(2018年05月19日《人民日报》 )
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民心工程。扶贫情况怎么样,贫困发生率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可喜的是,作为全国有名的四川大小凉山彝族贫困人口下降了7.8%。
四川大小凉山彝族的扶贫实践告诉我们,产业扶贫是重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子。 首先,贫困项目深受农民欢迎的原因主要是项目产品市场需求量大,而且适销对路;项目所需资金和技术不高,在多数农民接受范围内:其次就是在输血上下功夫,通过每周的实用技术课上,由县农机人员和当地“土专家”“田秀才”,向群众手把手讲授种养殖技术,通过“授之以渔”的方法,由群众自主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
全面小康达成之路进入倒计时,扶贫攻坚仍在路上。
群众是扶贫工作的主体,要使扶贫工作能见效,必须充分激发贫困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将盼发展、想发展的愿望变为自觉行动,在外力扶贫的同时主动发展。积极探索建立群众法制教育和道德引导机制,通过“三联全覆盖贴心服务工程”,城区联乡镇、乡镇联村、村联组,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体系,全面开展法律法规和思想道德教育,与贫困群众结好对子,做好思想引导和矛盾化解工作,提高群众自力更生实现幸福生活的意识,增强群众的生产自信、生活自信。
整合扶贫资源发挥各行业部门的优势,相互配合,把相关项目、资金和资源整合投向贫困村,形成合力。加强与农村金融部门沟通联系,建立农村诚信体系,设立农村信贷担保基金,启动农村信用贷款业务。开发扶贫信息库,对技术、金融、劳务输出等信息及时收集汇总,与贫困村的资源对接、与发达地区的需求对接、与上级的扶贫政策对接,使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产生叠加效应。同时实施“造血”工程,加大培训力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贫困家庭青年人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开网店,出售本地特产,增加家庭收入。
充分发挥贫困村自然优势、通车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选准选好开发项目,并做好相关技术的培训,确保项目的实施效益,以加快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贫困农户增收步伐。
(作者:合江神臂城镇 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