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队伍 实现乡村振兴
2018-05-17 13:43:05
日前,省教育考试院的一则通知在不少甘孜州家长朋友圈中转发:凡正住户口在深度贫困县且连续3年以上户籍、符合我省当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并参加当年普通高考的考生,均可报名参加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免费定向培养计划。甘孜州计划到2018年,全省深度贫困县各类基层单位补足空岗,基本实现满编运行(5月15日 四川日报)
基层处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第一线,基层人才质量决定乡村振兴的质量效果。要发挥人才政策的引领作用,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激励更多人才到基层施展才华,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基石。没有战斗力超强的基层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就是镜中花、水中月。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也能让党的“三农”事业获得稳固基础和坚强支撑。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一方面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变“引人”为“引智”。同时通过引进专家教授、选派骨干进修学习、外出挂职锻炼、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等多种形式建立引育平台。
当前乡村振兴大战略中,必须制定符合乡村产业发展特点的“人才新政”,“天下多才,在所用之。”引进人才后,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落户、补贴、薪酬等硬性条件方面频频“发力”外,还要抓住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痛点”施策,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优化政策环境,搭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才能更有吸引力,才能给乡村产业输送更多急需人才,乡村振兴的小康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这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以一当百”效应的重要路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依靠创新开启乡村振兴的新未来。
实施人才新政,关键是落实引才和育才并举。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求贤若渴地寻觅人才,如获至宝地发现人才,不拘一格地举荐人才,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在强军兴军舞台上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文/云之凡)
创新人才队伍 实现乡村振兴
2018-05-17 13:43:05
日前,省教育考试院的一则通知在不少甘孜州家长朋友圈中转发:凡正住户口在深度贫困县且连续3年以上户籍、符合我省当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并参加当年普通高考的考生,均可报名参加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免费定向培养计划。甘孜州计划到2018年,全省深度贫困县各类基层单位补足空岗,基本实现满编运行(5月15日 四川日报)
基层处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第一线,基层人才质量决定乡村振兴的质量效果。要发挥人才政策的引领作用,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激励更多人才到基层施展才华,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基石。没有战斗力超强的基层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就是镜中花、水中月。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也能让党的“三农”事业获得稳固基础和坚强支撑。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一方面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变“引人”为“引智”。同时通过引进专家教授、选派骨干进修学习、外出挂职锻炼、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等多种形式建立引育平台。
当前乡村振兴大战略中,必须制定符合乡村产业发展特点的“人才新政”,“天下多才,在所用之。”引进人才后,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落户、补贴、薪酬等硬性条件方面频频“发力”外,还要抓住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痛点”施策,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优化政策环境,搭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才能更有吸引力,才能给乡村产业输送更多急需人才,乡村振兴的小康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这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以一当百”效应的重要路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依靠创新开启乡村振兴的新未来。
实施人才新政,关键是落实引才和育才并举。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求贤若渴地寻觅人才,如获至宝地发现人才,不拘一格地举荐人才,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在强军兴军舞台上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文/云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