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抗震精神激励复兴之魂

    2018-05-15 16:30:08

    10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在成都正式开展。该展览用300余张照片、130余件套实物,全方位展示了汶川地震灾区十年来发展振兴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城乡面貌变化。(新华网5月10日)
    十年生死两茫茫,抗震精神永不朽。十年前的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灾难从天而降。汶川地陷天塌。8.0级特大地震举世罕见,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破坏地区超过十万平方千米,重灾区近四十个县(市),共造成近七万人死亡、四十万人受伤、两万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八千多亿元。一时间山河呜咽,天地悲鸣。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患难见真情,危境显英雄。从生死时速的救援到灾后恢复重建,从对口援建到追赶发展,地震没有震倒汶川,反而激发起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震精神。我们欣喜地看到,十年来,在抗震精神的激励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党政军民大力支持、倾情支援下,四川统筹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灾区取得了灾后重建、追赶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胜利,获得了伟大的新生。抗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展示、大检阅、大升华。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抗震救灾的殊死搏斗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在灾后重建的艰难险阻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追赶发展的繁重艰巨中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生中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在这些过程中,一切高贵美好的人性与品格交汇起来、人性党性与主义信仰交汇起来、时代与民族精神交汇起来,凝聚成磅礴向上的力量,不仅攻坚克难、铸造辉煌,更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魂。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共同的劳动、生活和斗争中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十年前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这种精神再一次得到了伟大彰显。在灾难面前,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手牵手,为这一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是这一伟大精神的中坚力量,是领导者,同时也是践行者。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光辉形象,充分展现了始终顶天立地的伟大形象。在对口援建过程中,摒弃地方主义,在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下,发扬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无私奉献,出钱出力、出谋划策,把灾区建成幸福美丽新村。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上团结一心向前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生于忧患”等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在我们党90多年的伟大历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在十年漫漫的重建之路上,这种精神再一次得到了伟大彰显。当一个人或一个地区,遇到了紧急情况、突发灾难,外来的帮助,只能救急、救难、救险,而要过上好日子,从根本上说,还得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奋斗、自己的劳动,这才是取之不尽、源源不断的幸福之泉。自立者强,自强者胜。因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便是一种彻底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实践表明,只有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建设的新家园,才是靠得住的,才是可以持续发展的。在新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上,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同艰苦自然条件作斗争中、在与现实生存逆境的抗争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十年来,在追赶发展的进程中这种精神再一次得到了伟大彰显。在灾难面前,从党、政府到解放军、武警官兵,从党员干部到广大灾区人民,大家都不屈不挠、自救互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人们坚信虽然夜里有哭泣,但天明一定会有歌声;人们坚信美好的家园一定会重现,幸福的歌声一定会再响起。在在废墟面前,人们清醒地知道,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必须从悲痛中解脱出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把家园重建好、发展好。只有这样才是对死者最好的慰藉,也才是对恩人最好的报答。今天,灾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人均GDP大幅提升,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可以这样说,经过10年的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汶川灾区已获得了新生。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上拼搏奋斗。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也充分地体现在中华民族古圣先贤们的思想和实践中。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凝结着先辈们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精神的四大发明不仅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千年流芳,也惠及全世界各国人民。鸦片战争后我们重新开眼看世界,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伴随着“西学为用”的价值理念迅速传播、发展。建国后,经过大跃进、公社化挫折,我们更加明白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精神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引领我们走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十年来,无论是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还是在恢复重建、追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统筹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取得了重大实绩。2017年,39个国定重灾县GDP达到6829.7亿元,总量是2008年的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2017年,39个重灾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870元,是2008年的2.9倍;39个重灾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0元,是2008年的3.1倍……在新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上,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
    伟大的抗震精神锤炼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胜利前进。
    (文/合江县教育局 陈立)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抗震精神激励复兴之魂

    2018-05-15 16:30:08

    10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在成都正式开展。该展览用300余张照片、130余件套实物,全方位展示了汶川地震灾区十年来发展振兴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城乡面貌变化。(新华网5月10日)
    十年生死两茫茫,抗震精神永不朽。十年前的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灾难从天而降。汶川地陷天塌。8.0级特大地震举世罕见,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破坏地区超过十万平方千米,重灾区近四十个县(市),共造成近七万人死亡、四十万人受伤、两万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八千多亿元。一时间山河呜咽,天地悲鸣。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患难见真情,危境显英雄。从生死时速的救援到灾后恢复重建,从对口援建到追赶发展,地震没有震倒汶川,反而激发起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震精神。我们欣喜地看到,十年来,在抗震精神的激励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党政军民大力支持、倾情支援下,四川统筹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灾区取得了灾后重建、追赶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胜利,获得了伟大的新生。抗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展示、大检阅、大升华。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抗震救灾的殊死搏斗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在灾后重建的艰难险阻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追赶发展的繁重艰巨中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生中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在这些过程中,一切高贵美好的人性与品格交汇起来、人性党性与主义信仰交汇起来、时代与民族精神交汇起来,凝聚成磅礴向上的力量,不仅攻坚克难、铸造辉煌,更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魂。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共同的劳动、生活和斗争中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十年前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这种精神再一次得到了伟大彰显。在灾难面前,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手牵手,为这一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是这一伟大精神的中坚力量,是领导者,同时也是践行者。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光辉形象,充分展现了始终顶天立地的伟大形象。在对口援建过程中,摒弃地方主义,在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下,发扬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无私奉献,出钱出力、出谋划策,把灾区建成幸福美丽新村。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上团结一心向前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生于忧患”等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在我们党90多年的伟大历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在十年漫漫的重建之路上,这种精神再一次得到了伟大彰显。当一个人或一个地区,遇到了紧急情况、突发灾难,外来的帮助,只能救急、救难、救险,而要过上好日子,从根本上说,还得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奋斗、自己的劳动,这才是取之不尽、源源不断的幸福之泉。自立者强,自强者胜。因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便是一种彻底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实践表明,只有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建设的新家园,才是靠得住的,才是可以持续发展的。在新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上,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同艰苦自然条件作斗争中、在与现实生存逆境的抗争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十年来,在追赶发展的进程中这种精神再一次得到了伟大彰显。在灾难面前,从党、政府到解放军、武警官兵,从党员干部到广大灾区人民,大家都不屈不挠、自救互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人们坚信虽然夜里有哭泣,但天明一定会有歌声;人们坚信美好的家园一定会重现,幸福的歌声一定会再响起。在在废墟面前,人们清醒地知道,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必须从悲痛中解脱出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把家园重建好、发展好。只有这样才是对死者最好的慰藉,也才是对恩人最好的报答。今天,灾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人均GDP大幅提升,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可以这样说,经过10年的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汶川灾区已获得了新生。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上拼搏奋斗。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也充分地体现在中华民族古圣先贤们的思想和实践中。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凝结着先辈们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精神的四大发明不仅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千年流芳,也惠及全世界各国人民。鸦片战争后我们重新开眼看世界,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伴随着“西学为用”的价值理念迅速传播、发展。建国后,经过大跃进、公社化挫折,我们更加明白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精神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引领我们走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十年来,无论是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还是在恢复重建、追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统筹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取得了重大实绩。2017年,39个国定重灾县GDP达到6829.7亿元,总量是2008年的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2017年,39个重灾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870元,是2008年的2.9倍;39个重灾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0元,是2008年的3.1倍……在新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上,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
    伟大的抗震精神锤炼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胜利前进。
    (文/合江县教育局 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