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一政府,一务一党心
2018-04-23 17:31:42
为了办一张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浙江嘉兴市民廖锐来到嘉兴市南湖区行政服务中心。与以往不同,取号机上不再分门别类,只需点“综合受理”,办事窗口都可以“无差别”接收材料。他不由感叹,现在跑审批也能体验到“全科医生”式的便捷服务。( 人民日报4月18日)
浙江嘉兴市南湖区作为全国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县区,从2016年起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比如,在体制上成立了专门的区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在机制上推行了行业许可“一证化”改革,实现“一张证书”集成各项许可;在窗口服务模式上,按照“一窗一政府”的理念,率先探索“全集中、全入驻”的无差别审批,打破了原有条线窗口分板块受理模式;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上,按照“政务服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的理念,大力推进电子化、自助式的行政审批服务。当一项项便捷高效的改革成果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不免要惊叹其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然而对于“成功的花儿”,我们可不能“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应当清楚“当初她的芽儿”“早已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建党至今,从未忘却,也从未更改。时代在进步,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反之,一旦落后于时代就要遭受诟病。比如早已沦为笑柄的各类奇葩证明,比如曾滋生过无数权力腐败的各类行政审批……必须刀刃向内、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这就是时代的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要优化营商环境以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深化“放管服”改革,首先要从思想意识、精神态度上做起。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态度是行动的动力。是的,“一窗一政府”,“一务一党心”。办事“窗口”代表的是政府,“事务”“服务”代表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心。丁义珍式的跪式窗口不仅损坏了一方政府的形象,而且还亵渎了党心,寒冷了民心,长此以往必将丢失民心。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要从关系党运国运、凝聚党心民心的高度加以认识,已义不容辞、刻不容缓。“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也许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但作为一种服务理念和理想是应该根植于我们全党同志的思想意识中并为之不懈奋斗的。
深化“放管服”改革,其次要从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上做起。改革成果表现在“窗口”,但改革功夫却下在“窗”后。“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用来形容政务服务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综合化再恰当不过了。同种性质的政务有其专业细化的要求,不同性质的政务也有其相似可综合的地方,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地分化、综合,而不是一成不变,这就要求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原有的固有的壁垒,寻找新的有机的组合可能性,建立新的便捷高效的结构和模式。比如,南湖区推出的后台“审批官”制度,即根据事项办理复杂程度,对审批事权按“独任审核”“一审一核”“报批审核”分级授权。而且,43.4%的事项实现了“独任审核”,有效压缩了审批层级。比如,要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要借力不断升级的科技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政务服务事业。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可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积极拓展政务服务渠道,整合建设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政务服务渠道多元畅达;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基于群众办事信息开展跨领域、跨渠道的综合分析,实现政务服务的精准推送。比如,南湖区大力推进电子化、自助式的行政审批服务,一楼办事大厅的25台自助终端可为工商注册、食品经营许可、社会团体登记等700项事项提供快速办理,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则可为群众提供“不打烊”服务。
深化“放管服”改革,倒逼办事人员“软硬件”不断升级。政务在窗口,服务在人员。政务服务质量的好评或差评最终是由作为办事人员的党员干部、公务员给出的。南湖区探索的“无差别全科受理”显然对办事人员的“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软件的思想意识要不断提高,只有做到全心全意,才能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硬件的能力水平要不断增强。只有做到真才实学,才能做到事好办、办好事。
(合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莉雅)
一窗一政府,一务一党心
2018-04-23 17:31:42
为了办一张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浙江嘉兴市民廖锐来到嘉兴市南湖区行政服务中心。与以往不同,取号机上不再分门别类,只需点“综合受理”,办事窗口都可以“无差别”接收材料。他不由感叹,现在跑审批也能体验到“全科医生”式的便捷服务。( 人民日报4月18日)
浙江嘉兴市南湖区作为全国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县区,从2016年起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比如,在体制上成立了专门的区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在机制上推行了行业许可“一证化”改革,实现“一张证书”集成各项许可;在窗口服务模式上,按照“一窗一政府”的理念,率先探索“全集中、全入驻”的无差别审批,打破了原有条线窗口分板块受理模式;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上,按照“政务服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的理念,大力推进电子化、自助式的行政审批服务。当一项项便捷高效的改革成果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不免要惊叹其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然而对于“成功的花儿”,我们可不能“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应当清楚“当初她的芽儿”“早已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建党至今,从未忘却,也从未更改。时代在进步,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反之,一旦落后于时代就要遭受诟病。比如早已沦为笑柄的各类奇葩证明,比如曾滋生过无数权力腐败的各类行政审批……必须刀刃向内、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这就是时代的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要优化营商环境以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深化“放管服”改革,首先要从思想意识、精神态度上做起。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态度是行动的动力。是的,“一窗一政府”,“一务一党心”。办事“窗口”代表的是政府,“事务”“服务”代表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心。丁义珍式的跪式窗口不仅损坏了一方政府的形象,而且还亵渎了党心,寒冷了民心,长此以往必将丢失民心。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要从关系党运国运、凝聚党心民心的高度加以认识,已义不容辞、刻不容缓。“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也许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但作为一种服务理念和理想是应该根植于我们全党同志的思想意识中并为之不懈奋斗的。
深化“放管服”改革,其次要从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上做起。改革成果表现在“窗口”,但改革功夫却下在“窗”后。“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用来形容政务服务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综合化再恰当不过了。同种性质的政务有其专业细化的要求,不同性质的政务也有其相似可综合的地方,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地分化、综合,而不是一成不变,这就要求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原有的固有的壁垒,寻找新的有机的组合可能性,建立新的便捷高效的结构和模式。比如,南湖区推出的后台“审批官”制度,即根据事项办理复杂程度,对审批事权按“独任审核”“一审一核”“报批审核”分级授权。而且,43.4%的事项实现了“独任审核”,有效压缩了审批层级。比如,要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要借力不断升级的科技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政务服务事业。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可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积极拓展政务服务渠道,整合建设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政务服务渠道多元畅达;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基于群众办事信息开展跨领域、跨渠道的综合分析,实现政务服务的精准推送。比如,南湖区大力推进电子化、自助式的行政审批服务,一楼办事大厅的25台自助终端可为工商注册、食品经营许可、社会团体登记等700项事项提供快速办理,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则可为群众提供“不打烊”服务。
深化“放管服”改革,倒逼办事人员“软硬件”不断升级。政务在窗口,服务在人员。政务服务质量的好评或差评最终是由作为办事人员的党员干部、公务员给出的。南湖区探索的“无差别全科受理”显然对办事人员的“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软件的思想意识要不断提高,只有做到全心全意,才能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硬件的能力水平要不断增强。只有做到真才实学,才能做到事好办、办好事。
(合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