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激励新担当新作为
2018-05-28 16:13:25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指出,《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 《 人民日报 5月21日 )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前提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所谓科学的政绩观,是党的领导干部对如何正确履行职责、如何正确建功立业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领导干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从政为政中的根本的、具体的体现,对领导干部正确从政、科学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类为视野的政绩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的政绩观。首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政绩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所以,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需要我们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的观念。只有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其次,要坚持协调发展的政绩观。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轨道。第三,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要避免重近轻远,只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却缺少统筹规划的误区,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不仅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还要以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人类的美好幸福为视野,不仅是当下“自以为是”的实绩,还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是出于自己的私利的。因此,要始终把人民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行动是观念的后果。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必将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凡为民、为公之事,必担当作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凡长远、根本之计,必担当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要有全局思维、长远打算。个别地方为了眼前的财税收入,舍不得让落后产能下马;个别地方为了金山银山,不惜牺牲绿水青山。部分企业为了当下的利润,不积极主动转型升级;部分企业满足于中国制造,在核心技术上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这些都会因小失大,都会贻误宝贵的机遇。因此,在评价一个地方的政绩时,既要看GDP,又要看其它四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状况,既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评价一个企业的业绩时,既要看当年的营业收入、利润增长了多少,也要看新兴业务培育得如何、未来布局进展得怎样。总之,干事创业既不是邀功请赏,也不是追时尚、赶潮流,要实实在在地利国和利民,要实实在在地着眼长远和根本。
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才能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只有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正确看待政绩、明白为谁创造政绩、弄清怎样做出政绩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文/陈立)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激励新担当新作为
2018-05-28 16:13:25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指出,《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 《 人民日报 5月21日 )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前提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所谓科学的政绩观,是党的领导干部对如何正确履行职责、如何正确建功立业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领导干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从政为政中的根本的、具体的体现,对领导干部正确从政、科学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类为视野的政绩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的政绩观。首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政绩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所以,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需要我们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的观念。只有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其次,要坚持协调发展的政绩观。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轨道。第三,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要避免重近轻远,只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却缺少统筹规划的误区,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不仅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还要以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人类的美好幸福为视野,不仅是当下“自以为是”的实绩,还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是出于自己的私利的。因此,要始终把人民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行动是观念的后果。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必将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凡为民、为公之事,必担当作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凡长远、根本之计,必担当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要有全局思维、长远打算。个别地方为了眼前的财税收入,舍不得让落后产能下马;个别地方为了金山银山,不惜牺牲绿水青山。部分企业为了当下的利润,不积极主动转型升级;部分企业满足于中国制造,在核心技术上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这些都会因小失大,都会贻误宝贵的机遇。因此,在评价一个地方的政绩时,既要看GDP,又要看其它四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状况,既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评价一个企业的业绩时,既要看当年的营业收入、利润增长了多少,也要看新兴业务培育得如何、未来布局进展得怎样。总之,干事创业既不是邀功请赏,也不是追时尚、赶潮流,要实实在在地利国和利民,要实实在在地着眼长远和根本。
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才能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只有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正确看待政绩、明白为谁创造政绩、弄清怎样做出政绩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文/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