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担当者“撑腰”,令实干家“解放”
2018-05-28 17:08:1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要求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这是一项万千基层干部期待已久、鼓舞人心的重大举措。
长期以来,很多调研与分析,试图从多个方面分析基层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基层政府运转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调研的结论往往仍停留于物质层面的考量,认为是薪酬水平低导致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低效。诚然,在部分地区,公职人员的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且呈现部门间、地域间的不平衡,这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安徽副镇长开滴滴的新闻,恰恰是这个结论最好的作证。然而,收入水平绝不是限制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
限制基层干部事业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考核体系。按照现行制度,干部在体制内每一层级的提拔,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与锻炼。这本是干部考核制度设计出的应有之义,只有设计足够严格、足够细致的考核体系,才能真正选出经得起历史与人民考验的优秀干部。然而,在很多地区考核体系的设立过程中,出现了考核的“不接地气”与“变形”。很多部门的考核体系从上级部门生搬硬套、缺乏研究;很多考核与基层现状不符合,甚至闹一些 “考核不存在的项目”的笑话;部分考核制度设计缺乏容错机制,干部面对困难畏首畏尾,没有勇气去尝试。以扶贫工作为例,有的地区将扶贫项目中的资金“保本生利”作为第一准则,而忽略了任何项目都有一定风险的客观事实,这使得干部在设计项目时完全不敢冒险,只能选择一些明显低回报率的“保守项目”进行投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导致领导心焦、百姓心疼、干部心急。这便是制度性缺憾对于干部主观能动性的约束。
在另外一些地区,考核体系存在这样一种倾向:三天一小考核,五天一小检查。东北一个乡镇,一月迎接近百检查组,甚至在乡镇内部成立了专门的“迎检办”。迎来送往之间,做事的时间少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也回来了。诸多部门为了便于推进各自负责的业务工作,自行组织名目繁多的考核、检查项目,出发点是为了工作的推进,却在客观上造成了基层迎检负担的加重。考核体系应该系统化、有组织化,让基层干部认真为“毕业考”做准备,而不是为了应付“小测验”而疲于奔命。
《意见》明确指出,要构建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体系,体现差异化要求,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调动和保护好各区域、各战线、各层级干部的积极性;要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引导干部争当改革的实干家,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一系列指导意见的提出,温暖了基层干部的内心,回应了基层干部的期待。只有在制度设计上为那些愿付出、敢担当、有冲劲的干部撑腰,将他们从无谓的“小测验”之中解放出来,才能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与信心,在为人民服务的“毕业考”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长此以往、必将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共同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汇入不竭的动力!
(文/陆通)
为担当者“撑腰”,令实干家“解放”
2018-05-28 17:08:1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要求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这是一项万千基层干部期待已久、鼓舞人心的重大举措。
长期以来,很多调研与分析,试图从多个方面分析基层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基层政府运转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调研的结论往往仍停留于物质层面的考量,认为是薪酬水平低导致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低效。诚然,在部分地区,公职人员的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且呈现部门间、地域间的不平衡,这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安徽副镇长开滴滴的新闻,恰恰是这个结论最好的作证。然而,收入水平绝不是限制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
限制基层干部事业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考核体系。按照现行制度,干部在体制内每一层级的提拔,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与锻炼。这本是干部考核制度设计出的应有之义,只有设计足够严格、足够细致的考核体系,才能真正选出经得起历史与人民考验的优秀干部。然而,在很多地区考核体系的设立过程中,出现了考核的“不接地气”与“变形”。很多部门的考核体系从上级部门生搬硬套、缺乏研究;很多考核与基层现状不符合,甚至闹一些 “考核不存在的项目”的笑话;部分考核制度设计缺乏容错机制,干部面对困难畏首畏尾,没有勇气去尝试。以扶贫工作为例,有的地区将扶贫项目中的资金“保本生利”作为第一准则,而忽略了任何项目都有一定风险的客观事实,这使得干部在设计项目时完全不敢冒险,只能选择一些明显低回报率的“保守项目”进行投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导致领导心焦、百姓心疼、干部心急。这便是制度性缺憾对于干部主观能动性的约束。
在另外一些地区,考核体系存在这样一种倾向:三天一小考核,五天一小检查。东北一个乡镇,一月迎接近百检查组,甚至在乡镇内部成立了专门的“迎检办”。迎来送往之间,做事的时间少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也回来了。诸多部门为了便于推进各自负责的业务工作,自行组织名目繁多的考核、检查项目,出发点是为了工作的推进,却在客观上造成了基层迎检负担的加重。考核体系应该系统化、有组织化,让基层干部认真为“毕业考”做准备,而不是为了应付“小测验”而疲于奔命。
《意见》明确指出,要构建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体系,体现差异化要求,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调动和保护好各区域、各战线、各层级干部的积极性;要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引导干部争当改革的实干家,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一系列指导意见的提出,温暖了基层干部的内心,回应了基层干部的期待。只有在制度设计上为那些愿付出、敢担当、有冲劲的干部撑腰,将他们从无谓的“小测验”之中解放出来,才能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与信心,在为人民服务的“毕业考”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长此以往、必将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共同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汇入不竭的动力!
(文/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