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乡村美了游客来了村民富了!旺苍文旅扶贫助力高质量脱贫摘帽

    2020-12-18 17:10:35

      本网讯(康勇 记者 魏彪 刘仁喜)乡村美了,游客来了,村民富了!近日,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三合现代农业园区锦绣山庄农家乐老板方桂华一大早就开始安排食宿茶食:“自从这个园区建起以后,我们就开起了农家乐,生意是越来越好,每天接待游客一两百人以上,现在我们又把二楼装修好了,能够餐饮、娱乐、会议室都可以一起并用。”万亩生态农业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鳞次栉比的青砖白瓦房喜气洋洋,文旅扶贫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去年以来,旺苍县致力于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文化旅游和农村产业融合,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联接,文旅扶贫和产业发展结合,以文化事业助推、文旅产业带动,助力高质量脱贫摘帽。截止2020年12月15日,文旅扶贫带动全县2200多贫困户、6000多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建好、管好、用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观众朋友,中午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广播新闻,今天我们聆听《远山的回响》……”冬日的暖阳下,旺苍县大两镇金光村一组赵奶奶喝口茶笑呵呵的说,“现在这个村上热闹多了,每天早上、中午、下午准时都会播放新闻,不论刮风下雨。”

      今年以来,旺苍县统筹资金3.5亿多元,对97个贫困村、103个非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统一配送、统一安装,现场培训,建章立制,使所有村社广播等文化设施都按时按质运作起来。

      “听新闻是一回事,前天村上搞得那个小品才有意思,农村确实有那种养而不教的人,很有教育意义。”一旁正在扫地的王女士接过话头说。

      “他们说的就是县上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那个小品。”该村支部书记赵绍翠笑着解释说。

      今年以来,该县制定基本文化服务目录,设置具体文化服务项目,采取“订单”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既可享受文化“套餐”,还可以自由“点菜”。每年开展送文化(戏曲)下乡文化活动220多场次,各村自行组织文化活动4场次。


      “互联网+” 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我的脆红李销售价格每斤提高了4.0元,销售时间缩短了半个月。这得益于网络的宣传推广。”嘉川镇脆红李种植户程飞激动地说。

      该县强化配套联动,为电商扶贫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利用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结合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大力宣传推介地方特色产业和产品,据统计,2019年至今,先后宣传推介地方特色种、养业和产品60 余次,助力扶贫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我县应急广播高效、精准、及时地发出疫情防控“最强音”。”旺苍县文旅体局一位分管负责人介绍说,立足山区实际,旺苍县创新实施互联网IP广播,搭建县级应急管理平台1个,建设乡镇、行政村、社区、景区等应急广播终端400多个,构筑了基层防控疫情宣传主阵地。

      今年以来,旺苍县探索“互联网+”,实施“互联网+广播”“互联网+图书”“互联网+产业”,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旅+”,助力农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这几天上来这上面的人多哦,我们的接待都是提前预定,一般都是提前三天电话联系,”木门镇三合现代农业园区锦绣山庄农家乐老板方桂华说,农家乐每天接待客人10桌以上,营业额达3000多元。

      木门三合现代农业园区,既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是生态旅游观光园区。园区务工、旅游服务,每年带动周边5个村400余贫困户、1000多贫困人口人实现脱贫。

      “举办小范围活动,采取“直播+”的形式,将镜头对准文化活动,对准农产品摊位,对准产业园区,直播带货,线上售卖,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该县文旅体一名分管负责人说。截止今日,已举办乡村文化旅游季分会场活动10多场次,既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帮助东河、木门、英萃、张华等乡镇进行了蓝莓、枇杷、脆红李、生态蔬菜、“非遗”产品等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带动相关产品的销量和价格齐增,产业收入明显提高,深受群众的好评。

      今年以来,该县推进文化、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换,带动生态品牌农业、“非遗”“农家乐”“采摘体验”等乡村旅游发展。全县建设农旅融合园区5处,乡村旅游体验点9处,发展特色农家乐和民宿65家,旅游特色购物点8处,开发米仓山茶、木门豆瓣、旺苍山珍等特色旅游商品50多种。文旅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贫困群众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农产品销售问题。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乡村美了游客来了村民富了!旺苍文旅扶贫助力高质量脱贫摘帽

    2020-12-18 17:10:35

      本网讯(康勇 记者 魏彪 刘仁喜)乡村美了,游客来了,村民富了!近日,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三合现代农业园区锦绣山庄农家乐老板方桂华一大早就开始安排食宿茶食:“自从这个园区建起以后,我们就开起了农家乐,生意是越来越好,每天接待游客一两百人以上,现在我们又把二楼装修好了,能够餐饮、娱乐、会议室都可以一起并用。”万亩生态农业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鳞次栉比的青砖白瓦房喜气洋洋,文旅扶贫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去年以来,旺苍县致力于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文化旅游和农村产业融合,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联接,文旅扶贫和产业发展结合,以文化事业助推、文旅产业带动,助力高质量脱贫摘帽。截止2020年12月15日,文旅扶贫带动全县2200多贫困户、6000多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建好、管好、用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观众朋友,中午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广播新闻,今天我们聆听《远山的回响》……”冬日的暖阳下,旺苍县大两镇金光村一组赵奶奶喝口茶笑呵呵的说,“现在这个村上热闹多了,每天早上、中午、下午准时都会播放新闻,不论刮风下雨。”

      今年以来,旺苍县统筹资金3.5亿多元,对97个贫困村、103个非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统一配送、统一安装,现场培训,建章立制,使所有村社广播等文化设施都按时按质运作起来。

      “听新闻是一回事,前天村上搞得那个小品才有意思,农村确实有那种养而不教的人,很有教育意义。”一旁正在扫地的王女士接过话头说。

      “他们说的就是县上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那个小品。”该村支部书记赵绍翠笑着解释说。

      今年以来,该县制定基本文化服务目录,设置具体文化服务项目,采取“订单”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既可享受文化“套餐”,还可以自由“点菜”。每年开展送文化(戏曲)下乡文化活动220多场次,各村自行组织文化活动4场次。


      “互联网+” 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我的脆红李销售价格每斤提高了4.0元,销售时间缩短了半个月。这得益于网络的宣传推广。”嘉川镇脆红李种植户程飞激动地说。

      该县强化配套联动,为电商扶贫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利用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结合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大力宣传推介地方特色产业和产品,据统计,2019年至今,先后宣传推介地方特色种、养业和产品60 余次,助力扶贫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我县应急广播高效、精准、及时地发出疫情防控“最强音”。”旺苍县文旅体局一位分管负责人介绍说,立足山区实际,旺苍县创新实施互联网IP广播,搭建县级应急管理平台1个,建设乡镇、行政村、社区、景区等应急广播终端400多个,构筑了基层防控疫情宣传主阵地。

      今年以来,旺苍县探索“互联网+”,实施“互联网+广播”“互联网+图书”“互联网+产业”,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旅+”,助力农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这几天上来这上面的人多哦,我们的接待都是提前预定,一般都是提前三天电话联系,”木门镇三合现代农业园区锦绣山庄农家乐老板方桂华说,农家乐每天接待客人10桌以上,营业额达3000多元。

      木门三合现代农业园区,既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是生态旅游观光园区。园区务工、旅游服务,每年带动周边5个村400余贫困户、1000多贫困人口人实现脱贫。

      “举办小范围活动,采取“直播+”的形式,将镜头对准文化活动,对准农产品摊位,对准产业园区,直播带货,线上售卖,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该县文旅体一名分管负责人说。截止今日,已举办乡村文化旅游季分会场活动10多场次,既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帮助东河、木门、英萃、张华等乡镇进行了蓝莓、枇杷、脆红李、生态蔬菜、“非遗”产品等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带动相关产品的销量和价格齐增,产业收入明显提高,深受群众的好评。

      今年以来,该县推进文化、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换,带动生态品牌农业、“非遗”“农家乐”“采摘体验”等乡村旅游发展。全县建设农旅融合园区5处,乡村旅游体验点9处,发展特色农家乐和民宿65家,旅游特色购物点8处,开发米仓山茶、木门豆瓣、旺苍山珍等特色旅游商品50多种。文旅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贫困群众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农产品销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