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四川:农旅融合促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旺

    2020-12-22 10:15:39


    稻虾生态种养示范园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稻田地里,三五成群的游客有说有笑地拍照;家庭农场里,是碧水环绕、白墙黛瓦的乡村田园美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四川省广汉市高坪镇借助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今年年初,高坪镇成功上榜四川乡村振兴先进乡镇,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这样的场景,只是四川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今的农业大省四川正在进行一场农业农村里程碑式的变革。

      5000亩稻虾公园

      生态与产值兼具

      高坪镇地处都江堰灌区上游位置,拥有鸭子河和人民渠的优质双水源,星罗棋布的灌溉沟渠,加上土质粘性好,使得这里具备稻虾共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且稻田湿地的自然风光还是丰厚的旅游资源。“一三产互动,农旅融合发展,既有经济价值,又不破坏生态环境。”高坪镇党委书记陈然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2018年,该镇引进农业公司从事稻虾综合种养,建成规模达5000亩的稻虾生态种养示范园,并结合本土历史人文,发展特色产业,先后建成稻虾科技体验中心、虾趣长廊、虾田栈道、空竹广场、虾虾游步道等数个景点。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助农增收,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稻虾生态种养基地产品覆盖稻田小龙虾、稻虾生态大米、黄田坝菜油等,带动了本地500余名农民务工就业,人均增收2000余元。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他们还积极探索实行“中伦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创客/农业职业经理人”三方协作新型集体经济合作模式,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0万元。

      今年,该公司又投入了50万扶贫资金,用于修建稻虾分拣中心。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从产业发展上,形成了一个集生产、分拣、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还从景观上,形成了“养殖+垂钓”的休闲农业主题公园和景区。

      “目前,我镇正在创建稻虾生态种养基地为2A景区,其最佳游览期从初夏到深秋,长达半年之久。”陈然介绍,游客至此,可漫游在万亩稻虾田中,感受“水满田畴稻花香,青虾结队出小塘”的胜景;或可移步观光平台,体验登高望远的心旷神怡;或可走进稻虾科技体验中心,感受共养科技的魅力;或可垂钓于虾田栈道,返璞归真,寻觅童趣,享受乡村的悠然惬意;也可选择一户农家小院,品尝麻辣鲜香的龙虾盛宴。


    庭院时光家庭农场“兰苑小室”内部

      家庭农场集约化发展

      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在高坪镇水磨村,一家名为庭院时光的家庭农场备受瞩目。走进农场,屏风下的一湾清水里锦鲤游动,构成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顺着小路进入观景区,荷花池、假山等一个个景点更是漂亮。

      小路右侧工作室挂牌“兰苑小室”之名,内部整体分为三个区域,最内侧区域以会友为主,可书法写作,可饮茶畅谈,可翻阅兰草书籍,赏兰鉴兰等。中间区域为作品展示区,随处可看到根雕作品。

      庭院时光家庭农场主李隆建介绍说,农场创办于2018年,面积有30亩,由于个人比较爱好盆景制作、兰花种植和根雕技艺,所以创办了这家农场。“去年开始我一边完善农场景观配套,一边借助人气销售各类农场产品,效益还行,下一步我们将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增收。”

      工作室后门通向种植大棚,小路两侧的盆栽为庭院平添了几分诗意。这些盆栽都是农场主李隆建亲自培植、造型的,一棵上好的盆栽要生长几年之久,盆栽种植出售每年可为农场带来数万元的收入。

      大棚里培育了兰草、客厅绿植等产品,“兰草是我们的一大特色,共有200多个品种。”李隆建介绍,农场每年繁育出售兰草达5000余株,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线下多以各地兰展为主,可实现年销售收入上万元。每逢兰花盛开之季,会有2000余人前来赏兰、学习兰草种植技术。

      庭院时光只是该镇40余个家庭农场之一, 高坪镇以农旅融合的模式,做优产业,把一产夯实,在此基础上丰富业态,带动旅游业发展,实现一三产结合。

      陈然表示,高坪镇正计划实现家庭农场集约化发展,把一个个“单打独斗”的农场串联起来,通过“培优、连线、扩面”三步走,形成一个家庭农场博览园,实现吃喝游玩一条龙,使家庭农场既有农业经济价值,也能产生旅游经济效益,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高坪镇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只是四川全省乡村振兴发展的缩影。2018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规划》,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整体部署,明确分区类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缩小地区差距;在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统筹推进全省乡村振兴。

      乡村要怎样才算得上振兴?《规划》给出明确“画像”:到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得到完善,主要农产品供给质量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对外合作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完善,“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更加有效,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稳定增长。

      如何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去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振兴考评激励,对先进的县(市、区)、乡镇和村,给予一定的一次性财政补贴奖金,并在土地保障、项目安排、干部人才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今年这项考评又在火热开展中。

      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四川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四川:农旅融合促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旺

    2020-12-22 10:15:39


    稻虾生态种养示范园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稻田地里,三五成群的游客有说有笑地拍照;家庭农场里,是碧水环绕、白墙黛瓦的乡村田园美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四川省广汉市高坪镇借助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今年年初,高坪镇成功上榜四川乡村振兴先进乡镇,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这样的场景,只是四川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今的农业大省四川正在进行一场农业农村里程碑式的变革。

      5000亩稻虾公园

      生态与产值兼具

      高坪镇地处都江堰灌区上游位置,拥有鸭子河和人民渠的优质双水源,星罗棋布的灌溉沟渠,加上土质粘性好,使得这里具备稻虾共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且稻田湿地的自然风光还是丰厚的旅游资源。“一三产互动,农旅融合发展,既有经济价值,又不破坏生态环境。”高坪镇党委书记陈然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2018年,该镇引进农业公司从事稻虾综合种养,建成规模达5000亩的稻虾生态种养示范园,并结合本土历史人文,发展特色产业,先后建成稻虾科技体验中心、虾趣长廊、虾田栈道、空竹广场、虾虾游步道等数个景点。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助农增收,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稻虾生态种养基地产品覆盖稻田小龙虾、稻虾生态大米、黄田坝菜油等,带动了本地500余名农民务工就业,人均增收2000余元。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他们还积极探索实行“中伦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创客/农业职业经理人”三方协作新型集体经济合作模式,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0万元。

      今年,该公司又投入了50万扶贫资金,用于修建稻虾分拣中心。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从产业发展上,形成了一个集生产、分拣、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还从景观上,形成了“养殖+垂钓”的休闲农业主题公园和景区。

      “目前,我镇正在创建稻虾生态种养基地为2A景区,其最佳游览期从初夏到深秋,长达半年之久。”陈然介绍,游客至此,可漫游在万亩稻虾田中,感受“水满田畴稻花香,青虾结队出小塘”的胜景;或可移步观光平台,体验登高望远的心旷神怡;或可走进稻虾科技体验中心,感受共养科技的魅力;或可垂钓于虾田栈道,返璞归真,寻觅童趣,享受乡村的悠然惬意;也可选择一户农家小院,品尝麻辣鲜香的龙虾盛宴。


    庭院时光家庭农场“兰苑小室”内部

      家庭农场集约化发展

      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在高坪镇水磨村,一家名为庭院时光的家庭农场备受瞩目。走进农场,屏风下的一湾清水里锦鲤游动,构成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顺着小路进入观景区,荷花池、假山等一个个景点更是漂亮。

      小路右侧工作室挂牌“兰苑小室”之名,内部整体分为三个区域,最内侧区域以会友为主,可书法写作,可饮茶畅谈,可翻阅兰草书籍,赏兰鉴兰等。中间区域为作品展示区,随处可看到根雕作品。

      庭院时光家庭农场主李隆建介绍说,农场创办于2018年,面积有30亩,由于个人比较爱好盆景制作、兰花种植和根雕技艺,所以创办了这家农场。“去年开始我一边完善农场景观配套,一边借助人气销售各类农场产品,效益还行,下一步我们将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增收。”

      工作室后门通向种植大棚,小路两侧的盆栽为庭院平添了几分诗意。这些盆栽都是农场主李隆建亲自培植、造型的,一棵上好的盆栽要生长几年之久,盆栽种植出售每年可为农场带来数万元的收入。

      大棚里培育了兰草、客厅绿植等产品,“兰草是我们的一大特色,共有200多个品种。”李隆建介绍,农场每年繁育出售兰草达5000余株,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线下多以各地兰展为主,可实现年销售收入上万元。每逢兰花盛开之季,会有2000余人前来赏兰、学习兰草种植技术。

      庭院时光只是该镇40余个家庭农场之一, 高坪镇以农旅融合的模式,做优产业,把一产夯实,在此基础上丰富业态,带动旅游业发展,实现一三产结合。

      陈然表示,高坪镇正计划实现家庭农场集约化发展,把一个个“单打独斗”的农场串联起来,通过“培优、连线、扩面”三步走,形成一个家庭农场博览园,实现吃喝游玩一条龙,使家庭农场既有农业经济价值,也能产生旅游经济效益,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高坪镇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只是四川全省乡村振兴发展的缩影。2018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规划》,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整体部署,明确分区类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缩小地区差距;在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统筹推进全省乡村振兴。

      乡村要怎样才算得上振兴?《规划》给出明确“画像”:到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得到完善,主要农产品供给质量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对外合作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完善,“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更加有效,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稳定增长。

      如何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去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振兴考评激励,对先进的县(市、区)、乡镇和村,给予一定的一次性财政补贴奖金,并在土地保障、项目安排、干部人才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今年这项考评又在火热开展中。

      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四川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正在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