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蝶变展新颜 成都崇州昔日贫困大雨村、五星村成如今宜居宜游“幸福新村”

    2021-05-21 16:10:11


    本报记者 李祥 胡斌 冯庄 李东海 文/图

      傍晚的成都崇州市重庆路沿线,在白头镇一片川西林盘的上空,五颜六色的灯光和音乐声划破了宁静:一湾湖水的岸边,一个个白色帐篷式的滨湖火锅包间,早已觥筹交错,充满了川西坝子独有的火锅香味;在竹林、菜畦间,孩子们在菜地里、小径上追逐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乡村振兴的东风犹如一支饱蘸墨水的妙笔,在崇州大地上徐徐绘就一幅以生态、和谐、幸福为主色调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崇州市大雨村和五星村,探寻这两个村子如何由曾经的贫困村蝶变为如今的网红打卡地。

      打造乡村旅游消费新空间

      村民真正走进“幸福里”

      “这个火锅的味道不错,这里的环境、这里的味道我非常喜欢。”吹着凉风、吃着火锅、听着音乐,来自成都市区的王先生直呼“不枉此行”。“在这里吃火锅,能看见湖水、看见鲜花,像人间仙境一样,环境好,味道也好,下次约朋友一起再来逛,感受乡村火锅的魅力。”

      这里便是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的“鲜道·幸福里”林盘项目。位于“西控”核心区域的崇州市,充分运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塑造以林盘为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遵循“一个林盘聚落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思路,以优美环境聚人聚商聚业,把乡村生态价值转化为农民增收实效。其中,白头镇大雨村实施的“幸福里”林盘项目就是较好的代表。游客们白天在云霞般的花丛中“打卡”、在金色的田野里感受丰收的气息,夜晚在稻香蛙鸣中吃着火锅唱着歌、在民宿的小院里仰望星空,传统的“一日游”“白天游”在这里华丽转身,市民们纷纷留下来,向着“体验游”“深度游”转变。

      几年前说起大雨村,可能很多崇州人都不知道具体位置。虽然这个村落就坐落在有着“中国西部最美乡村公路”美誉的崇州重庆路边,距离竹艺村、无根山步道等当地旅游热门打卡点也就不到三公里的距离。如今,大雨村因为鲜道·幸福里成为了崇州乃至成都市民朋友圈里最火爆的打卡点之一。随着暑期来临,更是一桌难求。

      鲜道·幸福里所在的大雨村位于无根山一带,丘坝结合的地形让大雨村的生态资源较为丰富。记者发现,在这里不仅有川西特色的林盘,还有重庆路花海、无根山健身步道、读书台道观等旅游资源,依山傍水的天然禀赋,让大雨村具备了林盘开发和发展乡村民宿、体验式休闲旅游的发展潜力。用音乐打动情怀,用美食捕获味蕾。“鲜道·幸福里”注重特色消费场景的营造。在发展派对、采摘等参与性活动的基础上,“幸福里”还在视听方面狠下功夫,不仅每天有固定的节目表演,还将餐饮与音乐融合,打造成了集音乐盛宴、音乐咖吧、音浪火锅、灯光音乐秀、乐享悦舍民宿等为一体的消费新场景。

      当然,大雨村的成功离不开制度的探索。据了解,白头镇大雨村组建了主抓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幸福里产业链党支部,通过“土地折资入股+社员筹资入股+项目补助”的方式筹集项目资金1120万元,引进鲜道餐饮公司投资近1000万元共建鲜道·幸福里,植入美食餐饮、主题民宿、体验农业、文创演艺等特色消费场景,打造出一个集川西林盘特色与沉浸式田园餐饮于一体的成都西部“乡村音乐会客厅”。

      “我们通过吸引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项目补助等‘合作共建’幸福里田园综合体项目,筹资2400万元,由专业团队‘独立经营’,实行‘保底分红+二次分红’。自去年5月投运以来,已实现年营收2000 万元,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200余人。同时优化‘集体经济组织+林盘首席执行官’利益联结机制,按照‘33211’收益分配方式,‘以资源换股份、以资产换产业、以评分换就业’,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2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61元。按照分红收益分配机制,通过现金和资源入股的111户股东分红近30万元,农户每入股1万元可分红2600元。”大雨村纪委委员徐庆良讲道。

      作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鲜道·幸福里”以打造乡村旅游消费新空间为主要路径,将林盘作为企业化经营理念的承载平台,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方式,打造了优美环境、发展了兴旺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道路上群众的“幸福里”。

      盘活闲置农房资源

      贫困村实现“五星级”蝶变

      悠闲的村民,干净的村道,映衬着一栋栋别墅式的川西民居;桤木河湿地公园,清澈的河水环绕,古色古香的石桥倒映在清澈的湖面……这如同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地方,正是“幸福新村”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走进五星村,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举目望去都是美丽的田园和村民种植的花花草草,一栋栋各具特色的民宿整齐分布在道路两旁,满足了人们对最美村庄的所有想象,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让人们心动不已。一到周末,在崇州市白头镇的五星村,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很多人的到来不仅仅是冲着“闲来”的名气,也有很多来休闲过周末的成都市民。

      五星村位于成都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核心区,现有16个村民小组,873户、3068人,耕地4950亩。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级示范村”、四川省产业兴旺村、成都市旅游小村。

      其实在几年前,这里的村民仍经历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样的情形,如今的变化让很多村民都无法想象。2013年,五星村被纳入扶贫对象,开始了一场精准扶贫战略下的新村建设。转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五星村开始了一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下的新村建设。但五星村村民主要以小聚居的方式散居在各处林盘,要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生活,新村到底要建成什么样?

      五星村整合了六七个林盘,规划出3个新居点位,以4A级旅游村的标准设计房屋,800多套新房统一采用了川西民居风格,充分保留村庄风貌的自然之美。顺着一条宽阔的砂石路,记者走进了崇州市稻香旅游环线上的白头镇五星村居民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白墙黑瓦水墨风的建筑,墙边草木点缀着青瓦,让人心生幽静安闲之感。在村民高为民的家中,记者看到,一家七口居住在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的新居里,楼上楼下共两层,门口还带小花园。“简直就像别墅。”高为民说。

      让农民入住新居并不是成都新村建设的终极目标,让“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品质提高才是成都新村建设中的“重头戏”。优美的环境为各类品牌民宿提供了最好的栖居环境。不少村民打开自家院门,摆上茶座、小椅,端出特色的农家菜、农特产,共同分享繁荣旅游市场的“流量红利”。这里的一家网红民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店以来每天有不少游客通过网络、电话下单,特别是近期以来,天气不错,生意一直都挺好,周末都有很多人来店里住宿休闲。

      近年来,五星村坚持“景农一体村庄·产村相融单元”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思路发展。现在的五星村以民宿休闲、农事体验、大田观光、湿地漫步等业态组成乡村旅游的核心,不仅整合了大田景观、湿地风光等景观资源,还引入天府国际慢城等优质项目,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省级首批“四好村”、川西最美“生态湿地、健康食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此外,五星村围绕建设“亮点镇、精品村”的目标,修建了崇王路中段和重庆路延伸段两条骨架道路,与10万亩乡村旅游环线、重庆路相互贯通,形成外连干线道络、内接农民新村的互通互联交通网络。在桤木河沿线加快建设“生态湿地、健康食地”,实施水系、水网、水域、植被、景观综合整治,建成桤木河湿地公园,为崇州培育了一个生态“绿肺”。此外,五星村坚持全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小田并大田、耕地集中连片、设施“七网叠加”。以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为抓手,建成优质粮油基地2000多亩、高端草莓设施种植基地100亩、稻田养蟹养鱼示范基地500多亩、种养循环示范场2个、智能化育秧中心1个、粮油烘干仓储中心1个,推出了“白头五星”品牌健康粮油果蔬产品。

      “我们采取‘五统一分’运营模式,成立星瑞乡村旅游合作社,实现闲置农房资源盘活利用,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发展民宿、文创、餐饮等经营实体67家,参与户数69户,307人,实现户均年收入15万元。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1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555元。”五星村委员会书记高志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蝶变展新颜 成都崇州昔日贫困大雨村、五星村成如今宜居宜游“幸福新村”

    2021-05-21 16:10:11


    本报记者 李祥 胡斌 冯庄 李东海 文/图

      傍晚的成都崇州市重庆路沿线,在白头镇一片川西林盘的上空,五颜六色的灯光和音乐声划破了宁静:一湾湖水的岸边,一个个白色帐篷式的滨湖火锅包间,早已觥筹交错,充满了川西坝子独有的火锅香味;在竹林、菜畦间,孩子们在菜地里、小径上追逐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乡村振兴的东风犹如一支饱蘸墨水的妙笔,在崇州大地上徐徐绘就一幅以生态、和谐、幸福为主色调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崇州市大雨村和五星村,探寻这两个村子如何由曾经的贫困村蝶变为如今的网红打卡地。

      打造乡村旅游消费新空间

      村民真正走进“幸福里”

      “这个火锅的味道不错,这里的环境、这里的味道我非常喜欢。”吹着凉风、吃着火锅、听着音乐,来自成都市区的王先生直呼“不枉此行”。“在这里吃火锅,能看见湖水、看见鲜花,像人间仙境一样,环境好,味道也好,下次约朋友一起再来逛,感受乡村火锅的魅力。”

      这里便是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的“鲜道·幸福里”林盘项目。位于“西控”核心区域的崇州市,充分运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塑造以林盘为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遵循“一个林盘聚落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思路,以优美环境聚人聚商聚业,把乡村生态价值转化为农民增收实效。其中,白头镇大雨村实施的“幸福里”林盘项目就是较好的代表。游客们白天在云霞般的花丛中“打卡”、在金色的田野里感受丰收的气息,夜晚在稻香蛙鸣中吃着火锅唱着歌、在民宿的小院里仰望星空,传统的“一日游”“白天游”在这里华丽转身,市民们纷纷留下来,向着“体验游”“深度游”转变。

      几年前说起大雨村,可能很多崇州人都不知道具体位置。虽然这个村落就坐落在有着“中国西部最美乡村公路”美誉的崇州重庆路边,距离竹艺村、无根山步道等当地旅游热门打卡点也就不到三公里的距离。如今,大雨村因为鲜道·幸福里成为了崇州乃至成都市民朋友圈里最火爆的打卡点之一。随着暑期来临,更是一桌难求。

      鲜道·幸福里所在的大雨村位于无根山一带,丘坝结合的地形让大雨村的生态资源较为丰富。记者发现,在这里不仅有川西特色的林盘,还有重庆路花海、无根山健身步道、读书台道观等旅游资源,依山傍水的天然禀赋,让大雨村具备了林盘开发和发展乡村民宿、体验式休闲旅游的发展潜力。用音乐打动情怀,用美食捕获味蕾。“鲜道·幸福里”注重特色消费场景的营造。在发展派对、采摘等参与性活动的基础上,“幸福里”还在视听方面狠下功夫,不仅每天有固定的节目表演,还将餐饮与音乐融合,打造成了集音乐盛宴、音乐咖吧、音浪火锅、灯光音乐秀、乐享悦舍民宿等为一体的消费新场景。

      当然,大雨村的成功离不开制度的探索。据了解,白头镇大雨村组建了主抓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幸福里产业链党支部,通过“土地折资入股+社员筹资入股+项目补助”的方式筹集项目资金1120万元,引进鲜道餐饮公司投资近1000万元共建鲜道·幸福里,植入美食餐饮、主题民宿、体验农业、文创演艺等特色消费场景,打造出一个集川西林盘特色与沉浸式田园餐饮于一体的成都西部“乡村音乐会客厅”。

      “我们通过吸引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项目补助等‘合作共建’幸福里田园综合体项目,筹资2400万元,由专业团队‘独立经营’,实行‘保底分红+二次分红’。自去年5月投运以来,已实现年营收2000 万元,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200余人。同时优化‘集体经济组织+林盘首席执行官’利益联结机制,按照‘33211’收益分配方式,‘以资源换股份、以资产换产业、以评分换就业’,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2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61元。按照分红收益分配机制,通过现金和资源入股的111户股东分红近30万元,农户每入股1万元可分红2600元。”大雨村纪委委员徐庆良讲道。

      作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鲜道·幸福里”以打造乡村旅游消费新空间为主要路径,将林盘作为企业化经营理念的承载平台,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方式,打造了优美环境、发展了兴旺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道路上群众的“幸福里”。

      盘活闲置农房资源

      贫困村实现“五星级”蝶变

      悠闲的村民,干净的村道,映衬着一栋栋别墅式的川西民居;桤木河湿地公园,清澈的河水环绕,古色古香的石桥倒映在清澈的湖面……这如同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地方,正是“幸福新村”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走进五星村,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举目望去都是美丽的田园和村民种植的花花草草,一栋栋各具特色的民宿整齐分布在道路两旁,满足了人们对最美村庄的所有想象,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让人们心动不已。一到周末,在崇州市白头镇的五星村,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很多人的到来不仅仅是冲着“闲来”的名气,也有很多来休闲过周末的成都市民。

      五星村位于成都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核心区,现有16个村民小组,873户、3068人,耕地4950亩。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级示范村”、四川省产业兴旺村、成都市旅游小村。

      其实在几年前,这里的村民仍经历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样的情形,如今的变化让很多村民都无法想象。2013年,五星村被纳入扶贫对象,开始了一场精准扶贫战略下的新村建设。转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五星村开始了一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下的新村建设。但五星村村民主要以小聚居的方式散居在各处林盘,要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生活,新村到底要建成什么样?

      五星村整合了六七个林盘,规划出3个新居点位,以4A级旅游村的标准设计房屋,800多套新房统一采用了川西民居风格,充分保留村庄风貌的自然之美。顺着一条宽阔的砂石路,记者走进了崇州市稻香旅游环线上的白头镇五星村居民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白墙黑瓦水墨风的建筑,墙边草木点缀着青瓦,让人心生幽静安闲之感。在村民高为民的家中,记者看到,一家七口居住在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的新居里,楼上楼下共两层,门口还带小花园。“简直就像别墅。”高为民说。

      让农民入住新居并不是成都新村建设的终极目标,让“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品质提高才是成都新村建设中的“重头戏”。优美的环境为各类品牌民宿提供了最好的栖居环境。不少村民打开自家院门,摆上茶座、小椅,端出特色的农家菜、农特产,共同分享繁荣旅游市场的“流量红利”。这里的一家网红民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店以来每天有不少游客通过网络、电话下单,特别是近期以来,天气不错,生意一直都挺好,周末都有很多人来店里住宿休闲。

      近年来,五星村坚持“景农一体村庄·产村相融单元”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思路发展。现在的五星村以民宿休闲、农事体验、大田观光、湿地漫步等业态组成乡村旅游的核心,不仅整合了大田景观、湿地风光等景观资源,还引入天府国际慢城等优质项目,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省级首批“四好村”、川西最美“生态湿地、健康食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此外,五星村围绕建设“亮点镇、精品村”的目标,修建了崇王路中段和重庆路延伸段两条骨架道路,与10万亩乡村旅游环线、重庆路相互贯通,形成外连干线道络、内接农民新村的互通互联交通网络。在桤木河沿线加快建设“生态湿地、健康食地”,实施水系、水网、水域、植被、景观综合整治,建成桤木河湿地公园,为崇州培育了一个生态“绿肺”。此外,五星村坚持全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小田并大田、耕地集中连片、设施“七网叠加”。以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为抓手,建成优质粮油基地2000多亩、高端草莓设施种植基地100亩、稻田养蟹养鱼示范基地500多亩、种养循环示范场2个、智能化育秧中心1个、粮油烘干仓储中心1个,推出了“白头五星”品牌健康粮油果蔬产品。

      “我们采取‘五统一分’运营模式,成立星瑞乡村旅游合作社,实现闲置农房资源盘活利用,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发展民宿、文创、餐饮等经营实体67家,参与户数69户,307人,实现户均年收入15万元。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1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555元。”五星村委员会书记高志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