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2 15:04:38
周巧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近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召开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前期成绩,精心谋划未来工作,进一步凝心聚力,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为旌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旌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敏率与会人员先后前往旌阳区孝感街道红光印象、天元街道青甜扬嘉、孝泉镇东升农场、旌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以及新中镇桂花村和龙居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位,听取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旌阳区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亮点特色及先进经验。
据了解,近年来,旌阳区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把四川省委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招”,认真落实德阳市委“三比三看”要求,顶层谋划、系统推进,主动定位“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样板区”“成都都市圈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旌阳特色的城乡融合、全域振兴之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高位推进,谋定后动。旌阳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心工作,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构建起“区委政府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全面参与、乡镇街道全力推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全域规划、全域推进、全域服务”制度体系和“点上示范、线上典范、面上规范”推进机制,出台涉农项目管理办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多元投入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全域规划,科学布局。坚持系统思维,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村庄规划+品牌规划”体系,陆续编制完成旌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2021-2025)、乡村产业(2021-202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2025)等规划,以及33个村庄规划,率先完成龙高片区(2镇6村)、红扬片区(2镇9村)国土空间规划,并于2021年初启动全域品牌战略规划,培育旌阳乡村振兴区域品牌。空间布局上,在绵远河以西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导区,绵远河以东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构建“一体两翼、三区三环、N村实践”的全域发展格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将全区划分为5个镇级片区和14个村级单元,重塑乡村经济和治理版图。
全域推进,示范引领。坚持点线面结合,点上示范引领,结合中心镇、中心村发展,每年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位。已建成旌韵高槐、红光印象、荷韵龙居,基本建成旌秀桂花、青甜扬嘉,正加快建设文盛孝泉等点位。线上串点成景,以路为媒、联动融合,打造东西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西线以德孝路为主轴,东线以德中路为主轴、龙高路为补充,串联5镇14村,提升农村路网支撑产业发展能力。面上建立规范,结合“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制定旌阳区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出台全域美好乡村建设指南和建筑风貌导则、人居环境导则、公共设施导则,横抓“美好乡村”创建、纵抓“幸福家庭”细胞,形成“三三五五、三星六美”的创建机制,建立起乡村建设的旌阳标准,预计2022年底实现“美好乡村”创建全域覆盖。
全域服务,激活市场。探索市场化运行模式,与中央美院、北京袈蓝、浙江安吉规划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围绕顶层设计、产业培育、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开展后期精细化运营管理服务。引进全景国家地理、西坡民宿、西南山地、博物探索学校等行业头部企业,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完善乡村人才招引培育工作机制,依托乡村振兴学堂,精准培育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队伍,通过众创共建汇聚人才,吸引乡村规划师、非遗传承人、艺术家和返乡创业者等“新农人”“新村民”进驻,打造“三农”智慧高地。
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坚定信心,坚持走城乡融合之路。要深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做到决心一次下够,工作一次到位,效果一次显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迅速行动,始终做好知信行合一。要持续抓好“三变”改革、“五社”实践和“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传承和弘扬好三线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谱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为致力共同富裕,奋力创建百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旌阳而努力奋斗。
2021-12-22 15:04:38
周巧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近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召开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前期成绩,精心谋划未来工作,进一步凝心聚力,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为旌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旌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敏率与会人员先后前往旌阳区孝感街道红光印象、天元街道青甜扬嘉、孝泉镇东升农场、旌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以及新中镇桂花村和龙居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位,听取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旌阳区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亮点特色及先进经验。
据了解,近年来,旌阳区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把四川省委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招”,认真落实德阳市委“三比三看”要求,顶层谋划、系统推进,主动定位“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样板区”“成都都市圈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旌阳特色的城乡融合、全域振兴之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高位推进,谋定后动。旌阳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心工作,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构建起“区委政府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全面参与、乡镇街道全力推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全域规划、全域推进、全域服务”制度体系和“点上示范、线上典范、面上规范”推进机制,出台涉农项目管理办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多元投入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全域规划,科学布局。坚持系统思维,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村庄规划+品牌规划”体系,陆续编制完成旌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2021-2025)、乡村产业(2021-202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2025)等规划,以及33个村庄规划,率先完成龙高片区(2镇6村)、红扬片区(2镇9村)国土空间规划,并于2021年初启动全域品牌战略规划,培育旌阳乡村振兴区域品牌。空间布局上,在绵远河以西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导区,绵远河以东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构建“一体两翼、三区三环、N村实践”的全域发展格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将全区划分为5个镇级片区和14个村级单元,重塑乡村经济和治理版图。
全域推进,示范引领。坚持点线面结合,点上示范引领,结合中心镇、中心村发展,每年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位。已建成旌韵高槐、红光印象、荷韵龙居,基本建成旌秀桂花、青甜扬嘉,正加快建设文盛孝泉等点位。线上串点成景,以路为媒、联动融合,打造东西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西线以德孝路为主轴,东线以德中路为主轴、龙高路为补充,串联5镇14村,提升农村路网支撑产业发展能力。面上建立规范,结合“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制定旌阳区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出台全域美好乡村建设指南和建筑风貌导则、人居环境导则、公共设施导则,横抓“美好乡村”创建、纵抓“幸福家庭”细胞,形成“三三五五、三星六美”的创建机制,建立起乡村建设的旌阳标准,预计2022年底实现“美好乡村”创建全域覆盖。
全域服务,激活市场。探索市场化运行模式,与中央美院、北京袈蓝、浙江安吉规划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围绕顶层设计、产业培育、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开展后期精细化运营管理服务。引进全景国家地理、西坡民宿、西南山地、博物探索学校等行业头部企业,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完善乡村人才招引培育工作机制,依托乡村振兴学堂,精准培育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队伍,通过众创共建汇聚人才,吸引乡村规划师、非遗传承人、艺术家和返乡创业者等“新农人”“新村民”进驻,打造“三农”智慧高地。
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坚定信心,坚持走城乡融合之路。要深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做到决心一次下够,工作一次到位,效果一次显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迅速行动,始终做好知信行合一。要持续抓好“三变”改革、“五社”实践和“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传承和弘扬好三线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谱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为致力共同富裕,奋力创建百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旌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