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8 15:05:56
本报记者 胡斌
近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四川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据了解,四川省农房建设和管理任务相对繁重。作为农业大省,四川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620.9万人,全省有各类农房1400万余户,居全国第四位。同时,四川省农房设计建造水平仍有待提高。为此,《方案》明确,全省各地要遵循“安全第一、绿色宜居、风貌提升、传承文化、共建共治”的建设原则,进一步持续巩固农房安全、提升农房风貌、改善村容村貌、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营造留住“乡愁”环境,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发展。
《方案》将农房安全放在第一位。《方案》提出,新建农房选址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合理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河道和行洪滞洪区,确保安全选址。对实在无法避让的地址灾害隐患点,要采取监测预警、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积极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审批全过程管理,鼓励新建农房向基础设施完善、自然条件优越、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景观环境优美的村庄聚集。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对排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整治。到“十四五”末,全省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万户的目标任务。
实施现代宜居型农房建设,持续提升农房风貌,《方案》明确,全省各地要结合地域实际,研究制定现代宜居型农房标准,统筹住房、附属用房、庭院等功能,鼓励设计无障碍设施,推动水冲式厕所入室,让现代农房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到2025年,力争每年新建的现代宜居型农房占全年新建农房的比例达到10%。同时稳步推进农房风貌改造,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持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到2025年,全省1/3的县(市、区)农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得到改善。
《方案》还积极倡导在农村实施绿色低碳用能革新。引导农村不断减少燃煤、秸秆、薪柴直接燃烧等传统能源使用,鼓励使用适合当地特点和农民需求的清洁能源,推动村民日常照明、炊事、采暖制冷等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户用光伏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因地制宜推进燃气下乡;探索推进低零碳村镇、可再生能源利用重点村建设。
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方面,《方案》提出,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和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到2025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推动5G网络向农村延伸。同时,提升村庄基本公共服务。盘活利用闲置农房提供公共活动空间,降低公共建筑建设成本,提升村庄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探索通过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实现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鼓励村庄公共活动场所综合利用,室外公共场所可兼做集市集会、文体活动、农作物晾晒与停车等用途;室内公共活动场所,除必须独立设置之外的,可兼顾托幼、托老、集会、村史展示、文化娱乐等功能。
2022-06-08 15:05:56
本报记者 胡斌
近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四川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据了解,四川省农房建设和管理任务相对繁重。作为农业大省,四川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620.9万人,全省有各类农房1400万余户,居全国第四位。同时,四川省农房设计建造水平仍有待提高。为此,《方案》明确,全省各地要遵循“安全第一、绿色宜居、风貌提升、传承文化、共建共治”的建设原则,进一步持续巩固农房安全、提升农房风貌、改善村容村貌、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营造留住“乡愁”环境,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发展。
《方案》将农房安全放在第一位。《方案》提出,新建农房选址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合理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河道和行洪滞洪区,确保安全选址。对实在无法避让的地址灾害隐患点,要采取监测预警、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积极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审批全过程管理,鼓励新建农房向基础设施完善、自然条件优越、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景观环境优美的村庄聚集。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对排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整治。到“十四五”末,全省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万户的目标任务。
实施现代宜居型农房建设,持续提升农房风貌,《方案》明确,全省各地要结合地域实际,研究制定现代宜居型农房标准,统筹住房、附属用房、庭院等功能,鼓励设计无障碍设施,推动水冲式厕所入室,让现代农房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到2025年,力争每年新建的现代宜居型农房占全年新建农房的比例达到10%。同时稳步推进农房风貌改造,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持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到2025年,全省1/3的县(市、区)农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得到改善。
《方案》还积极倡导在农村实施绿色低碳用能革新。引导农村不断减少燃煤、秸秆、薪柴直接燃烧等传统能源使用,鼓励使用适合当地特点和农民需求的清洁能源,推动村民日常照明、炊事、采暖制冷等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户用光伏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因地制宜推进燃气下乡;探索推进低零碳村镇、可再生能源利用重点村建设。
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方面,《方案》提出,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和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到2025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推动5G网络向农村延伸。同时,提升村庄基本公共服务。盘活利用闲置农房提供公共活动空间,降低公共建筑建设成本,提升村庄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探索通过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实现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鼓励村庄公共活动场所综合利用,室外公共场所可兼做集市集会、文体活动、农作物晾晒与停车等用途;室内公共活动场所,除必须独立设置之外的,可兼顾托幼、托老、集会、村史展示、文化娱乐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