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农业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入选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四川五地上榜2022年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2-08-12 15:57:40

      本报讯(记者 赵蝶)记者昨日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与农业园区处获悉,日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3部门联合公布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共有100个地区入选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四川5地上榜,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分别是雅安市名山区、绵阳市三台县、遂宁市射洪市、成都市郫都区、广元市苍溪县。

      据悉,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旨在打造出一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杆,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而推进农业实现设施化、园区化、绿色化、数字化。四川省此次入选的5个县(市、区)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各具特点,将获得资金和政策的倾斜。

      成都市郫都区

      全域构建“一心、一核、两廊、六园区”

      发展格局

      郫都区作为成都市唯一区(市)县入选。

      据了解,郫都区将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打造全球川菜产业中心、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先行区、成都市优质农产品保供基地和绿色生态发展净地;同时将创新“加工引领、园区推动、科技赋能、融合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计划总投资39.08亿元,实施5大工程37项重点项目,全面提升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建设水平。

      此外,郫都区还将全域构建“一心、一核、两廊、六园区”发展格局。“一心”是指规划设置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核”是指聚力建设中国川菜产业城;“两廊”是指全力塑造清水河农旅融合发展廊、锦江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廊;“六园区”是指统筹推进唐元现代农业韭黄产业园、安德天府水源地现代农业园、德源蒜稻现代农业园、唐昌粮经现代农业园、古城粮经现代农业园、汉姜粮经现代农业园六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雅安市名山区

      构建“2+1”现代农业体系

      近年来,雅安市名山区坚持“茶业立区”,发展壮大茶产业,持续构建“2+1”现代农业体系,加快推动茶、生猪、茶苗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打造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地;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国家茶叶公园城市;夯实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农机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能。

      名山区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壮大名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遂宁市射洪市

      种子出口量稳居全国前列

      射洪是四川种业大县(市、区),深耕种子生产领域40余年。作为四川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油菜五大作物种子研究、生产、销售唯一齐全的县级市,常年种子生产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

      近年来,射洪市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夯实粮食安全基石,从2020年1月起,依托舍得酒业强大的原粮需求,集中优势资源对沱牌、瞿河等10余个镇规划建设20万亩酒粮基地,现已建成酒粮标准化产业基地6万余亩,实现年产酒粮2.8万吨,年总产值逾10亿元。

      广元市苍溪县

      建成万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

      近年来,苍溪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挺起“主脊梁”,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更加健全。

      一是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建成覆盖8个乡镇、100个村、面积10万亩的环嘉陵江特色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带,启动岫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累计建成万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千亩园75个、户办产业小庭园10万余个,特色产业面积达到51万亩。

      二是产业融合换档提速。实施“加工园联物流园”“种植园联旅游园”延链互动,建成产地初加工点229个,引进培育108家工业企业入驻精深加工区,开发6大类36种精深加工产品,累计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6家、家庭农场2155家、种养大户近6000户、社会化服务超市342家,建成国家AA级以上旅游景区13个、主题文化公园5个、休闲农庄187家,连续举办16届梨花节和6届红心猕猴桃采摘节,“三个百亿”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5亿元。

      三是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全链发展,建成全国唯一红心猕猴桃科技创新中心,建成数字农业园区4个,健全县乡村三级网络销售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现代特色农业“3+3”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绵阳市三台县

      麦冬与生猪结合形成种养循环路线

      近年来,三台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紧紧围绕麦冬、生猪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园区”新标杆,赋能农业现代化。

      同时,三台县坚持立足绿色生态、品质优先发展战略,全域推广“猪—沼—药”生态循环模式。在种养循环模式下,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共同发力,构建闭合经济体。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农业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入选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四川五地上榜2022年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2-08-12 15:57:40

      本报讯(记者 赵蝶)记者昨日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与农业园区处获悉,日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3部门联合公布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共有100个地区入选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四川5地上榜,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分别是雅安市名山区、绵阳市三台县、遂宁市射洪市、成都市郫都区、广元市苍溪县。

      据悉,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旨在打造出一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杆,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而推进农业实现设施化、园区化、绿色化、数字化。四川省此次入选的5个县(市、区)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各具特点,将获得资金和政策的倾斜。

      成都市郫都区

      全域构建“一心、一核、两廊、六园区”

      发展格局

      郫都区作为成都市唯一区(市)县入选。

      据了解,郫都区将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打造全球川菜产业中心、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先行区、成都市优质农产品保供基地和绿色生态发展净地;同时将创新“加工引领、园区推动、科技赋能、融合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计划总投资39.08亿元,实施5大工程37项重点项目,全面提升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建设水平。

      此外,郫都区还将全域构建“一心、一核、两廊、六园区”发展格局。“一心”是指规划设置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核”是指聚力建设中国川菜产业城;“两廊”是指全力塑造清水河农旅融合发展廊、锦江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廊;“六园区”是指统筹推进唐元现代农业韭黄产业园、安德天府水源地现代农业园、德源蒜稻现代农业园、唐昌粮经现代农业园、古城粮经现代农业园、汉姜粮经现代农业园六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雅安市名山区

      构建“2+1”现代农业体系

      近年来,雅安市名山区坚持“茶业立区”,发展壮大茶产业,持续构建“2+1”现代农业体系,加快推动茶、生猪、茶苗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打造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地;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国家茶叶公园城市;夯实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农机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能。

      名山区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壮大名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遂宁市射洪市

      种子出口量稳居全国前列

      射洪是四川种业大县(市、区),深耕种子生产领域40余年。作为四川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油菜五大作物种子研究、生产、销售唯一齐全的县级市,常年种子生产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

      近年来,射洪市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夯实粮食安全基石,从2020年1月起,依托舍得酒业强大的原粮需求,集中优势资源对沱牌、瞿河等10余个镇规划建设20万亩酒粮基地,现已建成酒粮标准化产业基地6万余亩,实现年产酒粮2.8万吨,年总产值逾10亿元。

      广元市苍溪县

      建成万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

      近年来,苍溪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挺起“主脊梁”,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更加健全。

      一是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建成覆盖8个乡镇、100个村、面积10万亩的环嘉陵江特色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带,启动岫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累计建成万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千亩园75个、户办产业小庭园10万余个,特色产业面积达到51万亩。

      二是产业融合换档提速。实施“加工园联物流园”“种植园联旅游园”延链互动,建成产地初加工点229个,引进培育108家工业企业入驻精深加工区,开发6大类36种精深加工产品,累计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6家、家庭农场2155家、种养大户近6000户、社会化服务超市342家,建成国家AA级以上旅游景区13个、主题文化公园5个、休闲农庄187家,连续举办16届梨花节和6届红心猕猴桃采摘节,“三个百亿”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5亿元。

      三是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全链发展,建成全国唯一红心猕猴桃科技创新中心,建成数字农业园区4个,健全县乡村三级网络销售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现代特色农业“3+3”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绵阳市三台县

      麦冬与生猪结合形成种养循环路线

      近年来,三台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紧紧围绕麦冬、生猪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园区”新标杆,赋能农业现代化。

      同时,三台县坚持立足绿色生态、品质优先发展战略,全域推广“猪—沼—药”生态循环模式。在种养循环模式下,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共同发力,构建闭合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