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 15:04:59
仁箫琳 本报记者 赵蝶 文/图
近日,四川阿坝州黑水县晴朗乡沙窝村农牧民群众迎来了道地药材大黄的首次丰收,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喜悦。
眼下正是大黄的采挖时节,记者在沙窝村的大黄种植基地看到,三辆挖掘机正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村民们从刚翻过的土地里将个头硕大、品相良好的成熟大黄拿到一边进行清理装袋,现场一片丰收的繁忙景象。
“我们从2018年开始种植大黄,今年是第四个年头,已进入了丰产期。”沙窝村群众扎西波捡起地上的大黄开心地说,大黄的长势很不错,个头大、产量也高,一亩地能产5000斤左右。
沙窝村地处高半山,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合道地药材大黄的生长。2018年,在对口帮扶单位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的帮扶下,沙窝村村组干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流转150亩土地,开始了第一批大黄药材试种,经过四年的努力,150亩大黄已全部成熟,达到了采摘标准。
为解决大黄药材销路问题,消除大黄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当地党委政府及对口帮扶单位彭州市磁峰镇在常态化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的同时,积极与各大药厂对接,解决丰产后的销路问题,并成功与彭州市协力制药种植部签订了购销合同,今年预计收入可达90余万元。
该村大黄种植基地也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就近就业的机会,一些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一定收益,20多名村民通过常年在基地务工,实现了就业增收。
“家里有老年人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还在读书,没时间出去打工。”沙窝村村民额拉初告诉记者,自己把家里多余的土地流转了出去,一亩有500多块钱的流转费,还能在这里打工,一年下来能挣四五千元。
近年来,该乡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着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种植大户,不断壮大产业基础。现在全乡有合作社35个,种植基地15个,带动群众400多户,产业发展的前景越来越旺,乡村振兴的基础越来越牢,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22-11-09 15:04:59
仁箫琳 本报记者 赵蝶 文/图
近日,四川阿坝州黑水县晴朗乡沙窝村农牧民群众迎来了道地药材大黄的首次丰收,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喜悦。
眼下正是大黄的采挖时节,记者在沙窝村的大黄种植基地看到,三辆挖掘机正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村民们从刚翻过的土地里将个头硕大、品相良好的成熟大黄拿到一边进行清理装袋,现场一片丰收的繁忙景象。
“我们从2018年开始种植大黄,今年是第四个年头,已进入了丰产期。”沙窝村群众扎西波捡起地上的大黄开心地说,大黄的长势很不错,个头大、产量也高,一亩地能产5000斤左右。
沙窝村地处高半山,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合道地药材大黄的生长。2018年,在对口帮扶单位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的帮扶下,沙窝村村组干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流转150亩土地,开始了第一批大黄药材试种,经过四年的努力,150亩大黄已全部成熟,达到了采摘标准。
为解决大黄药材销路问题,消除大黄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当地党委政府及对口帮扶单位彭州市磁峰镇在常态化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的同时,积极与各大药厂对接,解决丰产后的销路问题,并成功与彭州市协力制药种植部签订了购销合同,今年预计收入可达90余万元。
该村大黄种植基地也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就近就业的机会,一些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一定收益,20多名村民通过常年在基地务工,实现了就业增收。
“家里有老年人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还在读书,没时间出去打工。”沙窝村村民额拉初告诉记者,自己把家里多余的土地流转了出去,一亩有500多块钱的流转费,还能在这里打工,一年下来能挣四五千元。
近年来,该乡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着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种植大户,不断壮大产业基础。现在全乡有合作社35个,种植基地15个,带动群众400多户,产业发展的前景越来越旺,乡村振兴的基础越来越牢,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