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乡村美学促进城与乡联动融合 “2022艺术旌阳”活动启幕

    2022-11-11 10:36:15

      甘丽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近日,以 “回归线”为主题,以艺术为纽带,致力于引导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回归家庭、回归自我、回归初心,用艺术调节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2022艺术旌阳”在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开幕。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地的艺术名家和美育专家、干部群众相约大美旌阳,共同感受乡村风光,领略艺术风采,谋划美育大计。

      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将以公路艺术展、乡村艺术与美育高峰论坛、系列美育课堂和艺文活动三大系列呈现,以自然为根、以艺术为媒、以文化为魂,让广大群众沉浸式体验、创作式参与、融入式互动,带来的独特视觉艺术感知和丰富心理情感共鸣,促进城与乡联动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感受艺术的饕殄盛宴。

      公路艺术展

      漫步乡野的艺术情怀

      公路艺术展以点位项目化、项目亮点化、亮点线路化为原则,打造旌阳的艺游线路,为龙高路打造“最美乡村艺术公路”IP。公路艺术展以桂花产业路为主展区,以龙高路为主线,辐射孝感街道、天元街道、孝泉镇,具体包括旌阳公共艺术展、旌阳充气装置艺术展、旌阳摄影艺术展、路上图书馆4个单元。

      旌阳公共艺术展以“点位项目化”和“项目亮点化”为原则,集中整合和盘活旌阳区自开展美育提升行动以来创作的《舞·彩》《蝶恋花》《橘子空间》等14件艺术装置和乡村壁画,通过艺术地图(Art Map)串点成线,把落位于新中镇、东湖街道、孝感街道、天元街道和孝泉镇的艺术品串联起来,集中曝光,场景打造,通过艺术节扩大旌阳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常设的艺游路线。

      旌阳充气装置艺术展主题为“桂树岛”,“桂树”谐音“归属”,桂树岛上《南国梨》《竹梦》《你好阿黄!》等13件气模作品通过在地性的描绘和趣味性的想象,定制独属于旌阳的艺术场域,激活当地文化、挖掘人的个体价值和乡村的资源价值,让群众产生“归属”感。

      旌阳摄影艺术展主题为“回望”,展出的是旌阳邀请的7位青年摄影艺术家以艺术驻留的创作方式,以摄影为媒介、以工作坊为形式与旌阳村民、师生共创的《未来考古》《城市公园》《诗意的岸堤》等40余件摄影艺术品。

      路上图书馆主题为“归途遇诗”,引进以诗歌、阅读为相关元素的展览单元,呼应“路上”“回归”元素开展《归思·方言·诗声—诗歌电话亭》《流动·田园·诗意—诗歌漂流瓶》《路遇·生成·诗丛—诗歌展陈》等5个系列,涵盖诗歌装置、读者互动、方言朗诵等形式的文学推广活动,提升群众游览与参观体验。

      乡村艺术与美育高峰论坛

      共话乡村文化振兴

      本次艺术高峰论坛聚焦艺术乡建这一主题,多位国内高等美术院校教授、业内顶级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乡村文化振兴有效路径,共同探索最前沿的乡村艺术范本,为艺术乡村建设拓宽新思路、探索新想法、提出新举措、凝聚新动能。既为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宝贵平台,更为旌阳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机遇。论坛主题为“艺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乡村艺术与美育发展”。

      乡村艺术与美育高峰论坛分为艺术论坛和美育论坛2个方向,各自包含2场主题发言和2场圆桌对话。其中艺术论坛议题为“赓续中的乡土景观”“城乡价值的互导与重塑”,美育论坛议题为“美育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探索”“新时代美育的新视域与新趋势”。

      系列美育课堂和艺文活动

      铸魂人的全面发展

      系列美育课堂和艺文活动将“区域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横向课题与“1+1+N”旌阳美育特色模式进行延展,把美育课程建设的新方向、新模式在艺术旌阳的活动中进行示范性落地实践展示,在艺术节期间开设“回归旌地—开幕式艺文活动”“追寻旌艺—美育之路工作坊”“共创旌彩—‘1+1+N’旌阳美育实践工作坊”3个系列共计17场艺文活动和美育工作坊。

      系列美育课堂和艺文活动由专业美育团队研发美育课程,采取“双导师+当地教师助教”的创新模式,邀请青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担任艺术导师,邀请青年教育学者、美育名师担任美育导师,邀请旌阳当地美术老师担任课程助教,在授课的过程中提升当地美术老师与该课程的适应力和匹配度,把美育课程建设和美育人才建设结合起来,为旌阳打造一批特色美育课程,培养一批美育人才,实现美育课程建设和美育人才建设的双推进。在17场艺术工作坊结束之后,将从工作坊作品中进行筛选,获奖作品于12月4日在红光艺术馆进行展出。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乡村美学促进城与乡联动融合 “2022艺术旌阳”活动启幕

    2022-11-11 10:36:15

      甘丽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近日,以 “回归线”为主题,以艺术为纽带,致力于引导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回归家庭、回归自我、回归初心,用艺术调节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2022艺术旌阳”在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开幕。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地的艺术名家和美育专家、干部群众相约大美旌阳,共同感受乡村风光,领略艺术风采,谋划美育大计。

      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将以公路艺术展、乡村艺术与美育高峰论坛、系列美育课堂和艺文活动三大系列呈现,以自然为根、以艺术为媒、以文化为魂,让广大群众沉浸式体验、创作式参与、融入式互动,带来的独特视觉艺术感知和丰富心理情感共鸣,促进城与乡联动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感受艺术的饕殄盛宴。

      公路艺术展

      漫步乡野的艺术情怀

      公路艺术展以点位项目化、项目亮点化、亮点线路化为原则,打造旌阳的艺游线路,为龙高路打造“最美乡村艺术公路”IP。公路艺术展以桂花产业路为主展区,以龙高路为主线,辐射孝感街道、天元街道、孝泉镇,具体包括旌阳公共艺术展、旌阳充气装置艺术展、旌阳摄影艺术展、路上图书馆4个单元。

      旌阳公共艺术展以“点位项目化”和“项目亮点化”为原则,集中整合和盘活旌阳区自开展美育提升行动以来创作的《舞·彩》《蝶恋花》《橘子空间》等14件艺术装置和乡村壁画,通过艺术地图(Art Map)串点成线,把落位于新中镇、东湖街道、孝感街道、天元街道和孝泉镇的艺术品串联起来,集中曝光,场景打造,通过艺术节扩大旌阳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常设的艺游路线。

      旌阳充气装置艺术展主题为“桂树岛”,“桂树”谐音“归属”,桂树岛上《南国梨》《竹梦》《你好阿黄!》等13件气模作品通过在地性的描绘和趣味性的想象,定制独属于旌阳的艺术场域,激活当地文化、挖掘人的个体价值和乡村的资源价值,让群众产生“归属”感。

      旌阳摄影艺术展主题为“回望”,展出的是旌阳邀请的7位青年摄影艺术家以艺术驻留的创作方式,以摄影为媒介、以工作坊为形式与旌阳村民、师生共创的《未来考古》《城市公园》《诗意的岸堤》等40余件摄影艺术品。

      路上图书馆主题为“归途遇诗”,引进以诗歌、阅读为相关元素的展览单元,呼应“路上”“回归”元素开展《归思·方言·诗声—诗歌电话亭》《流动·田园·诗意—诗歌漂流瓶》《路遇·生成·诗丛—诗歌展陈》等5个系列,涵盖诗歌装置、读者互动、方言朗诵等形式的文学推广活动,提升群众游览与参观体验。

      乡村艺术与美育高峰论坛

      共话乡村文化振兴

      本次艺术高峰论坛聚焦艺术乡建这一主题,多位国内高等美术院校教授、业内顶级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乡村文化振兴有效路径,共同探索最前沿的乡村艺术范本,为艺术乡村建设拓宽新思路、探索新想法、提出新举措、凝聚新动能。既为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宝贵平台,更为旌阳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机遇。论坛主题为“艺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乡村艺术与美育发展”。

      乡村艺术与美育高峰论坛分为艺术论坛和美育论坛2个方向,各自包含2场主题发言和2场圆桌对话。其中艺术论坛议题为“赓续中的乡土景观”“城乡价值的互导与重塑”,美育论坛议题为“美育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探索”“新时代美育的新视域与新趋势”。

      系列美育课堂和艺文活动

      铸魂人的全面发展

      系列美育课堂和艺文活动将“区域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横向课题与“1+1+N”旌阳美育特色模式进行延展,把美育课程建设的新方向、新模式在艺术旌阳的活动中进行示范性落地实践展示,在艺术节期间开设“回归旌地—开幕式艺文活动”“追寻旌艺—美育之路工作坊”“共创旌彩—‘1+1+N’旌阳美育实践工作坊”3个系列共计17场艺文活动和美育工作坊。

      系列美育课堂和艺文活动由专业美育团队研发美育课程,采取“双导师+当地教师助教”的创新模式,邀请青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担任艺术导师,邀请青年教育学者、美育名师担任美育导师,邀请旌阳当地美术老师担任课程助教,在授课的过程中提升当地美术老师与该课程的适应力和匹配度,把美育课程建设和美育人才建设结合起来,为旌阳打造一批特色美育课程,培养一批美育人才,实现美育课程建设和美育人才建设的双推进。在17场艺术工作坊结束之后,将从工作坊作品中进行筛选,获奖作品于12月4日在红光艺术馆进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