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 12:50:53
4月17日,巴中市通江县烟溪镇苏家坪村,放眼望去,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抽芽吐绿、生机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村民们穿行于茶垄之间,手指在茶树间不停地翻飞,娴熟地采摘着今年的春茶。
忙着采摘的茶农范善映满脸喜色:“罗村公司把大家的茶叶收购完,我家光茶叶一年收入就达2万元左右。”
范善映口中的罗村公司便是四川省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罗村茶业),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
近年来,罗村茶业抢抓乡村振兴、全国革命老区振兴示范区、省内内江对口帮扶、浙江东西协作等机遇,做实基地,做优产品,做响品牌,发展成为通江茶叶产业的主力军,步入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做实基地
利益联结助农增收
“什么名字?”“陈永焕。”“倒进来……1斤9两,一共161块5角。”
在罗村茶业生产车间门口,陈永焕带着自家茶园里采摘的鲜叶就早早排起了长队,前来交售新茶。
陈永焕告诉笔者,罗村茶业以不低于市场平均采购价格进行收购,为大家解决了后顾之忧,让茶农可以放心种茶。他家利用边角地块和闲置土地栽植了五亩茶叶,自初投产以来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罗村茶业副总苏侨告诉笔者,公司采用“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为农户搞好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证了茶农的利益,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共赢的良好局面。
据悉,公司与茶农签订了长期的种植、销售合同,每年为农户无偿发放有机肥料50吨、发放各种茶叶书籍1000余册、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1-2次,聘请茶叶专家在理论和实际的操作中对农户进行技术辅导。同时,公司专列经费用于农户扩大再生产,公司从利润中提取10%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奖励给农户,5%用于专业合作社开支科技服务费。
近年来,公司采用投资自建、收购整合、联合建设的方式建设和扩大了茶叶基地规模。截至目前,公司在铁溪镇、永安镇、烟溪镇等乡镇自建茶叶基地2000亩,订单茶叶基地15000亩,其他合作方式茶叶基地3000亩,带动农户种植1700余户。
扎根沃土
助力乡村振兴
道路围绕产业建,新居围绕产业转。
走进罗村茶叶基地,水泥路延伸进大山深处,小别院坐落在青山间。
铁溪镇罗村四社农户何才平,一家4口,原来挤在两间土坯房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在公司的帮扶下,何才平种植茶叶10多亩,并成为公司的一名中级制茶师。随着收入的增长,何才平新建了三个开间200余平方米的砖瓦房,日子一天天过得红火起来。
目前,公司季节性用工800余人,户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300多元增长到3800多元。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公司不仅是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也是村企共建的示范企业。在“万企帮万村”活动中,公司主动与永安镇火天岗村、毛浴镇草帽村对接,建立帮扶关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等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联系村沟通衔接,调查走访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确定帮扶措施,提出了“一户一策”“一人一户”的对口帮扶责任清单。
结合当地实际,公司制定了“短期抓养殖、长期抓茶叶”的规划。公司给予21户农户免费提供无性系良种茶苗15万株,发展茶园30亩,并安排公司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走产业致富之路。
通过一袋米、一桶油、一床被的温暖行动,缔结同心帮扶的情感纽带;通过一片茶、一户人、一个村的产业脱贫,彰显脱贫攻坚的企业责任。
同时,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历年来,公司对受灾地区、贫困学生多次积极捐款捐物,配合当地政府捐资美化城市环境、修建村道路。
如今,罗村茶业全面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把茶叶基地建设成生态、优质、高效、观光茶园。通过打造园区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产品展示等项目,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型农民,吸纳更多农户参与园区建设和服务,实现农户持续增收。
做优产品
结对帮扶助企发展
低矮的茶树排列整齐,苍翠叠伏,一阵风拂过,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罗村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北有秦岭,南有巴山,高海拔,低纬度,森林覆盖率高,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滋养着罗村茶树生长。
罗村茶又名罗村早,它是从罗村野生茶树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抗寒、抗旱、萌芽早、萌芽整齐、叶肥芽壮的特点。
“始品罗村茶,啜之淡然,似觉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漫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罗村茶以其独特的品质享誉全国。
“采摘的时候不能用指甲去掐这个芽头,一定要用食指和拇指往起来一提,这样提……”每到采茶时节,罗村茶业技术人员都要到茶园指导茶农采茶。
这边茶园里茶香四溢,那边茶厂内机声隆隆。
在罗村茶业加工厂车间内,制茶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赶工制作春茶,摊凉、杀青、理条、揉捻、烘焙、提香等各个制茶工序有序进行,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以前一个小时只能吞吐500斤,现在能达到800斤,整个生产产能提升了60%。”罗村茶业有关负责人陈忠华表示,产能的提升得益于内江帮扶队的帮扶。
2021年来,内江市对口帮扶巴中通江县。经过考察研判,茶叶发展被列为内江帮扶通江的首要项目。在去年2000万元的帮扶资金中,投入到茶产业的就有1000万元。
罗村茶业利用内江帮扶资金,对加工厂进行改造扩能,购置了全自动的茶叶生产线一条。
“现在,每一道工序都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利用智能化设备进行加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确保了产品的质量。”陈忠华表示。
罗村茶业负责人表示,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在转型升级的大势中谋求新的出路,不然只会与时代脱轨。
好的制茶工艺,同样是好茶面市必不可少的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制茶技术,精心制作,独具匠心,使罗村茶具有色绿、香高、味醇、形美的品质特点。
做响品牌
重焕巴茶生机
青山、绿水、云雾,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氧吧,成就了绝佳的宜茶环境,造就了通江县悠久的产茶历史和优越的茶叶品质。
罗村古碑载:秦惠文王伐蜀,遣武略将军景畴,率众入川,开荒拓土,专事茶场垦植。
罗村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
唐宋时期,罗村茶因其品质超群,被列为四川八大名茶之一,一直作为侍奉朝廷的贡品。宋人范镇所著《东斋记事》(卷四)记载:“蜀之产茶凡八处,雅州之蒙顶……利州之罗村。然蒙顶为最佳也……其次罗村,茶色绿而味亦甘美。”
公司不断挖掘罗村茶文化题材,利用茶文化的优势,推行文化赢天下的经营理念。
每年,企业利用罗村茶文化展示中心,加大了对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茶叶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茶文化传播、罗村茶歌传唱、茶艺表演、茶食品开发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提高了对茶叶的认知度和对茶叶的喜爱。
任何产品,都必须有自己树得起的品牌,否则,就只能成为别人的原料提供商,罗村茶业高层深谙这个道理。
罗村茶业确立了打造精品、塑造品牌、拓宽销路的发展路线。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与省茶叶研究所、川农大开展合作,精心研制产品。经刻苦攻关,“罗村茗眉”“罗村红茶”“罗村绿茶”“天岗银芽”“天岗云雾”“天岗绿茶”六大系列十几个品种相继推出,迅速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并屡获殊荣: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第二届西博会金奖;四川省第六届、第七届“峨嵋杯”优质名茶一等奖;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罗村商标被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火天岗商标被认定为巴中市知名商标,罗村牌产品被认定为第九届四川名牌产品。
罗村茶获准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村茶终于重塑品牌,恢复了历史的荣光,香飘大巴山,并远销俄罗斯、日本等30多个国家。
2019年4月,第八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四川十大茶叶企业”评审结果出炉,罗村茶业荣登前十强。公司系列产品先后50余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种殊荣,产品自问世以来,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罗村茶的醇香已飘进千家万户。
开发茶食品,丰富产品种类;修建罗村茶文化展示中心,提升文化内涵;打造火天岗休闲茶园,与旅游联姻;争创“中国驰名商标”,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近年来,罗村茶业有了新的思谋和举动。
十余年时间的摸爬滚打,小茶叶终于做成了大产业,一跃成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面向未来,罗村茶业将按照“产业基地化、基地规模化、规模标准化、标准品牌化、品牌人文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感恩、务实、诚信、创新”的企业理念,秉承“清、敬、和、美”的茶文化精神,以“罗村”品牌为载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构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新画卷。
春暖花开好时节,雨过天晴新出芽。做足“茶文章”,铺就“致富路”,通江“茶经济”跑出“新速度”。
罗春轩 文/图
2022-08-05 12:50:53
4月17日,巴中市通江县烟溪镇苏家坪村,放眼望去,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抽芽吐绿、生机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村民们穿行于茶垄之间,手指在茶树间不停地翻飞,娴熟地采摘着今年的春茶。
忙着采摘的茶农范善映满脸喜色:“罗村公司把大家的茶叶收购完,我家光茶叶一年收入就达2万元左右。”
范善映口中的罗村公司便是四川省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罗村茶业),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
近年来,罗村茶业抢抓乡村振兴、全国革命老区振兴示范区、省内内江对口帮扶、浙江东西协作等机遇,做实基地,做优产品,做响品牌,发展成为通江茶叶产业的主力军,步入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做实基地
利益联结助农增收
“什么名字?”“陈永焕。”“倒进来……1斤9两,一共161块5角。”
在罗村茶业生产车间门口,陈永焕带着自家茶园里采摘的鲜叶就早早排起了长队,前来交售新茶。
陈永焕告诉笔者,罗村茶业以不低于市场平均采购价格进行收购,为大家解决了后顾之忧,让茶农可以放心种茶。他家利用边角地块和闲置土地栽植了五亩茶叶,自初投产以来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罗村茶业副总苏侨告诉笔者,公司采用“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为农户搞好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证了茶农的利益,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共赢的良好局面。
据悉,公司与茶农签订了长期的种植、销售合同,每年为农户无偿发放有机肥料50吨、发放各种茶叶书籍1000余册、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1-2次,聘请茶叶专家在理论和实际的操作中对农户进行技术辅导。同时,公司专列经费用于农户扩大再生产,公司从利润中提取10%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奖励给农户,5%用于专业合作社开支科技服务费。
近年来,公司采用投资自建、收购整合、联合建设的方式建设和扩大了茶叶基地规模。截至目前,公司在铁溪镇、永安镇、烟溪镇等乡镇自建茶叶基地2000亩,订单茶叶基地15000亩,其他合作方式茶叶基地3000亩,带动农户种植1700余户。
扎根沃土
助力乡村振兴
道路围绕产业建,新居围绕产业转。
走进罗村茶叶基地,水泥路延伸进大山深处,小别院坐落在青山间。
铁溪镇罗村四社农户何才平,一家4口,原来挤在两间土坯房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在公司的帮扶下,何才平种植茶叶10多亩,并成为公司的一名中级制茶师。随着收入的增长,何才平新建了三个开间200余平方米的砖瓦房,日子一天天过得红火起来。
目前,公司季节性用工800余人,户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300多元增长到3800多元。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公司不仅是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也是村企共建的示范企业。在“万企帮万村”活动中,公司主动与永安镇火天岗村、毛浴镇草帽村对接,建立帮扶关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等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联系村沟通衔接,调查走访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确定帮扶措施,提出了“一户一策”“一人一户”的对口帮扶责任清单。
结合当地实际,公司制定了“短期抓养殖、长期抓茶叶”的规划。公司给予21户农户免费提供无性系良种茶苗15万株,发展茶园30亩,并安排公司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走产业致富之路。
通过一袋米、一桶油、一床被的温暖行动,缔结同心帮扶的情感纽带;通过一片茶、一户人、一个村的产业脱贫,彰显脱贫攻坚的企业责任。
同时,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历年来,公司对受灾地区、贫困学生多次积极捐款捐物,配合当地政府捐资美化城市环境、修建村道路。
如今,罗村茶业全面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把茶叶基地建设成生态、优质、高效、观光茶园。通过打造园区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产品展示等项目,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型农民,吸纳更多农户参与园区建设和服务,实现农户持续增收。
做优产品
结对帮扶助企发展
低矮的茶树排列整齐,苍翠叠伏,一阵风拂过,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罗村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北有秦岭,南有巴山,高海拔,低纬度,森林覆盖率高,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滋养着罗村茶树生长。
罗村茶又名罗村早,它是从罗村野生茶树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抗寒、抗旱、萌芽早、萌芽整齐、叶肥芽壮的特点。
“始品罗村茶,啜之淡然,似觉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漫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罗村茶以其独特的品质享誉全国。
“采摘的时候不能用指甲去掐这个芽头,一定要用食指和拇指往起来一提,这样提……”每到采茶时节,罗村茶业技术人员都要到茶园指导茶农采茶。
这边茶园里茶香四溢,那边茶厂内机声隆隆。
在罗村茶业加工厂车间内,制茶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赶工制作春茶,摊凉、杀青、理条、揉捻、烘焙、提香等各个制茶工序有序进行,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以前一个小时只能吞吐500斤,现在能达到800斤,整个生产产能提升了60%。”罗村茶业有关负责人陈忠华表示,产能的提升得益于内江帮扶队的帮扶。
2021年来,内江市对口帮扶巴中通江县。经过考察研判,茶叶发展被列为内江帮扶通江的首要项目。在去年2000万元的帮扶资金中,投入到茶产业的就有1000万元。
罗村茶业利用内江帮扶资金,对加工厂进行改造扩能,购置了全自动的茶叶生产线一条。
“现在,每一道工序都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利用智能化设备进行加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确保了产品的质量。”陈忠华表示。
罗村茶业负责人表示,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在转型升级的大势中谋求新的出路,不然只会与时代脱轨。
好的制茶工艺,同样是好茶面市必不可少的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制茶技术,精心制作,独具匠心,使罗村茶具有色绿、香高、味醇、形美的品质特点。
做响品牌
重焕巴茶生机
青山、绿水、云雾,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氧吧,成就了绝佳的宜茶环境,造就了通江县悠久的产茶历史和优越的茶叶品质。
罗村古碑载:秦惠文王伐蜀,遣武略将军景畴,率众入川,开荒拓土,专事茶场垦植。
罗村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
唐宋时期,罗村茶因其品质超群,被列为四川八大名茶之一,一直作为侍奉朝廷的贡品。宋人范镇所著《东斋记事》(卷四)记载:“蜀之产茶凡八处,雅州之蒙顶……利州之罗村。然蒙顶为最佳也……其次罗村,茶色绿而味亦甘美。”
公司不断挖掘罗村茶文化题材,利用茶文化的优势,推行文化赢天下的经营理念。
每年,企业利用罗村茶文化展示中心,加大了对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茶叶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茶文化传播、罗村茶歌传唱、茶艺表演、茶食品开发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提高了对茶叶的认知度和对茶叶的喜爱。
任何产品,都必须有自己树得起的品牌,否则,就只能成为别人的原料提供商,罗村茶业高层深谙这个道理。
罗村茶业确立了打造精品、塑造品牌、拓宽销路的发展路线。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与省茶叶研究所、川农大开展合作,精心研制产品。经刻苦攻关,“罗村茗眉”“罗村红茶”“罗村绿茶”“天岗银芽”“天岗云雾”“天岗绿茶”六大系列十几个品种相继推出,迅速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并屡获殊荣: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第二届西博会金奖;四川省第六届、第七届“峨嵋杯”优质名茶一等奖;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罗村商标被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火天岗商标被认定为巴中市知名商标,罗村牌产品被认定为第九届四川名牌产品。
罗村茶获准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村茶终于重塑品牌,恢复了历史的荣光,香飘大巴山,并远销俄罗斯、日本等30多个国家。
2019年4月,第八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四川十大茶叶企业”评审结果出炉,罗村茶业荣登前十强。公司系列产品先后50余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种殊荣,产品自问世以来,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罗村茶的醇香已飘进千家万户。
开发茶食品,丰富产品种类;修建罗村茶文化展示中心,提升文化内涵;打造火天岗休闲茶园,与旅游联姻;争创“中国驰名商标”,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近年来,罗村茶业有了新的思谋和举动。
十余年时间的摸爬滚打,小茶叶终于做成了大产业,一跃成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面向未来,罗村茶业将按照“产业基地化、基地规模化、规模标准化、标准品牌化、品牌人文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感恩、务实、诚信、创新”的企业理念,秉承“清、敬、和、美”的茶文化精神,以“罗村”品牌为载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构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新画卷。
春暖花开好时节,雨过天晴新出芽。做足“茶文章”,铺就“致富路”,通江“茶经济”跑出“新速度”。
罗春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