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组织激活力 真抓实干为利民 ——资中县鱼溪镇利民小学工作侧记
2018-06-01 11:24:39
资中县鱼溪镇利民小学是经县教育局批准的一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创建于1995年,占地5346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54名,其中正式党员8名;有学生1044人,其中留守儿童900余名,寄宿学生264人,残疾生10人,孤儿4人,少数民族学生21人,同时还有来自云南、重庆、新疆、贵州、吉林等外省、市到该校就读的留守学生21人。学校党支部以“打造一流名校”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为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突出“三大重点” 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完善制度,力促运行规范。坚持做好党员目标管理、党员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议事和党费收缴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狠抓思想政治学习,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建立了党员学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积分管理制,定期更新党务公开栏。二是强责任,力促晋位升级。开展“五亮五比五创”(亮身份,比素质,创一流学校;亮职责,比干劲,创一流队伍;亮承诺,比奉献,创一流服务;亮点评,比创新,创一流业绩;亮评议,比作风,创一流形象),不断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同时通过采取“支部+党员”“年级组+年级教师”“教研组+学科教师”三重管理模式,采用全校大会、公开栏等方式进行承诺,确保了每项措施岗位明确、责任到人。三是重对接,力促群团共建。推进民主治校,支部经常性组织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召开联席会,共同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及青年教师靠拢党组织,三年来共发展党员3名,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三大抓手” 激发队伍活力
一是抓学习,确保思想提升。把强化功能、突出主题、丰富特色、保证质量作为“三会一课”主要环节在“三会一课”上采用“党员点题”“角式互换”“轮流主持”等形式,让党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增强对学习的吸引力;还通过标语、校园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媒介,浓厚党建氛围,使广大党员、教职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开展“周学40分钟,月读一本书,年长一技能”活动,把每周二定为集中学习日;还坚持依法治校,建全规章制度,行政管理人员要讲原则、讲奉献、讲合作,要正确处理“以人为本”和“执行规章”的关系,增强科学决策和引领发展的能力,带领全校教工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而开拓创新。二是抓典型,确保示范引领。开展“三访”活动,引导党员深入学生、深入教师、深入家长,通过座谈形式倾听民生,答疑解惑,建立“互动式”交流模式;设立5个“党员示范岗”、3个“党员责任区”;做好“我是党员我亮身份”活动,每名党员在校期间亮牌上岗、年初和年终全校大会亮相承诺、年终测评大会亮分评诺,掀起党员之间比学赶帮超热潮;在整修围墙时,为了节约开支,党员教师带头铲河沙、搬砖;因住宿条件紧缺,几名教师挤在一间寝室里也毫无怨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三是抓能力,确保素质提高。推进“服务亮化工程”,通过制定实施服务标准,使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过程规范化、服务成效满意化;围绕教学特点,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今年组织教研组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优秀教师公开课20余次,“以优带面”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技能全面提升;大力实施把教学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骨干、把教学骨干培养成学校领导干部的“三培养”工程,全面开展党员与普通教师“1+N”传帮带活动,签订帮带协议,制定帮带措施,带动帮扶对象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方面共同提升,学校先后有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得国家一等奖、二等奖。
实施“三大工程” 凸显利民宗旨
党支部针对全校近85%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的实际,着力实施“三大工程”,着力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让上级党组织满意。一是实施“英才培养”工程。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投入10多万元新建卫生厕所、“图书阅览室”等;开办国学教育特色课,组织学生学习孔孟之道,组织学生看望敬老院老人,让他们懂孝道、懂礼貌;成立20余个兴趣小组,今年以来共举办文体竞赛7次、学习竞赛8次、劳动竞赛5次,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自信心。二是实施“心理健康”工程。设立了“利民专线”“校长信箱”“留守儿童之家”,搭建起了“家校互动”平台,对师生、群众的合理诉求做出快速反应;针对学生不良行为,学校党组织对症下药,设立“亲情聊天室”“心理咨询室”,已累计对300余名学生进行了耐心的心理辅导,使他们懂得了感恩、自尊、自立、自强。三是实施“爱心帮扶”工程。扎实推进学生“关爱工程”,做好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家庭学生和外来务工家庭学生的帮扶,建立学困生、德困生、贫困生、残疾生档案,结成师生帮扶对子300余对;在开展“践行十爱 德耀甜城”主题活动中,激励和引导党员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从身边小事做起,真切关爱关注每一个学生,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残疾生、孤儿、贫困生、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少数民族学生,把平民教育与党组织的关爱行动结合在一起。
利民小学党支部始终不忘“利民”的办学初衷,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利民小学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省关爱留守儿童“优秀阵地”“全国民办先进学校”“中国民办教育奉献社会优秀学校”;2017年6月,学校党支部在参与两新组织建设活动中,党建工作突出被评为优秀,荣获奖励;2017年10月,学校被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四川省青少年健康关爱示范学校”。
刘国林
增强组织激活力 真抓实干为利民 ——资中县鱼溪镇利民小学工作侧记
2018-06-01 11:24:39
资中县鱼溪镇利民小学是经县教育局批准的一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创建于1995年,占地5346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54名,其中正式党员8名;有学生1044人,其中留守儿童900余名,寄宿学生264人,残疾生10人,孤儿4人,少数民族学生21人,同时还有来自云南、重庆、新疆、贵州、吉林等外省、市到该校就读的留守学生21人。学校党支部以“打造一流名校”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为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突出“三大重点” 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完善制度,力促运行规范。坚持做好党员目标管理、党员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议事和党费收缴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狠抓思想政治学习,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建立了党员学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积分管理制,定期更新党务公开栏。二是强责任,力促晋位升级。开展“五亮五比五创”(亮身份,比素质,创一流学校;亮职责,比干劲,创一流队伍;亮承诺,比奉献,创一流服务;亮点评,比创新,创一流业绩;亮评议,比作风,创一流形象),不断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同时通过采取“支部+党员”“年级组+年级教师”“教研组+学科教师”三重管理模式,采用全校大会、公开栏等方式进行承诺,确保了每项措施岗位明确、责任到人。三是重对接,力促群团共建。推进民主治校,支部经常性组织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召开联席会,共同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及青年教师靠拢党组织,三年来共发展党员3名,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三大抓手” 激发队伍活力
一是抓学习,确保思想提升。把强化功能、突出主题、丰富特色、保证质量作为“三会一课”主要环节在“三会一课”上采用“党员点题”“角式互换”“轮流主持”等形式,让党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增强对学习的吸引力;还通过标语、校园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媒介,浓厚党建氛围,使广大党员、教职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开展“周学40分钟,月读一本书,年长一技能”活动,把每周二定为集中学习日;还坚持依法治校,建全规章制度,行政管理人员要讲原则、讲奉献、讲合作,要正确处理“以人为本”和“执行规章”的关系,增强科学决策和引领发展的能力,带领全校教工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而开拓创新。二是抓典型,确保示范引领。开展“三访”活动,引导党员深入学生、深入教师、深入家长,通过座谈形式倾听民生,答疑解惑,建立“互动式”交流模式;设立5个“党员示范岗”、3个“党员责任区”;做好“我是党员我亮身份”活动,每名党员在校期间亮牌上岗、年初和年终全校大会亮相承诺、年终测评大会亮分评诺,掀起党员之间比学赶帮超热潮;在整修围墙时,为了节约开支,党员教师带头铲河沙、搬砖;因住宿条件紧缺,几名教师挤在一间寝室里也毫无怨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三是抓能力,确保素质提高。推进“服务亮化工程”,通过制定实施服务标准,使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过程规范化、服务成效满意化;围绕教学特点,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今年组织教研组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优秀教师公开课20余次,“以优带面”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技能全面提升;大力实施把教学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骨干、把教学骨干培养成学校领导干部的“三培养”工程,全面开展党员与普通教师“1+N”传帮带活动,签订帮带协议,制定帮带措施,带动帮扶对象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方面共同提升,学校先后有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得国家一等奖、二等奖。
实施“三大工程” 凸显利民宗旨
党支部针对全校近85%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的实际,着力实施“三大工程”,着力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让上级党组织满意。一是实施“英才培养”工程。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投入10多万元新建卫生厕所、“图书阅览室”等;开办国学教育特色课,组织学生学习孔孟之道,组织学生看望敬老院老人,让他们懂孝道、懂礼貌;成立20余个兴趣小组,今年以来共举办文体竞赛7次、学习竞赛8次、劳动竞赛5次,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自信心。二是实施“心理健康”工程。设立了“利民专线”“校长信箱”“留守儿童之家”,搭建起了“家校互动”平台,对师生、群众的合理诉求做出快速反应;针对学生不良行为,学校党组织对症下药,设立“亲情聊天室”“心理咨询室”,已累计对300余名学生进行了耐心的心理辅导,使他们懂得了感恩、自尊、自立、自强。三是实施“爱心帮扶”工程。扎实推进学生“关爱工程”,做好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家庭学生和外来务工家庭学生的帮扶,建立学困生、德困生、贫困生、残疾生档案,结成师生帮扶对子300余对;在开展“践行十爱 德耀甜城”主题活动中,激励和引导党员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从身边小事做起,真切关爱关注每一个学生,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残疾生、孤儿、贫困生、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少数民族学生,把平民教育与党组织的关爱行动结合在一起。
利民小学党支部始终不忘“利民”的办学初衷,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利民小学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省关爱留守儿童“优秀阵地”“全国民办先进学校”“中国民办教育奉献社会优秀学校”;2017年6月,学校党支部在参与两新组织建设活动中,党建工作突出被评为优秀,荣获奖励;2017年10月,学校被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四川省青少年健康关爱示范学校”。
刘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