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世界枇杷源 甜蜜在石棉 四川石棉5万余亩枇杷成熟上市

    2020-05-19 14:38:29


    本报记者 赵蝶 文/图

      作为“开春第一果”,枇杷“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不仅是一种水果、一道风景,还是一味了不起的中药,自古深受人们喜爱。

      近日,记者走进石棉果园,深入农户,亲身体验石棉枇杷脱贫攻坚帮扶的丰硕成果,了解石棉枇杷的前世今生。

      上午九点过,记者来到迎政乡三合村,果农们正将刚刚采摘下来的“大五星“枇杷进行修剪、分选、装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闻讯前来驻村收购,来来往往的车辆,带来畅销的市场。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忙碌其间做指导……阳光下,一框框黄澄澄的枇杷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果农们喜笑颜开,好一派热闹繁忙的丰收景象。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由于今年气候干旱导致枇杷普遍减产,但欣慰的是,石棉枇杷依然销路畅通,且收购价格依然高于其他地区。“石棉阳光充足,独特的地理、气候非常适合枇杷生长,枇杷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4.6%以上,糖份甜度达到12.8%,尝一口就让人香甜到心里!”现场客商和消费者们纷纷为石棉枇杷点赞。

      为什么石棉枇杷如此受青睐呢?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罗华用六个字一语道破:环境,品种,技术。

      石棉县位于大渡河中游干热河谷地带,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和优质枇杷生产的最适宜区。枇杷在石棉比在别的地方更能受到大自然的关爱和呵护。石棉枇杷生产上几乎只用一个品种——“大五星”。“大五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栽培最广、公认的综合表现最优的枇杷良种之一,多次荣获省优和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等奖项。目前,石棉已有迎政、安顺、新民、王岗坪等11个乡镇种植枇杷。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枇杷种植规模达到5万亩,其中已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亩、绿色食品(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5170亩,果园标准化程度属全省之首,并建成万亩亿元示范区。2020年预测产量2.05万吨,产值达3亿元以上。

      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迎政乡2000余户村民家家都种植了枇杷,全乡枇杷面积都纳入了全县的枇杷示范片,所产出的枇杷远销云南、西昌、成都、南充、贵州、重庆等10余个省市,受到国内外枇杷专家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迎政乡党委副书记李纪介绍:“由于枇杷易受气候影响,会导致产量和质量受损,我们组建了枇杷深加工厂,彻底解决果农的后顾之忧。既拓宽了广大果农销售渠道,又提升了枇杷产业附加值。为了更好地助农增收,我们的眼睛也不只是盯着枇杷,还要发展农旅和庭院经济等。”

      五月枇杷满树香,一村山水半村黄。如今,枇杷果已成为“黄金果”,枇杷树也真正变成了石棉群众的“摇钱树”。仅迎政乡预计今年产量将达2000吨,产值2500万元以上,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至5000元。

      记者走进迎政乡新民村,这里位于海拔1200—1500米之间,青山秀水、空气清新,一望无际的天高云淡之下,漫山遍野中,满树的枇杷果都用纸袋包裹着,缀满在翠绿的叶子间,山风吹拂,像无数精灵翩翩起舞,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顺手摘下一颗,剥开黄澄澄的外衣,露出娇艳欲滴的果肉。轻咬一口,顿时满口喷汁,溢满心间,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据悉,该村借力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中国优质晚熟枇杷、中华名果等“迎政枇杷”金字招牌,全面实施1000亩优质晚熟枇杷基地精细管理、提质增效,切实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取得显著实效。通过举办垂钓、枇杷采摘季等农旅活动,去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带动了本村农产品销售,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7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发展不返贫,2019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08万元。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世界枇杷源 甜蜜在石棉 四川石棉5万余亩枇杷成熟上市

    2020-05-19 14:38:29


    本报记者 赵蝶 文/图

      作为“开春第一果”,枇杷“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不仅是一种水果、一道风景,还是一味了不起的中药,自古深受人们喜爱。

      近日,记者走进石棉果园,深入农户,亲身体验石棉枇杷脱贫攻坚帮扶的丰硕成果,了解石棉枇杷的前世今生。

      上午九点过,记者来到迎政乡三合村,果农们正将刚刚采摘下来的“大五星“枇杷进行修剪、分选、装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闻讯前来驻村收购,来来往往的车辆,带来畅销的市场。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忙碌其间做指导……阳光下,一框框黄澄澄的枇杷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果农们喜笑颜开,好一派热闹繁忙的丰收景象。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由于今年气候干旱导致枇杷普遍减产,但欣慰的是,石棉枇杷依然销路畅通,且收购价格依然高于其他地区。“石棉阳光充足,独特的地理、气候非常适合枇杷生长,枇杷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4.6%以上,糖份甜度达到12.8%,尝一口就让人香甜到心里!”现场客商和消费者们纷纷为石棉枇杷点赞。

      为什么石棉枇杷如此受青睐呢?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罗华用六个字一语道破:环境,品种,技术。

      石棉县位于大渡河中游干热河谷地带,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和优质枇杷生产的最适宜区。枇杷在石棉比在别的地方更能受到大自然的关爱和呵护。石棉枇杷生产上几乎只用一个品种——“大五星”。“大五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栽培最广、公认的综合表现最优的枇杷良种之一,多次荣获省优和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等奖项。目前,石棉已有迎政、安顺、新民、王岗坪等11个乡镇种植枇杷。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枇杷种植规模达到5万亩,其中已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亩、绿色食品(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5170亩,果园标准化程度属全省之首,并建成万亩亿元示范区。2020年预测产量2.05万吨,产值达3亿元以上。

      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迎政乡2000余户村民家家都种植了枇杷,全乡枇杷面积都纳入了全县的枇杷示范片,所产出的枇杷远销云南、西昌、成都、南充、贵州、重庆等10余个省市,受到国内外枇杷专家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迎政乡党委副书记李纪介绍:“由于枇杷易受气候影响,会导致产量和质量受损,我们组建了枇杷深加工厂,彻底解决果农的后顾之忧。既拓宽了广大果农销售渠道,又提升了枇杷产业附加值。为了更好地助农增收,我们的眼睛也不只是盯着枇杷,还要发展农旅和庭院经济等。”

      五月枇杷满树香,一村山水半村黄。如今,枇杷果已成为“黄金果”,枇杷树也真正变成了石棉群众的“摇钱树”。仅迎政乡预计今年产量将达2000吨,产值2500万元以上,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至5000元。

      记者走进迎政乡新民村,这里位于海拔1200—1500米之间,青山秀水、空气清新,一望无际的天高云淡之下,漫山遍野中,满树的枇杷果都用纸袋包裹着,缀满在翠绿的叶子间,山风吹拂,像无数精灵翩翩起舞,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顺手摘下一颗,剥开黄澄澄的外衣,露出娇艳欲滴的果肉。轻咬一口,顿时满口喷汁,溢满心间,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据悉,该村借力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中国优质晚熟枇杷、中华名果等“迎政枇杷”金字招牌,全面实施1000亩优质晚熟枇杷基地精细管理、提质增效,切实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取得显著实效。通过举办垂钓、枇杷采摘季等农旅活动,去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带动了本村农产品销售,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7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发展不返贫,2019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0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