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北川:牵住“牛鼻子” 摘掉“穷帽子”

    2020-06-05 09:57:39

    黄丽 赵丹阳 本报记者 王金虎

      “哞哞哞……”在北川县陈家坝镇大竹村肉牛养殖场,一头头肉牛正陆续地被装上车, 在称重后,运往省外销售。

      四川北川县陈家坝镇卓悦瑞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母广元兴致勃勃地说:“肉牛养殖一般在一年左右就可以出栏,一头牛除去成本4000多元,平均要赚5000多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今天是贵州的老板到我们牛场来买牛,一共卖了17头牛,每头牛15000元左右,马上装车发到贵州那边去。”

      2018年,通过浙江柯城——四川北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陈家坝镇通宝村母广元建起了养殖场,发展到现在,已有300多头肉牛,价值400多万元。同时,当地通过贫困户和村集体保底分红的运营模式,建立养殖场与老百姓紧密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变“输血”为“造血”,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母广元告诉记者:“养殖场建起后,带动了周边20多户老百姓在里面务工,一年经济收入做的时间长的2万多块钱,在牛场里长期务工的,一年夫妻要挣6万多块钱。”

      “包吃包住,2500元一个月,平时在养殖场她的工作就是扫水、铲料、喂牛,就近务工,不仅挣了钱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家里。离家近又不累,还是可以。”今年58岁的黎山村吴家芳说道。

      陈家坝镇副镇长杨晓艳介绍道:“2018年,我们通过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肉牛养殖项目,全镇新建了11个肉牛养殖场,现有存栏2000多头。通过这个项目建设,我们每年肉牛出栏可以增加300多头,产值增加700多万,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带动周边老百姓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以肉牛养殖为基础,陈家坝镇还创新提出“水果+”高山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把水果种植与畜禽养殖,中药材、蔬菜、牧草种植有机结合,将北川山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还把油菜秆、玉米等秸秆通过养殖场回收进行饲料化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给群众增加了收入。

      针对下一步规划,杨晓艳表示,将坚持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纽带,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进一步推动畜禽食品加工、有机肥生产等配套产业发展,将养殖园区的粪污进行综合利用,实施种养循环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三农
  • /

    北川:牵住“牛鼻子” 摘掉“穷帽子”

    2020-06-05 09:57:39

    黄丽 赵丹阳 本报记者 王金虎

      “哞哞哞……”在北川县陈家坝镇大竹村肉牛养殖场,一头头肉牛正陆续地被装上车, 在称重后,运往省外销售。

      四川北川县陈家坝镇卓悦瑞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母广元兴致勃勃地说:“肉牛养殖一般在一年左右就可以出栏,一头牛除去成本4000多元,平均要赚5000多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今天是贵州的老板到我们牛场来买牛,一共卖了17头牛,每头牛15000元左右,马上装车发到贵州那边去。”

      2018年,通过浙江柯城——四川北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陈家坝镇通宝村母广元建起了养殖场,发展到现在,已有300多头肉牛,价值400多万元。同时,当地通过贫困户和村集体保底分红的运营模式,建立养殖场与老百姓紧密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变“输血”为“造血”,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母广元告诉记者:“养殖场建起后,带动了周边20多户老百姓在里面务工,一年经济收入做的时间长的2万多块钱,在牛场里长期务工的,一年夫妻要挣6万多块钱。”

      “包吃包住,2500元一个月,平时在养殖场她的工作就是扫水、铲料、喂牛,就近务工,不仅挣了钱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家里。离家近又不累,还是可以。”今年58岁的黎山村吴家芳说道。

      陈家坝镇副镇长杨晓艳介绍道:“2018年,我们通过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肉牛养殖项目,全镇新建了11个肉牛养殖场,现有存栏2000多头。通过这个项目建设,我们每年肉牛出栏可以增加300多头,产值增加700多万,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带动周边老百姓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以肉牛养殖为基础,陈家坝镇还创新提出“水果+”高山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把水果种植与畜禽养殖,中药材、蔬菜、牧草种植有机结合,将北川山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还把油菜秆、玉米等秸秆通过养殖场回收进行饲料化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给群众增加了收入。

      针对下一步规划,杨晓艳表示,将坚持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纽带,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进一步推动畜禽食品加工、有机肥生产等配套产业发展,将养殖园区的粪污进行综合利用,实施种养循环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