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新增47801 累计221195! 成都高新区前三季度“保市场主体”成绩单来了!

    2020-11-04 21:22:50


    市场主体是衡量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保市场主体”在“六保”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维护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提升经济长期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全力营造国际通行、便捷高效、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增量逆势上扬,成绩喜人。


      集成推出一揽子惠企政策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冲击,市场主体经营、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面对严峻形势,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应对,不断强化“放管服”改革力度,集成推出多项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满产。

      在市场准入方面,成功打造企业开办“零成本”“六小时”“跑一次”的金字招牌。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依托自主搭建的“企业智慧登记系统”和四川省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变更和注销登记“一网通办”。创新推出企业印章免费刻制系统,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一套印章,在全市率先破解印章信息只能到刻章公司现场采集、群众需多头跑路这一难题。深化“政银”合作,建立“银行帮办联络员”制度,将银行开户纳入企业开办环节,试行减免银行开户费、账户管理费、网银年费等费用。将企业开办申请材料精简至5件以内,时间压减至6小时,业务整合到“企业一站式服务专区”,实现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等业务“一表申请”“一窗发放”,申请人无需往返不同业务部门和窗口,服务专区依据申请人申请,提供“营业执照+印章”“营业执照+印章+税控盘+发票”等套餐式服务,并以“创业服务包”形式发放或免费寄送。

      在政策扶持方面,集成推出《成都高新区有效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优化中小微企业服务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政策“组合拳”配合“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既帮助企业快速复工满产,也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冲疫情影响,企业和居民创业创新热情得到有效释放,创业创新态势蓬勃,新兴动能快速成长。

      市场主体增量逆市上扬

      日前,笔者从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1—9月,成都高新区新增各类型市场主体47801户,累计达22.12万户,同比增长27.94%,注册资本2086.37亿元,同比增长25.16%;新增企业23824户,同比增长1.56%,注册资本2072.11亿元,同比增长25.08%;个体工商户23959户,同比增长72.44%,资金总额13.51亿元,同比增长35.37%,企业和居民创业创新热情得到有效释放,市场主体增量逆势上扬。

      从月度分布看,新冠肺炎疫情最紧急的1—5月,全区新增企业及注册资本,总体呈逐步递增。仅4月就新增企业3206户,超过2019年月均新增企业数量500多户;5月新增企业及注册资本实现双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2.63%、10.81%。9月新增企业户数最多,达到了3986户。

      从企业类型看,内资企业在户数和注册资本上均实现增长,新增23616户,注册资本1899.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9%、17.11%;外商投资企业新增企业户数208户,注册资本172.37亿元,同比增长398.9%。

      从重大项目落地看,今年,百亿级项目落地达10个,创下成都高新区成立32年以来项目招引最亮眼的“成绩单”。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成绩单”里,绝对比例是国内头部企业的聚集,实现了在“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小微主体满血复活

      小商家、个体工商户,是城市的“晴雨表”,稳住小微和小店,对稳就业、保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今年1—9月,成都高新区新增个体工商户23959户,占新增市场主体总量的50.12%,同比增长72.44%,资金总额13.51亿元,同比增长35.37%。

      面对不断增长、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成都高新区还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智慧监管”:今年8月,“医疗器械智慧监管云平台”正式上线,实现部分窗口职能办事项目平移线上,从10月开始,将覆盖高新区8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同时,“智慧食安”APP(客户端)也于近期上线,覆盖全区62所学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一体化监管。

      何文 文/图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新增47801 累计221195! 成都高新区前三季度“保市场主体”成绩单来了!

    2020-11-04 21:22:50


    市场主体是衡量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保市场主体”在“六保”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维护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提升经济长期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全力营造国际通行、便捷高效、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增量逆势上扬,成绩喜人。


      集成推出一揽子惠企政策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冲击,市场主体经营、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面对严峻形势,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应对,不断强化“放管服”改革力度,集成推出多项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满产。

      在市场准入方面,成功打造企业开办“零成本”“六小时”“跑一次”的金字招牌。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依托自主搭建的“企业智慧登记系统”和四川省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变更和注销登记“一网通办”。创新推出企业印章免费刻制系统,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一套印章,在全市率先破解印章信息只能到刻章公司现场采集、群众需多头跑路这一难题。深化“政银”合作,建立“银行帮办联络员”制度,将银行开户纳入企业开办环节,试行减免银行开户费、账户管理费、网银年费等费用。将企业开办申请材料精简至5件以内,时间压减至6小时,业务整合到“企业一站式服务专区”,实现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等业务“一表申请”“一窗发放”,申请人无需往返不同业务部门和窗口,服务专区依据申请人申请,提供“营业执照+印章”“营业执照+印章+税控盘+发票”等套餐式服务,并以“创业服务包”形式发放或免费寄送。

      在政策扶持方面,集成推出《成都高新区有效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优化中小微企业服务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政策“组合拳”配合“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既帮助企业快速复工满产,也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冲疫情影响,企业和居民创业创新热情得到有效释放,创业创新态势蓬勃,新兴动能快速成长。

      市场主体增量逆市上扬

      日前,笔者从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1—9月,成都高新区新增各类型市场主体47801户,累计达22.12万户,同比增长27.94%,注册资本2086.37亿元,同比增长25.16%;新增企业23824户,同比增长1.56%,注册资本2072.11亿元,同比增长25.08%;个体工商户23959户,同比增长72.44%,资金总额13.51亿元,同比增长35.37%,企业和居民创业创新热情得到有效释放,市场主体增量逆势上扬。

      从月度分布看,新冠肺炎疫情最紧急的1—5月,全区新增企业及注册资本,总体呈逐步递增。仅4月就新增企业3206户,超过2019年月均新增企业数量500多户;5月新增企业及注册资本实现双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2.63%、10.81%。9月新增企业户数最多,达到了3986户。

      从企业类型看,内资企业在户数和注册资本上均实现增长,新增23616户,注册资本1899.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9%、17.11%;外商投资企业新增企业户数208户,注册资本172.37亿元,同比增长398.9%。

      从重大项目落地看,今年,百亿级项目落地达10个,创下成都高新区成立32年以来项目招引最亮眼的“成绩单”。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成绩单”里,绝对比例是国内头部企业的聚集,实现了在“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小微主体满血复活

      小商家、个体工商户,是城市的“晴雨表”,稳住小微和小店,对稳就业、保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今年1—9月,成都高新区新增个体工商户23959户,占新增市场主体总量的50.12%,同比增长72.44%,资金总额13.51亿元,同比增长35.37%。

      面对不断增长、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成都高新区还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智慧监管”:今年8月,“医疗器械智慧监管云平台”正式上线,实现部分窗口职能办事项目平移线上,从10月开始,将覆盖高新区8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同时,“智慧食安”APP(客户端)也于近期上线,覆盖全区62所学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一体化监管。

      何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