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 10:35:51
本报讯(记者 李鹏飞)前不久,历时20多天的“双十一”大促落下帷幕,据有关数据显示,从家用医疗器械、中医药和滋补食疗,到体检、居家送检等,多个健康品类受到消费者热捧。11月21日,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双十一”,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成为了健康消费的主力,健康消费越来越趋向专业化。
年轻群体成健康消费主力
“‘双十一’开始前,我就一直关注这个品牌的面膜,本打算平买的,比较了下还是在‘双十一’期间买更实惠。”28岁的成都市民黎女士在今年“双十一”期间,成功下单了自己心怡的面膜。
“真可惜,手慢了一下就没有抢到‘秒杀价’。”11月11日凌晨,35岁的德阳白领唐先生的购物车里早早加入了黑芝麻、钙片、维生素等各式各样的保健产品,“平时上班压力比较大,还经常熬夜,打算趁着‘双十一’优惠,多囤点儿货,对自己好一点”。
记者注意到,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深入下,自我健康管理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以往“双十一”爱追逐时尚潮流的年轻人,如今,健康管理已然成为其生活的日常。
据今年京东“双十一”“战报”显示,以年轻人为健康消费的主力军,带动了健康消费的兴起。开场4小时内,适用于26岁以下的HPV9价疫苗预约服务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在运动健康、营养补充、形象管理、睡眠改善等健康消费中,90后用户占比均过半。
据悉,今年14家知名中医药馆首次参加天猫“双十一”,为消费者带来上千种中药饮片和上百张中医名方。天猫医药健康发布的《“双十一”家庭健康储备洞察报告》中显示:中医药成为今年天猫“双十一”亮点之一。相较于去年天猫“双十一”,今年中药下单人数同比增长近4倍,其中,80后90后人群占到近6成,中医药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健康消费趋向专业化
今年“双十一”健康消费群体中,关心家庭健康的人多了,囤货的慢病患者也多了。
“给外婆买个血糖仪”“给爸妈买个血压仪,‘双十一’买价格最便宜。”……年轻人除了给自己购买健康商品外,也会选择在“双十一”期间给亲朋好友下单一份性价比较高的家庭日用医疗用品。
今年“双十一”期间,健康消费还更加趋于专业化。据天猫医药健康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家用呼吸机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6成,购买造口袋人数同比增长近4成。而在“双十一”首日(11日1日),无痛血糖仪销售金额同比增长达到近300%。此外,辅助治疗呼吸疾病的家用雾化器、胰岛素注射笔,以及各类居家检测试纸等,增长态势都十分明显。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全民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今年“双十一”购买健康服务的年轻人占比大幅增加。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医药健康平台上,中青年体检产品同比增长了230%。
“平时自己在做点小生意,起早贪黑的也很辛苦,健康还是很重视,‘双十一’期间我买了一份性价比高的健康体检服务。”在广汉开火锅店的26岁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经常看见新闻报道里的年轻人突发的健康问题,他认为即使是年轻人也要做好每年的健康体检,“除了看重体检项目、费用,我比较看重体检机构的权威性和服务,也会‘货比三家’的。”
科学理性为健康产品“买单”
近年来,网购保健品的人越来越多,在琳琅满目的保健品、购物优惠和快捷方便面前,不少消费者已经从实体健康类产品市场转移到各类网络平台。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的健康类网售商品,消费者到底该如何网购适合自己产品?如何网购才能安全放心呢?
“消费者在网购选择健康类产品或服务时,要充分了解产品功能,选择正规品牌,谨防虚假广告,不贪小便宜;同时,选择卖家时应该选择正规的B2C商城,谨防钓鱼网站。”德阳市市场监管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科科长陈军表示,消费者在网购时,特别是年轻人往往会被漂亮的图片和便宜的价格所吸引,但有时漂亮的图片与所收的实物商品并不一定相同,对一些非常便宜的商品,一定要有警惕性,保健品尤其如此。“价格便宜,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之一,贪小便宜很可能酿成大祸害。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便宜绝对没好货,但便宜一定是有限度的,商家不可能做亏本的买卖。但也不排除正规的B2C商城或者是厂家官方网站的促销活动中经常会有一些价格实惠的商品出现,应该注意多方了解其他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货比三家,科学理性的消费。”陈军说。
陈军还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正常饮食。此外,消费者要认清、认准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产品注册或备案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
2021-11-23 10:35:51
本报讯(记者 李鹏飞)前不久,历时20多天的“双十一”大促落下帷幕,据有关数据显示,从家用医疗器械、中医药和滋补食疗,到体检、居家送检等,多个健康品类受到消费者热捧。11月21日,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双十一”,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成为了健康消费的主力,健康消费越来越趋向专业化。
年轻群体成健康消费主力
“‘双十一’开始前,我就一直关注这个品牌的面膜,本打算平买的,比较了下还是在‘双十一’期间买更实惠。”28岁的成都市民黎女士在今年“双十一”期间,成功下单了自己心怡的面膜。
“真可惜,手慢了一下就没有抢到‘秒杀价’。”11月11日凌晨,35岁的德阳白领唐先生的购物车里早早加入了黑芝麻、钙片、维生素等各式各样的保健产品,“平时上班压力比较大,还经常熬夜,打算趁着‘双十一’优惠,多囤点儿货,对自己好一点”。
记者注意到,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深入下,自我健康管理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以往“双十一”爱追逐时尚潮流的年轻人,如今,健康管理已然成为其生活的日常。
据今年京东“双十一”“战报”显示,以年轻人为健康消费的主力军,带动了健康消费的兴起。开场4小时内,适用于26岁以下的HPV9价疫苗预约服务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在运动健康、营养补充、形象管理、睡眠改善等健康消费中,90后用户占比均过半。
据悉,今年14家知名中医药馆首次参加天猫“双十一”,为消费者带来上千种中药饮片和上百张中医名方。天猫医药健康发布的《“双十一”家庭健康储备洞察报告》中显示:中医药成为今年天猫“双十一”亮点之一。相较于去年天猫“双十一”,今年中药下单人数同比增长近4倍,其中,80后90后人群占到近6成,中医药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健康消费趋向专业化
今年“双十一”健康消费群体中,关心家庭健康的人多了,囤货的慢病患者也多了。
“给外婆买个血糖仪”“给爸妈买个血压仪,‘双十一’买价格最便宜。”……年轻人除了给自己购买健康商品外,也会选择在“双十一”期间给亲朋好友下单一份性价比较高的家庭日用医疗用品。
今年“双十一”期间,健康消费还更加趋于专业化。据天猫医药健康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家用呼吸机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6成,购买造口袋人数同比增长近4成。而在“双十一”首日(11日1日),无痛血糖仪销售金额同比增长达到近300%。此外,辅助治疗呼吸疾病的家用雾化器、胰岛素注射笔,以及各类居家检测试纸等,增长态势都十分明显。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全民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今年“双十一”购买健康服务的年轻人占比大幅增加。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医药健康平台上,中青年体检产品同比增长了230%。
“平时自己在做点小生意,起早贪黑的也很辛苦,健康还是很重视,‘双十一’期间我买了一份性价比高的健康体检服务。”在广汉开火锅店的26岁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经常看见新闻报道里的年轻人突发的健康问题,他认为即使是年轻人也要做好每年的健康体检,“除了看重体检项目、费用,我比较看重体检机构的权威性和服务,也会‘货比三家’的。”
科学理性为健康产品“买单”
近年来,网购保健品的人越来越多,在琳琅满目的保健品、购物优惠和快捷方便面前,不少消费者已经从实体健康类产品市场转移到各类网络平台。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的健康类网售商品,消费者到底该如何网购适合自己产品?如何网购才能安全放心呢?
“消费者在网购选择健康类产品或服务时,要充分了解产品功能,选择正规品牌,谨防虚假广告,不贪小便宜;同时,选择卖家时应该选择正规的B2C商城,谨防钓鱼网站。”德阳市市场监管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科科长陈军表示,消费者在网购时,特别是年轻人往往会被漂亮的图片和便宜的价格所吸引,但有时漂亮的图片与所收的实物商品并不一定相同,对一些非常便宜的商品,一定要有警惕性,保健品尤其如此。“价格便宜,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之一,贪小便宜很可能酿成大祸害。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便宜绝对没好货,但便宜一定是有限度的,商家不可能做亏本的买卖。但也不排除正规的B2C商城或者是厂家官方网站的促销活动中经常会有一些价格实惠的商品出现,应该注意多方了解其他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货比三家,科学理性的消费。”陈军说。
陈军还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正常饮食。此外,消费者要认清、认准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产品注册或备案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