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四川绵竹十年磨砺工业剑 勇立潮头铸辉煌

    2022-10-25 11:25:28

      申梨 牟文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绵竹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聚焦主责主业,笃定实干、接续奋斗,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白酒产业,支持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重塑了工业发展的新版图,书写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工业发展新篇章。

      十年来,绵竹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315.6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690.5亿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重构传统产业版图

      打造良性产业生态体系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工业兴则百业兴,企业强则经济强。过去十年,剑南春集团公司是绵竹传统产业快速发展最生动的样本。

      酿酒车间热气腾腾,干部职工正抢抓产销旺季,全面满足终端市场需求。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工人们全力以赴赶工期、抢进度……剑南春集团公司到处是一片红红火火的生产建设景象。

      发展,数据是最好的诠释。2012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69.08亿元,入库税费15亿元;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6.36亿元,入库税费51.55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了翻番。

      化工产业是绵竹主导产业之一,在“搬绿”“换新”中,以龙佰钛业、龙蟒大地为龙头的化工产业主动“提档升级”焕发出新的生机。

      龙佰四川钛业有限公司的超净排放项目和绿色湿地项目成了龙蟒河沿线最壮观的一道风景。近几年,公司以实现“工厂社区化、公园化”为目标,持续推进美丽工厂建设,仅2017年至2021年,就累计投资4.5亿元进行绿色可持续发展项目改造,持续探索钛相关领域的绿色环保节能新生态,实现了从“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的蜕变。

      十年间,一批批传统产业的优质企业加速崛起,绵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早已成为绵竹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激活新兴产业动能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绵竹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实现了工业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秋高气爽,在德阿工业园、绵竹高新区等各大园区里,无论是塔吊林立的项目建设现场,还是忙碌有序的企业生产车间,处处都能感受到绵竹“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激情和干劲。

      工业绵竹,以“锂”知名。绵竹市委市政府抢抓转型发展机遇,引入致远锂业、思特瑞等企业,成功招引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20亿元的鑫锐恒锂能项目等入驻绵竹,正拼搏“锂电”红海,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四川致远锂业有限公司各生产车间内,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工人开足马力忙生产,叉车将一袋袋电池级碳酸锂产品装车……目前,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冲刺四季度,力争实现“满堂彩”。

      走进位于德阿产业园的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可见繁忙的施工场景。“自3月22日项目动工以来,建设方抢抓工期,服务专班协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我感受到了绵竹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只争朝夕的发展气场。”德阳川发龙蟒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德阳川发龙蟒副总经理何学军说道。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从战略全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规划和部署,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阐述深刻,催人奋进。”绵竹市工信局局长代敏表示,当前,绵竹上下正全力拼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拼出企业发展新马力,拼出干事创业精气神。

      征程万里阔,奋进正当时。回望十年,绵竹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强势崛起;展望未来,绵竹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续写新篇章,全力冲刺“三个千亿园区”,全面实现潜能释放、厚积薄发。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四川绵竹十年磨砺工业剑 勇立潮头铸辉煌

    2022-10-25 11:25:28

      申梨 牟文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绵竹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聚焦主责主业,笃定实干、接续奋斗,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白酒产业,支持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重塑了工业发展的新版图,书写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工业发展新篇章。

      十年来,绵竹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315.6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690.5亿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重构传统产业版图

      打造良性产业生态体系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工业兴则百业兴,企业强则经济强。过去十年,剑南春集团公司是绵竹传统产业快速发展最生动的样本。

      酿酒车间热气腾腾,干部职工正抢抓产销旺季,全面满足终端市场需求。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工人们全力以赴赶工期、抢进度……剑南春集团公司到处是一片红红火火的生产建设景象。

      发展,数据是最好的诠释。2012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69.08亿元,入库税费15亿元;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6.36亿元,入库税费51.55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了翻番。

      化工产业是绵竹主导产业之一,在“搬绿”“换新”中,以龙佰钛业、龙蟒大地为龙头的化工产业主动“提档升级”焕发出新的生机。

      龙佰四川钛业有限公司的超净排放项目和绿色湿地项目成了龙蟒河沿线最壮观的一道风景。近几年,公司以实现“工厂社区化、公园化”为目标,持续推进美丽工厂建设,仅2017年至2021年,就累计投资4.5亿元进行绿色可持续发展项目改造,持续探索钛相关领域的绿色环保节能新生态,实现了从“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的蜕变。

      十年间,一批批传统产业的优质企业加速崛起,绵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早已成为绵竹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激活新兴产业动能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绵竹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实现了工业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秋高气爽,在德阿工业园、绵竹高新区等各大园区里,无论是塔吊林立的项目建设现场,还是忙碌有序的企业生产车间,处处都能感受到绵竹“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激情和干劲。

      工业绵竹,以“锂”知名。绵竹市委市政府抢抓转型发展机遇,引入致远锂业、思特瑞等企业,成功招引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20亿元的鑫锐恒锂能项目等入驻绵竹,正拼搏“锂电”红海,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四川致远锂业有限公司各生产车间内,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工人开足马力忙生产,叉车将一袋袋电池级碳酸锂产品装车……目前,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冲刺四季度,力争实现“满堂彩”。

      走进位于德阿产业园的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可见繁忙的施工场景。“自3月22日项目动工以来,建设方抢抓工期,服务专班协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我感受到了绵竹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只争朝夕的发展气场。”德阳川发龙蟒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德阳川发龙蟒副总经理何学军说道。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从战略全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规划和部署,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阐述深刻,催人奋进。”绵竹市工信局局长代敏表示,当前,绵竹上下正全力拼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拼出企业发展新马力,拼出干事创业精气神。

      征程万里阔,奋进正当时。回望十年,绵竹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强势崛起;展望未来,绵竹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续写新篇章,全力冲刺“三个千亿园区”,全面实现潜能释放、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