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2 18:57:05
2019年,遂宁市安居区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紧紧围绕打造“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营商环境新高地的工作目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效率意识,主动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零距离、无障碍、一站式”的服务,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放心工程”、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政务服务的“品牌工程”。
在“简”字上下功夫,充分激发市场投资活力
缩减准入负面清单。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清单之外不得另设门槛,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领域,“非禁即入”普遍落实。落实全程电子化登记、“政银合作”、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工商营业执照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印章审批刻制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税务实名认证及发票申领、社保参保在1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在5个工作日以内。
缩减工程建设审批。探索实施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系统、一张表单、一套机制“五个一”审批服务模式,缩减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以“一张表格办成事”为工作思路,通过合并、调整、删除、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精简要件,实现流程之外无审批,通过本次改革,共取消事项5项,合并事项3项,修改调整优化事项3项。
落实减税降费。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实施申报环节减免税提醒制度,推进税收优惠“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办理模式,累计减免税金2.63亿元。严格执行“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制度,清理规范涉企收费,2019年,清理退还民工保证金1203.8万元。全面降低要素成本,用地方面,推行工业用地弹性供地机制,建立土地“二次流转”机制,改进土地出让金分期缴纳方式。用电方面,通过扩大参与电力市场用户范围、完善丰水期富余电量政策等措施,逐步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用气方面,严格落实天然气管道运输和门站价格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天然气用户改“转供”为“直供”。人工方面,简化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允许企业在规定基数5%-12%范围内实行差异化配缴,降低社保费率。
在“管”字上下功夫,着力营造透明政务环境
坚持简政放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一网通办”。压减行政许可,将第一批清单商事登记、社会事务、交通涉农三大类9个部门的61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到区行政审批局,解决群众办事手续多、时间长、多头跑的问题。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行政许可事项入驻比例提升9%,窗口终审率较技改前提升21个百分点。
推行公正监管。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信用在招投标、政府采购、行政审批等领域的应用,提振市场主体投资兴业信心。“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企业户数570户,未发现问题287户,发现问题279户,注销4户。针对发现的企业问题户要求及时整改。
全面政务公开。强化部门履职意识,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权力协调机制。强化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制度,按照公开、透明、规范原则,依法将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法规依据、审批对象、审批内容、审批程序、收费依据和标准、监督投诉电话、审批结果公布于政府门户网站。通过在办事窗口及LED显示屏等多形式对将各类事项办事指南、办理流程进行公开公示,扩大群众知晓面。
在“优”字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回应民生诉求。以不动产登记业务为突破点,试点开展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实现普通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时间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开发商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从申请到办结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延伸不动产登记服务内涵,开展水电气现场过户业务,开通不动产产权证EMS免费送达服务,人民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转变服务方式。积极对接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应用系统、“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应用与延伸。编制完善政务办事指南,实现办事指南主项名称、子项名称、设定依据、法定时限、申请材料、申请表单“六统一”。加快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全力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区审批事项申报材料减少比例达到40%,“网上可办”事项比例达到70%。
开展便民行动。严格落实村(社区)证明事项保留清单,进一步规范申报材料,大力倡导以承诺代替证明,清除重复证明、奇葩证明。自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以来,共取消各项不合理证明253项,保留13项。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受理、快速处理消费者关于侵犯知识产权方面的举报投诉。截至目前,全区专利授权共有171件,商标申请共有358件,商标注册共有336件,共处理3起商标侵权方面的举报投诉。(文/陈洪磊)
2020-01-22 18:57:05
2019年,遂宁市安居区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紧紧围绕打造“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营商环境新高地的工作目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效率意识,主动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零距离、无障碍、一站式”的服务,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放心工程”、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政务服务的“品牌工程”。
在“简”字上下功夫,充分激发市场投资活力
缩减准入负面清单。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清单之外不得另设门槛,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领域,“非禁即入”普遍落实。落实全程电子化登记、“政银合作”、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工商营业执照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印章审批刻制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税务实名认证及发票申领、社保参保在1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在5个工作日以内。
缩减工程建设审批。探索实施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系统、一张表单、一套机制“五个一”审批服务模式,缩减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以“一张表格办成事”为工作思路,通过合并、调整、删除、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精简要件,实现流程之外无审批,通过本次改革,共取消事项5项,合并事项3项,修改调整优化事项3项。
落实减税降费。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实施申报环节减免税提醒制度,推进税收优惠“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办理模式,累计减免税金2.63亿元。严格执行“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制度,清理规范涉企收费,2019年,清理退还民工保证金1203.8万元。全面降低要素成本,用地方面,推行工业用地弹性供地机制,建立土地“二次流转”机制,改进土地出让金分期缴纳方式。用电方面,通过扩大参与电力市场用户范围、完善丰水期富余电量政策等措施,逐步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用气方面,严格落实天然气管道运输和门站价格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天然气用户改“转供”为“直供”。人工方面,简化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允许企业在规定基数5%-12%范围内实行差异化配缴,降低社保费率。
在“管”字上下功夫,着力营造透明政务环境
坚持简政放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一网通办”。压减行政许可,将第一批清单商事登记、社会事务、交通涉农三大类9个部门的61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到区行政审批局,解决群众办事手续多、时间长、多头跑的问题。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行政许可事项入驻比例提升9%,窗口终审率较技改前提升21个百分点。
推行公正监管。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信用在招投标、政府采购、行政审批等领域的应用,提振市场主体投资兴业信心。“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企业户数570户,未发现问题287户,发现问题279户,注销4户。针对发现的企业问题户要求及时整改。
全面政务公开。强化部门履职意识,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权力协调机制。强化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制度,按照公开、透明、规范原则,依法将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法规依据、审批对象、审批内容、审批程序、收费依据和标准、监督投诉电话、审批结果公布于政府门户网站。通过在办事窗口及LED显示屏等多形式对将各类事项办事指南、办理流程进行公开公示,扩大群众知晓面。
在“优”字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回应民生诉求。以不动产登记业务为突破点,试点开展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实现普通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时间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开发商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从申请到办结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延伸不动产登记服务内涵,开展水电气现场过户业务,开通不动产产权证EMS免费送达服务,人民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转变服务方式。积极对接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应用系统、“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应用与延伸。编制完善政务办事指南,实现办事指南主项名称、子项名称、设定依据、法定时限、申请材料、申请表单“六统一”。加快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全力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区审批事项申报材料减少比例达到40%,“网上可办”事项比例达到70%。
开展便民行动。严格落实村(社区)证明事项保留清单,进一步规范申报材料,大力倡导以承诺代替证明,清除重复证明、奇葩证明。自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以来,共取消各项不合理证明253项,保留13项。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受理、快速处理消费者关于侵犯知识产权方面的举报投诉。截至目前,全区专利授权共有171件,商标申请共有358件,商标注册共有336件,共处理3起商标侵权方面的举报投诉。(文/陈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