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10:08:25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
今年3月,成都市城管委出台了“五允许一坚持”措施,规定疫情期间,企业和经营者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前提下,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5月28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城市管理“八项机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务助力“六保”任务落实落地的意见》正式发布,深入推进柔性管理服务。“五允许一坚持”的升级版对原有措施进行细化和补充,包括建立摊点摊区设置引导、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商贩摊主容错纠错、商贩摊主榜样示范、商贩摊区择优拓展、摊区安全防护、城管巡查服务等。
小摊车队伍壮大
管理更加人性化
凉面、烧烤、冰粉,以及各种各样的水果、生活用品……6月3日下午5点,伴随着天府软件园的下班高峰人流,成都高新区锦韵路上的流动摊主们开始忙碌起来。安静了一天的街道顿时“烟火”升腾,步履匆匆的白领职员们一路走过,顺手解决了晚餐,花费不多且实惠满满。“晚上下了班,能在回家路上吃点小吃,听听吆喝声、聊天声,才能够感觉到一个城市的温度。”刚下班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
“下午5点以后,在不占用人行道和盲道的情况下,这里可以摆摊卖货。”经常在这里卖冰粉的陈建说,摆摊卖货需要遵循一定规则,比如不能影响行人通过、要保持街面清洁。“营业结束后,会有环卫工人前来装运垃圾,以及用水清洗街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摆摊区域垃圾清理干净后装进口袋,确保垃圾日产日清。”陈建向记者介绍说,这条街以前很少人摆摊,如今俨然成了一个小市场。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几乎每个摆摊的商家都为自己准备了足够的垃圾袋或垃圾桶,用来处理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整条街道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整洁。
“大爷,你占到盲道了,我们帮你把摊子挪到指定的位置哈!”在当地城管工作人员的指引和帮助下,陈大爷把自己的水果摊子移到了划定的经营区域,继续忙活自己的生意。“摆摊不能占用人行道和盲道,不能影响行人通过,商家务必要到指定的区域营业,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商家积极引导。”当地城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商贩摊主出现一些违规问题或者投诉问题,城管部门主动予以指导、帮助。第一次予以指导帮助,发放“粉色”宣传单;第二次予以教育提醒,发放“黄色”提醒单;三次予以容错纠错,可发放“白色”行政处罚告知单。
地摊经济+社区品牌文化
搭建“全民创业”平台
一顶顶帐篷依次排开,摆满了各色瓜果特产、文创手作、私房美食……下午六点不到,伴随着摊主们热情的吆喝,成都华阳安公夜市逐渐热闹了起来,50个蓝色的帐篷依次坐落在广场一侧,里面摆放着各类百货,还有商家开起抖音直播进行现场带货。
“这里的小吃味道都比较好,家门口又渐渐热闹起来了!”来到夜市的市民们无不夸赞,“今年疫情原因,很久没有看到那么多人了,现在渐渐好起来了,晚上我们都喜欢出来走走,还可以逛逛夜市买点东西。”
“安公夜市本质上是社区公益集市,我们为商家提供统一规格的摊位,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创业分享平台。”安公社区党委副书记赵登强介绍说,目前加入夜市的商家有三分之二是当地居民。此外,安公社区党委计划将“安公夜市”全年开放,探索将夜间文化和社区品牌文化结合起来,真正搭建起全民创业创享的平台。
除了安公夜市之外,华阳美岸路三段“二江坊·美邻美市全民生活集市”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逛街购物。二江寺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市划分成“美市”与“邻市”两个区域,“美市”以手作文创、潮流饰品、精致美食为招募基准,凸显产品文化之美,渲染市集生活之美;“邻市”以日用生活业态为招募基准,丰富生活乐趣,拉近邻里关系。记者在现场看到,集市中红色篷房是“邻市”生活类购物场景,白色篷房则是“美市”购物场景。除了场景布置外,集市以“全民公益”为基础,提升全民互动激情,打造独特的社区文化潮流。“希望地摊经济成为成都的一抹亮色,为城市增添来自市井的活力,这样的成都也更有生活的烟火气。”当地居民刘先生说。
2020-06-05 10:08:25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
今年3月,成都市城管委出台了“五允许一坚持”措施,规定疫情期间,企业和经营者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前提下,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5月28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城市管理“八项机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务助力“六保”任务落实落地的意见》正式发布,深入推进柔性管理服务。“五允许一坚持”的升级版对原有措施进行细化和补充,包括建立摊点摊区设置引导、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商贩摊主容错纠错、商贩摊主榜样示范、商贩摊区择优拓展、摊区安全防护、城管巡查服务等。
小摊车队伍壮大
管理更加人性化
凉面、烧烤、冰粉,以及各种各样的水果、生活用品……6月3日下午5点,伴随着天府软件园的下班高峰人流,成都高新区锦韵路上的流动摊主们开始忙碌起来。安静了一天的街道顿时“烟火”升腾,步履匆匆的白领职员们一路走过,顺手解决了晚餐,花费不多且实惠满满。“晚上下了班,能在回家路上吃点小吃,听听吆喝声、聊天声,才能够感觉到一个城市的温度。”刚下班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
“下午5点以后,在不占用人行道和盲道的情况下,这里可以摆摊卖货。”经常在这里卖冰粉的陈建说,摆摊卖货需要遵循一定规则,比如不能影响行人通过、要保持街面清洁。“营业结束后,会有环卫工人前来装运垃圾,以及用水清洗街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摆摊区域垃圾清理干净后装进口袋,确保垃圾日产日清。”陈建向记者介绍说,这条街以前很少人摆摊,如今俨然成了一个小市场。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几乎每个摆摊的商家都为自己准备了足够的垃圾袋或垃圾桶,用来处理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整条街道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整洁。
“大爷,你占到盲道了,我们帮你把摊子挪到指定的位置哈!”在当地城管工作人员的指引和帮助下,陈大爷把自己的水果摊子移到了划定的经营区域,继续忙活自己的生意。“摆摊不能占用人行道和盲道,不能影响行人通过,商家务必要到指定的区域营业,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商家积极引导。”当地城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商贩摊主出现一些违规问题或者投诉问题,城管部门主动予以指导、帮助。第一次予以指导帮助,发放“粉色”宣传单;第二次予以教育提醒,发放“黄色”提醒单;三次予以容错纠错,可发放“白色”行政处罚告知单。
地摊经济+社区品牌文化
搭建“全民创业”平台
一顶顶帐篷依次排开,摆满了各色瓜果特产、文创手作、私房美食……下午六点不到,伴随着摊主们热情的吆喝,成都华阳安公夜市逐渐热闹了起来,50个蓝色的帐篷依次坐落在广场一侧,里面摆放着各类百货,还有商家开起抖音直播进行现场带货。
“这里的小吃味道都比较好,家门口又渐渐热闹起来了!”来到夜市的市民们无不夸赞,“今年疫情原因,很久没有看到那么多人了,现在渐渐好起来了,晚上我们都喜欢出来走走,还可以逛逛夜市买点东西。”
“安公夜市本质上是社区公益集市,我们为商家提供统一规格的摊位,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创业分享平台。”安公社区党委副书记赵登强介绍说,目前加入夜市的商家有三分之二是当地居民。此外,安公社区党委计划将“安公夜市”全年开放,探索将夜间文化和社区品牌文化结合起来,真正搭建起全民创业创享的平台。
除了安公夜市之外,华阳美岸路三段“二江坊·美邻美市全民生活集市”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逛街购物。二江寺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市划分成“美市”与“邻市”两个区域,“美市”以手作文创、潮流饰品、精致美食为招募基准,凸显产品文化之美,渲染市集生活之美;“邻市”以日用生活业态为招募基准,丰富生活乐趣,拉近邻里关系。记者在现场看到,集市中红色篷房是“邻市”生活类购物场景,白色篷房则是“美市”购物场景。除了场景布置外,集市以“全民公益”为基础,提升全民互动激情,打造独特的社区文化潮流。“希望地摊经济成为成都的一抹亮色,为城市增添来自市井的活力,这样的成都也更有生活的烟火气。”当地居民刘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