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南充临江新区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0-07-29 16:45:42

      7月28日上午,设立南充临江新区新闻发布会在天来大酒店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重庆日报、四川日报、西南商报等省级主流媒体以及南充市内媒体50余家参会。南充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伍定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南充临江新区的有关情况;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副组长、四川师大原党委书记、校长丁任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盛毅,中共南充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文兴洪,南充市发改委主任刘松在发布会上分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网信办主任陈功全主持新闻发布会。


      四川省人民政府7月24日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充临江新区”后,南充于26日—27日召开南充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就南充“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和“加快建设临江新区”进行全面部署,并专门出台《中共南充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省委重大决策部署 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的决定》《关于深入贯彻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临江新区的决定》(以下简称“两个《决定》”)。这意味着在“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次极核”征程上,南充迈出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第一步。

      伍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7月26日至27日,中共南充市委召开了六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宋朝华书记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两个《决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重大举措。两个《决定》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临江新区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四川省委相继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和省委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为全面融入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南充根据省委提出的“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中心城市统筹谋划布局一批省级新区”的战略布局,立足南充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发展基础坚实、教科文卫资源富集、综合承载能力较强的现实优势,经充分研究论证,启动谋划申报省级新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切实担负国省改革发展重大使命。可以说,这是南充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南充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造双城经济圈次极核的重要支撑,更是时代赋予南充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它将有利于加快培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有利于加快探索嘉陵江流域绿色发展新模式。


      南充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南充临江新区发展要求,结合新区规划范围的发展基础、区位条件,确立了临江新区“成渝北翼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产城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嘉陵江流域绿色发展引领区、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合作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对此,临江新区今后的发展中,将统筹推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探索产城融合新路径、建设高品质宜居新城区、培育开放合作新优势、打造生态文明新样板、创新建设发展新模式”六大任务,努力确保南充临江新区“到2035年,新区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


      据悉,南充临江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顺庆区、高坪区、西充县所辖的16个乡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分别是顺庆区潆溪街道、搬罾街道、金台镇、渔溪镇,高坪区龙门街道、青莲街道和西充县多扶镇全部行政区域,顺庆区荆溪街道、新复乡、共兴镇、芦溪镇和高坪区小龙街道、江陵镇、走马镇、螺溪街道、老君街道部分行政区域。规划面积39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32万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副组长,四川师大原党委书记、校长丁任重认为:设立南充临江新区,是主动承接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是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有力支撑、是“加强引领带动、促进协同共兴”的现实路径,对于落实中省战略部署、推动全域全面开放、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将有利于南充整合区域内开发开放平台,联动推进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大力培育区域协调新动能;有力于发挥南充综合交通优势,打造东、西双向开放桥头堡,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扩大开放合作;有利于发挥南充产业基础、城市支撑、交通区位、科技文卫、资源禀赋等发展优势,加速区域生产要素在更大空间优化配置,引领带动川东北五市互补互促、共建共享,整体提升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作者:廖锴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南充临江新区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0-07-29 16:45:42

      7月28日上午,设立南充临江新区新闻发布会在天来大酒店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重庆日报、四川日报、西南商报等省级主流媒体以及南充市内媒体50余家参会。南充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伍定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南充临江新区的有关情况;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副组长、四川师大原党委书记、校长丁任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盛毅,中共南充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文兴洪,南充市发改委主任刘松在发布会上分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网信办主任陈功全主持新闻发布会。


      四川省人民政府7月24日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充临江新区”后,南充于26日—27日召开南充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就南充“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和“加快建设临江新区”进行全面部署,并专门出台《中共南充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省委重大决策部署 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的决定》《关于深入贯彻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临江新区的决定》(以下简称“两个《决定》”)。这意味着在“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次极核”征程上,南充迈出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第一步。

      伍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7月26日至27日,中共南充市委召开了六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宋朝华书记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两个《决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重大举措。两个《决定》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临江新区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四川省委相继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和省委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为全面融入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南充根据省委提出的“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中心城市统筹谋划布局一批省级新区”的战略布局,立足南充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发展基础坚实、教科文卫资源富集、综合承载能力较强的现实优势,经充分研究论证,启动谋划申报省级新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切实担负国省改革发展重大使命。可以说,这是南充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南充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造双城经济圈次极核的重要支撑,更是时代赋予南充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它将有利于加快培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有利于加快探索嘉陵江流域绿色发展新模式。


      南充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南充临江新区发展要求,结合新区规划范围的发展基础、区位条件,确立了临江新区“成渝北翼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产城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嘉陵江流域绿色发展引领区、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合作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对此,临江新区今后的发展中,将统筹推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探索产城融合新路径、建设高品质宜居新城区、培育开放合作新优势、打造生态文明新样板、创新建设发展新模式”六大任务,努力确保南充临江新区“到2035年,新区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


      据悉,南充临江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顺庆区、高坪区、西充县所辖的16个乡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分别是顺庆区潆溪街道、搬罾街道、金台镇、渔溪镇,高坪区龙门街道、青莲街道和西充县多扶镇全部行政区域,顺庆区荆溪街道、新复乡、共兴镇、芦溪镇和高坪区小龙街道、江陵镇、走马镇、螺溪街道、老君街道部分行政区域。规划面积39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32万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副组长,四川师大原党委书记、校长丁任重认为:设立南充临江新区,是主动承接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是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有力支撑、是“加强引领带动、促进协同共兴”的现实路径,对于落实中省战略部署、推动全域全面开放、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将有利于南充整合区域内开发开放平台,联动推进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大力培育区域协调新动能;有力于发挥南充综合交通优势,打造东、西双向开放桥头堡,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扩大开放合作;有利于发挥南充产业基础、城市支撑、交通区位、科技文卫、资源禀赋等发展优势,加速区域生产要素在更大空间优化配置,引领带动川东北五市互补互促、共建共享,整体提升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作者:廖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