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专题
  • /

    美丽斑竹园 魅力特色镇

    2018-01-12 09:17:08

    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迈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时代

      贯彻新思想,迈向新时代,主动新作为,续写新篇章。斑竹园镇在新都融入成都中心城区,斑竹园融入新都主城区后的崭新时代,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同建魅力特色镇,共享美丽斑竹园。

      斑竹园,特色商贸、音乐文创特色镇;

      斑竹园,百姓生活在“诗和远方”的意境之中;

      斑竹园,城里人羡慕向往的生态宜居之地。

      2017年,斑竹园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都区委“三破除三主动”专题活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书写出“北改”“中优”战略中斑竹园科学发展的精彩篇章。

      2017年,斑竹园镇区域实力不断壮大,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美丽斑竹园,魅力特色镇的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崭新画卷,正向世人徐徐展开。

      新乡村

      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斑竹园镇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将斑竹园打造成为老百姓生活感受到“诗和远方”的意境,城里人羡慕向往的生态宜居之地。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斑竹园镇以三河村为试点,着力音乐文创产业特色,整合本地田园风光、特色有机蔬菜、优质音乐创客“一杯时光”工作室、成都足球第一村品牌等一三产业资源,大力实施“农业+文创”和“农业+旅游”行动,编制《斑竹园镇音乐文创村发展总体规划》,建成集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展示、民居民俗为特色的旅游参观体验区,并与金文“樱悦林”古典音乐项目形成连片,辐射“花香果居”创意创居经典民宿项目,实现周末30小时乡村旅游产业经济消费圈。

      促进社区景观打造,实现生态宜居。依托回南社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有载体,以花香果居创4A景区为契机,完成回澜塔景观、生态渠系、池塘湖景提档升级,形成9000平方米花海景观,配套中央公园、星级公厕、生态停车场、景观道路。深化村居自治、村风村规,通过绿色发展,带动居民就地增收扩大、村容村貌靓化、村风村俗提升,展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社区形象。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斑竹园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农村活力,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做强要素保障,做优人才支撑,做实民生福祉,让辖区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社区

      创新治理居民收获幸福感

      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斑竹园镇始终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组织开展“民情问需”行动,找准“治理难点、群众痛点、工作盲点”,让治理更有效,更惠民。

      斑竹园镇对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类,确立了“竹友老场镇片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三河村音乐文创特色街区”等9个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重点项目,以项目为单元,压实责任,使治理既出成效,又出经验。

      背街小巷治理,老街巷穿上新衣裳。2017年,斑竹园镇投入300余万元,对竹友老场镇实施了专项整治,共修建道路460余米,改造人行道1078米,安装路灯44个,改造雨污管网700余米,清淤210余米,规范店招店牌、户外广告168个。投入100余万元对樟树巷、文锦巷、三邑路等共3.8万余平方米背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整治,区域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围绕建设“小游园、微绿地”和“两拆一增”工作要求,大力实施留白区域覆绿,社会资金添绿工程,建成200亩的和淦城市中心公园和金文移民广场,新栽种各类树木600余株,利用废土堆砌场和拆除的商混站、砂石厂启动竹友公园建设,切实增加城市公共绿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社区治理中,斑竹园镇结合特色街区创建,着力打造“一杯时光”“吉他岁月”“樱悦林”等特色品牌,让小乡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斑竹园镇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构建社区治理新机制。头雁培育机制、绿色修复机制、共建共享机制、要素保障机制等社区治理机制已在社区治理中日臻完善,成为斑竹园镇社区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机制。四大机制为社区创新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新城镇

      特色镇建设谱写新篇章

      斑竹园镇境内的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海宁皮革城等大型商业旗舰,让斑竹园商业氛围浓厚,发展物流业优势明显。同时,斑竹园镇背靠四川音乐学院,音乐艺术氛围浓厚,具有发展音乐文创产业的区位优势。目前,斑竹园镇扭住发展音乐文创产业这一新经济业态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加快音乐文创地铁小镇建设,全力推进新经济发展,谱写斑竹园特色镇建设的新篇章。

      斑竹园镇确立“音乐文创+地铁小镇”新业态发展方向,高标准高质量编制《音乐文创地铁小镇总体规划》,着力向“音乐+文创”和“互联网+”“物流+”转型,构建集音乐培训、考级、赏析和乡村音乐节为一体的音乐文创产业。

      斑竹园镇大力实施“音乐+文创”“农业+文创”和“农业+旅游”行动,建成集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展示、民居民俗为特色的旅游参观体验区,联合金文“樱悦林”古典音乐项目,辐射“花香果居”创意创居经典民宿项目,整合赏花节、稻田音乐节、油菜花节、樱花音乐节等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文创产业经济生态圈。

      着力地铁小镇建设。以地铁5号线为载体,注入音乐元素,利用地铁站点周边高附加值土地资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大力开发地铁上盖物业,构建“互联网+”“物流+”经济新模式。

      在推进音乐文创地铁小镇的建设过程中,斑竹园镇主动对标陕西袁家村,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建设,将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治安治理、交通出行改善一并纳入音乐文创产业生态圈打造中,让村民充分感受“诗和远方”的意境,全面重塑乡村生活形态,切实拥护新经济发展工作,让“三农”有可持续发展支撑,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新画卷

      缪力提升斑竹园新魅力

      斑竹园镇处于“中优”“北改”双重叠加区域,新都进入成都中心城区,斑竹园进入新都主城区后的崭新时代,全镇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机遇。全镇上下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新思想,践行新理念,抢抓新机遇,拓展新业态 ,培育新能量,开创新局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全力打造成都城北音乐文创高地,缪力提升斑竹园城乡新魅力。

      绿树成荫,四季花香;琴声绵绵,歌声悠扬;水韵成趣,鸟语欢歌;大街小巷,美食飘香;社区院落,和谐一家……走进今日斑竹园,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立维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专题
  • /

    美丽斑竹园 魅力特色镇

    2018-01-12 09:17:08

    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迈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时代

      贯彻新思想,迈向新时代,主动新作为,续写新篇章。斑竹园镇在新都融入成都中心城区,斑竹园融入新都主城区后的崭新时代,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同建魅力特色镇,共享美丽斑竹园。

      斑竹园,特色商贸、音乐文创特色镇;

      斑竹园,百姓生活在“诗和远方”的意境之中;

      斑竹园,城里人羡慕向往的生态宜居之地。

      2017年,斑竹园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都区委“三破除三主动”专题活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书写出“北改”“中优”战略中斑竹园科学发展的精彩篇章。

      2017年,斑竹园镇区域实力不断壮大,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美丽斑竹园,魅力特色镇的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崭新画卷,正向世人徐徐展开。

      新乡村

      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斑竹园镇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将斑竹园打造成为老百姓生活感受到“诗和远方”的意境,城里人羡慕向往的生态宜居之地。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斑竹园镇以三河村为试点,着力音乐文创产业特色,整合本地田园风光、特色有机蔬菜、优质音乐创客“一杯时光”工作室、成都足球第一村品牌等一三产业资源,大力实施“农业+文创”和“农业+旅游”行动,编制《斑竹园镇音乐文创村发展总体规划》,建成集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展示、民居民俗为特色的旅游参观体验区,并与金文“樱悦林”古典音乐项目形成连片,辐射“花香果居”创意创居经典民宿项目,实现周末30小时乡村旅游产业经济消费圈。

      促进社区景观打造,实现生态宜居。依托回南社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有载体,以花香果居创4A景区为契机,完成回澜塔景观、生态渠系、池塘湖景提档升级,形成9000平方米花海景观,配套中央公园、星级公厕、生态停车场、景观道路。深化村居自治、村风村规,通过绿色发展,带动居民就地增收扩大、村容村貌靓化、村风村俗提升,展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社区形象。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斑竹园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农村活力,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做强要素保障,做优人才支撑,做实民生福祉,让辖区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社区

      创新治理居民收获幸福感

      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斑竹园镇始终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组织开展“民情问需”行动,找准“治理难点、群众痛点、工作盲点”,让治理更有效,更惠民。

      斑竹园镇对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类,确立了“竹友老场镇片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三河村音乐文创特色街区”等9个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重点项目,以项目为单元,压实责任,使治理既出成效,又出经验。

      背街小巷治理,老街巷穿上新衣裳。2017年,斑竹园镇投入300余万元,对竹友老场镇实施了专项整治,共修建道路460余米,改造人行道1078米,安装路灯44个,改造雨污管网700余米,清淤210余米,规范店招店牌、户外广告168个。投入100余万元对樟树巷、文锦巷、三邑路等共3.8万余平方米背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整治,区域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围绕建设“小游园、微绿地”和“两拆一增”工作要求,大力实施留白区域覆绿,社会资金添绿工程,建成200亩的和淦城市中心公园和金文移民广场,新栽种各类树木600余株,利用废土堆砌场和拆除的商混站、砂石厂启动竹友公园建设,切实增加城市公共绿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社区治理中,斑竹园镇结合特色街区创建,着力打造“一杯时光”“吉他岁月”“樱悦林”等特色品牌,让小乡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斑竹园镇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构建社区治理新机制。头雁培育机制、绿色修复机制、共建共享机制、要素保障机制等社区治理机制已在社区治理中日臻完善,成为斑竹园镇社区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机制。四大机制为社区创新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新城镇

      特色镇建设谱写新篇章

      斑竹园镇境内的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海宁皮革城等大型商业旗舰,让斑竹园商业氛围浓厚,发展物流业优势明显。同时,斑竹园镇背靠四川音乐学院,音乐艺术氛围浓厚,具有发展音乐文创产业的区位优势。目前,斑竹园镇扭住发展音乐文创产业这一新经济业态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加快音乐文创地铁小镇建设,全力推进新经济发展,谱写斑竹园特色镇建设的新篇章。

      斑竹园镇确立“音乐文创+地铁小镇”新业态发展方向,高标准高质量编制《音乐文创地铁小镇总体规划》,着力向“音乐+文创”和“互联网+”“物流+”转型,构建集音乐培训、考级、赏析和乡村音乐节为一体的音乐文创产业。

      斑竹园镇大力实施“音乐+文创”“农业+文创”和“农业+旅游”行动,建成集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展示、民居民俗为特色的旅游参观体验区,联合金文“樱悦林”古典音乐项目,辐射“花香果居”创意创居经典民宿项目,整合赏花节、稻田音乐节、油菜花节、樱花音乐节等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文创产业经济生态圈。

      着力地铁小镇建设。以地铁5号线为载体,注入音乐元素,利用地铁站点周边高附加值土地资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大力开发地铁上盖物业,构建“互联网+”“物流+”经济新模式。

      在推进音乐文创地铁小镇的建设过程中,斑竹园镇主动对标陕西袁家村,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建设,将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治安治理、交通出行改善一并纳入音乐文创产业生态圈打造中,让村民充分感受“诗和远方”的意境,全面重塑乡村生活形态,切实拥护新经济发展工作,让“三农”有可持续发展支撑,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新画卷

      缪力提升斑竹园新魅力

      斑竹园镇处于“中优”“北改”双重叠加区域,新都进入成都中心城区,斑竹园进入新都主城区后的崭新时代,全镇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机遇。全镇上下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新思想,践行新理念,抢抓新机遇,拓展新业态 ,培育新能量,开创新局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全力打造成都城北音乐文创高地,缪力提升斑竹园城乡新魅力。

      绿树成荫,四季花香;琴声绵绵,歌声悠扬;水韵成趣,鸟语欢歌;大街小巷,美食飘香;社区院落,和谐一家……走进今日斑竹园,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立维